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消失一個月,地球環境會變好么?

不用考慮動物,核電站什麼的問題,單純從地球的角度來說。環境會變好么?


環境的狹義定義是人類視角的。沒有人類,無所謂環境


沒有人類,那就沒有環境了,因為環境的定義就是以人類為主體而給出的。

問題的標籤寫著環境科學,那我們就索性先以環境科學為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環境科學所稱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的總體,即人類生存與繁衍所必需的環境或物質條件的綜合體。而我國環境保護法中的定義也與上文類似,即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類天然的或經過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迹、人文遺迹、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這兩種定義不僅僅圈定了環境的覆蓋範圍,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談及環境就繞不開的主體——人。

沒有人類,環境好壞的討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二疊紀生命大滅絕,是環境比較壞嘛?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是環境比較好嗎?我們置身事外,無法做出任何評論。因為那些沒有人類存在的世界,並不存在人為設定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標準。如果不將以人類自身為中心的價值論引入,我們是沒法對環境進行價值判斷的。

我們是為什麼要討論環境問題呢?環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正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如果不引入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判斷,環境本身將不存在好壞。富營養化會促進水生植物的生長啊,有機廢水的排放也有利於水生異養微生物的生存呀。我們雖然把環境問題研究叫做環境科學,可是本質上他和其他研究物質的原理的理學學科是不同的。它是針對環境問題而產生的。環境問題何來呢?無非是生態平衡破壞,最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是其原有的服務人類生產生活的功能減弱或消失了。可見不僅僅環境的主體是人,評判環境好壞的根據也在是否能滿足人類的需要。所以題主所提的問題是有問題的。這種想法近似於西方環境主義者的」荒野模式「,是沒有太大現實意義的。

假設題主想問的是,如果排除人類干擾,污染環境能否恢復。那麼這個答案在長的時間尺度上是肯定的。問題太大,不宜展開。總體來說,生態系統受到自然因素或人類活動的影響時,系統具有保持其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在環境污染的防治中,這種調節能力又稱為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被污染的生態系統依靠其本身的自凈能力,可以恢復原狀。可是這種自凈過程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情況超過閾值,在短期內是無法自發恢復的。而且生態系統恢復的速度遠非一個月可以完成。就我比較熟悉的廢棄地恢復而言,有表土廢棄礦山植被自然恢復也需要50-100年,而無表土廢棄礦山植被自然恢復約1000年。

所以說,環境的修復是個長期投入、緩慢見效的過程。人為環境修復尚且是十分漫長,依賴自然界原有脆弱生態的自凈能力解決環境問題,在目前的語境下就更加顯得不現實。說句有點跑題的話,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想法是很危險的


單純從地球考慮,如何界定環境好?

現在所謂的環境好不好就死從人類的角度來考慮的,如果人類消失了,環境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首先重污染工廠會停,汽車尾氣會停,一個月還是會好點的。各種飼養場會怎樣?飼養的牲畜家禽會怎樣?農作物蔬菜果樹且不論,整體環境會好一點,一個月後回來會不會是想像中的樣子。


人類消失行不通,消除那些製造污染的根源入手

道德呼籲是沒用的,要從切身利益入手

(1)讓現在的資本家們,從主觀和客觀上都深刻的認識到,排放尾氣,污水等等,是虧本的買賣,虧本的買賣自然沒人做了

(2)使用帶來更大利潤和清潔能源,這樣人類即使存在,污染源不存在了,環境會變好

(3)需要神的帶領,來一場新能源資本家們對抗老資本家們的革命,依靠新資本家,依靠新群眾

(4)新式武器,新式能源,新式理論,新式領導,新式群眾,新式革命

(5)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新陳代謝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發現了的星體都是球形的?
為什麼冬至一過,「天黑的越來越晚」這件事比冬至前「天黑的越來越早」變化的快?
nasa證實地球周圍存在時間漩渦 方法是否存在漏洞?
長約1.3公里的小行星飛經地球?還好它離我們沒那麼近
地球有希望成為神級文明嗎?

TAG:環境 | 地球 | 環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