如何評價吳三桂?


明季之罪臣,清廷之反賊。

無君、無父、無廉、無恥。


為真英雄,替天下百姓想。關一開,就要死人。衝冠為紅顏,開關,泄私憤。

反明又反清,

評價不高。


古人的核心思想可是華夷之辨

吳三桂投夷狄易發服轉過來殺同袍

把永曆帝從緬甸掠回殺死

晚年又在雲南起事 可見他也不是真心忠於daicing

manju殺中國人 那也是為了自己能征服中國好做舒服的奴隸主並造福後代

這麼對比 吳三桂不就是連畜生都不如


衝冠一怒為紅顏?沒有的事,為的是他自己。歷史不是浪漫愛情小說。


第一個階段,帶兵護民回京,耽誤了時辰,此處有人說為什麼帶老百姓,1因為老百姓中很多市當兵的家眷,高級軍官家屬可以在北京養著,小兵隨身帶了。若不帶家眷,當兵的誰跟你去?在忠君愛國也不會讓妻兒老小被人殺吧!2以崇禎的尿性,不帶老百姓,到不了北京,吳三桂就得腦袋搬家,崇禎可是有名氣的不擔責任。3百姓是大事,你丟下就算保住了北京,朝野輿論皇帝也殺你。

第二階段,和大順大清眉來眼去,崇禎死了,明北方丟失,山海關孤城一座,內有李闖,外有滿洲,總的選一個吧,看在漢人的份上,才發現大順什麼東西,殺老子一家三百餘口,搶老子的女人,抄老子的家,還要老子歸順,就因為你是漢人?滾一邊去!2滿洲多爾袞好說話,割讓華北之地,就出師助絞,這是千古未有之好事,為此吳三桂被南明幾個小皇帝都認定為大明第一忠臣。加官進爵,此時吳三桂只口頭謝恩,不收金銀不要官爵。( 明季北略 等書在這階段大肆宣揚吳三桂的忠貞。便是史可法等人也對吳三桂讚不絕口)

第三階段。專心剿滅李闖,不跟明清摻和,專心殺賊,說是為崇禎報仇,其實是不參與你們狗咬狗,大明勝則我是有功之臣,清勝則是從龍之臣 ,順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滅之後,清政府將其從前線調回,「出鎮錦州」。開始看戲

第四個階段。清軍得意之下的剃髮,清軍入關百姓擁護,這時候清軍佔了華北,想看看能不能南下,若不能就守住華北好了,反正漢人狗咬狗就好了,可是這一去,揚州完了之後打都沒打南京老百姓就歡迎王師入城了,其實清軍若沒有剃髮令能早統一五十年。可是清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都是投降的,多爾袞這時候也就人來瘋,出了剃髮令,南方那些投降的縣城不是處於造反狀態,便是處於要造反的狀態,這早飯的速度比民國電報的速度還快。清軍開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重新收拾南方。此時吳三桂還是很矜持,不過已經佔到了滿清一側。順治八年(1651年),清廷又命吳三桂和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攻打張獻忠義軍余部。

第五個階段,吳三桂守雲貴,殺桂王,

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三桂又以平西大將軍職,南征雲貴,攻打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攻下雲南後,即委其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順治十八年(1661年),師出緬甸,擒殺桂王。

桂王什麼德行就不說了,這時候滿人清一色的反對殺桂王,那些比桂王更有能力的南明君主都捨得殺,為什麼一個只知道跑的傢伙不殺呢?很簡單,因為必須殺,他們不殺就只能讓吳三桂殺,吳三桂入關手上沾了不少漢人的血,可那是流寇,怎麼著也得殺個皇族,台太君們才信得過,吳三桂也客氣,這一殺可就徹底成全了桂王,等吳三桂早飯的時候桂王的名氣大振。

第六個階段,守雲貴大肆開發雲貴,引進漢人與少數對抗,但漢人太少,土司太強,吳三桂做了半個雲貴的土皇帝

第七個階段。三藩之亂。康熙從新打理江山,吳三桂為自保造反,全家誅滅,明清之際這樣的人多了,所以一開始忠義之名還算不錯,畢竟怎麼算也輪不到他,畢竟比起洪承疇等人他算老幾?這一反清,漢奸的名聲開始發揚光大,死後被裂屍,懸掛各縣衙門,更是舉國漢奸


父親被老李他們投了大牢,家被抄個精光,老婆還被霸佔了。你還讓人家歸順?!換了你怎麼做?別站著說話不腰疼,農民軍比滿人殘暴多了,而且無信用可言,投奔他們才真的死路一條!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方式都可以來描述吳三桂

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叛徒。沒啥可說的。

站在大一統的角度上,功臣,客觀上促進了祖國的統一。

站在個人職場發展的角度上,在幾個關鍵的時間結點中都為自己博取了利益最大化,優秀。

站在愛情的角度上,為了陳圓圓不惜各種,真男人。


大明哪點對不起他,給他高位,給他實權,給他大明僅存不多的勁旅,把左右全局的重要位置交給他。可他在幹嘛?他拿國家的重託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老豬狗,投機分子。


吳三桂在歷史上的定位基本就跟呂布差不多了。

無論明清還是李闖,吳三桂都是把持不定。

開關引兵,絞殺永曆,起兵自立這三件事基本把當時與後世對他的所有辯護詞推翻了。

有趣的是,演義中呂布因貂蟬而殺董卓,野史中三桂因愛妾而獻關,蠻有趣的。


當時情況 下,以吳的背景出身,他不可能和李自成走到一起,他最後選擇和李對抗是明智的。否則下場只會更慘。引清軍入關,實在是沒有選擇的選擇。清軍在關內的暴行吳無法負責,其實李自成、張獻忠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當然吳在晚年的行為,天下已定,人心厭戰,卻重引戰火,實不明智,戰術上又偏於保守,進退失距。當然,康熙逼他也是過緊了


滿清乃華夏民族之毒瘤,吳三桂就是華夏民族之罪人。


說好了跟你混,結果倒好,你不僅殺了我全家,你手下還還搶了我老婆,娘的,管他勞什子的大義,不幹死你這事不算完!


先開個坑,有空再仔細討論。

一句話評價,還算是一個出色的將軍,但是是一個失敗的控場內。不過這也由不得他,本錢太小,控場難度偏大,控場失敗還能基本善終已經不易。


吳三桂,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
報殺父奪妻之仇,真正大丈夫!
要算賬,也是明朝氣數已盡,李自成好色淫賤,多爾袞太狡猾。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天佑大清,無可奈何。

換位思考,吳三桂是繼續兩面作戰一死,眼瞅仇人坐江山,自己死不瞑目。
還是聯合清軍,或者先降後反,消滅仇人?
這道選擇題不難做。簡直就是送分題。


既然李自成這麼下作,靠不上,投靠清國是必然選擇,

吳三桂為清國確實賣力,平西王實至名歸,

後來清國要削三藩,吳沒有坐以待斃,毅然造反,也算是個漢子。

不過其前後行為,使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也是可悲


吳三桂目光短淺 只能算一個有點軍事素養的武將 只想當一個偏安一隅的世襲軍閥 被康熙強制削藩被迫造反(兒子吳應熊在京師做人質就可以看得出來,多爾袞死後有很多機會回雲南)但應該讀書甚少 連養匪自重的基本道理都不懂 引清軍入關後為其虎牙拚命擊潰大順 南明政權 還不如袁世凱看的透徹。個人軍事能力很強 多次大敗清軍 但造反時候自身年事已高 沒幾年自己就死了 兒子吳應熊也早死 一直放剩一個稚子接班 沒有明確的目標 註定失敗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