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醫療條件有怎樣的特點?

在知乎上經常看到對外國生活條件的討論。在討論歐美髮達國家時,知友常常提到至少在美國和英國,醫療價格昂貴且預約時間較長。但在討論日本時,知友更多提到的是人際關係的問題,關於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日本醫療條件的討論比較少,因此想請在日生活的知友詳細談談日本醫療系統給你的感受。


和這個國外的全民免費醫療真的需要排隊2個月嗎? - 社會裡的一片慘淡相比,日本的醫療體系顯得有點感人肺腑。

我在日本的看病經驗也不太豐富,只得過感冒和一次比較嚴重的肺炎,從來都是隨到隨看。要是排兩個月隊我肯定就客死他鄉了。

一般感冒的看病的過程是,

1)谷歌地圖搜一下,步行10分鐘走到離家最近的醫院。並不關心是公立的還是私立。

2)走到之後發現是一個共5層樓的中型私立醫院。拿出國民保險證,領個號排隊,一般0-20分鐘進入門診。

3)感冒的話門診大概就10分鐘吧。醫生會把處方寫好。

4)護士帶你去交費。門診費2820日元,藥費700日元。國民保險報銷70%,我錢包里裝了好幾萬日元,結果只用了1060日元。差不多買兩個便當的錢,50RMB左右。

還有是一次看很嚴重的肺炎,

1)直到看門診的過程都一樣。護士小姐看我很難受,在我排隊的時候多次詢問的我狀態。

2)醫生看了我的情況覺得需要拍X片、B超,而且需要馬上住院。

3)護士帶上樓做檢測,10分鐘左右就全部搞定,效率感人。

4)然後去了病房,醫生來為我打點滴,又大概10分鐘。

我兩次看病全程都不到1個小時。小病,國民保險報銷百分之七十。重大疾病的話,可以報銷更多。那種幾十萬RMB的手術的話,基本上都能報銷90%以上吧。私立醫院公立醫院都沒關係。

那種在中國做不起手術的留學生在日本治療反而醫療條件好得多也費用也便宜得多的事也聽說過呢。

雖然是手續大國,但是醫療體系似乎意外地便捷。雖然聽過各種各樣的抱怨,但是還沒見身邊有誰抱怨日本醫療體系的。

這麼多羊毛也不知道出在誰身上了(大概是富人們),算了,who cares,反正不是留學生身上。(⊙﹏⊙)b


日本的醫療體系和歐洲比較接近,屬於分級診療,一般先看GP,也就是英國說的Primary Care,GP看不了的出具介紹信,介紹病患去大醫院。但GP在日本不叫GP,大城市就是隨處可見的內科,且都是一般私人開業醫。鄉下的話可能會有家庭醫生或者社區醫生。GP的診所是沒有住院設施的,而普通日本所說的醫院,起碼有100個床位,也就是中國的二級醫院以上。當然大醫院也有門診,病患沒有介紹信也可以去看,但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我的經驗是4,000-10,000日元左右。GP是沒有急診的,所以一旦周末或者深夜不舒服且沒有到叫救護車的程度,只能去大醫院看急診了。

日本和歐洲接近,和美國有最大差異的其實是醫療保險制度。美國現在主體仍然是私有保險。日本推行的是全民公立醫療保險,主要是國民健康保險,經濟來源是國民支付的保費和政府補貼,在職工作的國民一般會有各種保險組合,比如IT類企業會有一個自己的聯合保險組合,汽車類會有一個聯合保險組合,但和國民健康保險沒有特別大差異,可能會有一些小福利,並不影響就醫選擇。看病的費用對成年人來說是保險支付70%,個人支付30%。大部分GP是處方和開藥分開的,醫生只負責開處方,不負責給葯,病患要拿葯需要去藥房(一般就在醫院邊上),當然也有少數是在一起的。

日本的醫療制度一直被廣為稱讚,但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遠遠不能說完美。比起看病便利性舒適性這些細微方面來說,日本醫療主要有一個宏觀上的大問題,由具體的社會形態和國情造成的。日本的老齡化極其嚴重,龐大的老年人口,隨之而來各種慢性病的醫療費用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國民醫保本身的增長。長此以往,看似和諧的醫療制度背後,其實是隨時可能破產的國民醫保。日本的病人平均每年看13次醫生,是OECD其他國家的2倍,平均住院時間比其他發達國家的病人長3倍 [1]。這其中也有基礎設施不足以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比如有些住院病患,明明可以轉院去療養設施,但卻面臨沒有足夠的療養設施以及勞動力短缺造成設施人手不夠等等。日本政府也很清楚這個問題,這幾年大力推行價格相對低的仿製葯,以及探討引入英國歐洲的HTA,對藥物進行經濟學評價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試圖削減開支,現階段已有一些效果。

最後岔開說一下,日本醫院的住院條件確實不錯,下午有小點心吃,有電視看,還有專門的會客室,環境都是粉粉的,護士特別溫柔,讓你感覺「我會在這裡慢慢好起來」,而不是「我會死在這裡」。

[1]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The Future of Japan: Reigniting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March 2015


看了樓上幾位回答,有很多是留學生,或者就是不常去醫院的人,所以回答的也許不太全面。

我剛來日本幾年也像樓上各位一樣,幾乎沒去過日本的醫院,因為也是留學到日本,那時候20出頭血氣方剛,哪怕打工再累,感覺和去醫院關係不大,所以最常感嘆的就是醫療保險都是白交了,還不如生點病去醫院報銷點醫藥費合適。

但是在我來日本10年以後,沒想到有一陣要總和醫院打交道。2011年我的母親在國內查出來肺癌晚期,國內幾個醫院看過都沒什麼好辦法,而且都說手術沒有意義,建議保守治療。我沒辦法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把母親辦到日本來看看。有人會說你家有錢吧?日本的醫療多貴啊!可事實是我家就是一般家庭,而且我雖然在日本10年,可是我頭5年是留學,後5年雖然是工作,但是在日本就是普通的工薪族,遠沒有到一擲千金的地步。那我為什麼敢把母親辦到日本來看病呢?那是因為日本當時(現在不行了)有一項制度,我作為在日本的社會人,交日本的各種保險,我的父母作為我的撫養人,如果在日本也可以享受日本的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我只要把我的父母辦到日本來,去辦相應的手續,我的父母就可以享受日本的醫療保險,無論去哪個醫院(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無論醫生給開什麼葯(不分什麼進口葯國產葯),都可以享受70%醫藥費報銷的待遇。我們個人只需要負擔醫藥費的30%,而這30%的醫藥費我們一般家庭是可以負擔的起的。後來我帶母親去醫院檢查,日本的醫院檢查的結果,和對我母親的治療方案,和國內醫院幾乎一模一樣(所以不要不相信國內的醫生和醫院,有水平的地方還是有的)。這期間母親還在日本住院了大約3周,這3周住院給我們一家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環境就不用說了,日本醫院沒有住走廊的,也沒有加床的,也不用陪護,更不需要家屬送飯。所有的護理都是由護士完成,所有的配餐都是醫院自己的食堂供給。所以如果你的家人住院,你就是抽時間去看看病人就可以,根本不用像在中國醫院那樣護理,送飯,陪床。

其次,日本醫院的服務非常周到。如果有檢查,護士會提前告訴你什麼時間有什麼檢查,然後到了時間護士會帶著病人親自去檢查的地方,把你安置好了以後她才回來。和中國的醫院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的醫院挂號,付錢,檢查,拿片,不樓上樓下折騰你十回八回的不算你去過醫院。在中國的醫院,沒病的人都被折騰出病來了,還怎麼能治好人呢?

再說付錢,當初我們辦住院手續的時候,醫院先問患者有沒有保險,沒有保險的話醫院有也怕病人負擔不起,需要預付款;但是對待有保險的患者,則不需要付錢,無論做什麼檢查,都從來不提錢的事。然後在你出院的時候醫院給你一個付款單,你去指定的地方付錢就可以了。而且這個款項都是扣除了70%報銷以後的錢數。也就是說你自己負擔的30%的錢數。和中國相比,你要先自己墊付醫藥費,然後要去相關部門再申請保險的錢,然後經過一個時期政府再把這個錢退給你。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負擔。

最後說取葯。中國醫療最大的毒瘤就是以葯養醫,這種方式的醫療不出現腐敗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不知道中國的決策者為什麼會做出這種決定。日本以前有沒有過以葯養醫的現象我不知道,但是現在都是醫藥分開的。日本的醫院原則上只開處方,不賣葯。看完病醫生給你開處方,你去完全獨立的藥房去買葯。每個醫院外面都有若干家藥房,你隨便去哪家都可以,醫院沒法控制你。所以這就從根源上杜絕了醫生給你開高價葯,無用藥的可能。

最後說一下我對日本醫療的理解。我認為日本的醫療系統是管理個體大於單位。每個醫生都是有行醫執照的,每個醫師要對自己的病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作為醫師,要服從組織的安排。當初我母親的主治醫生,一位很年輕的教授,就對我們說,日本的醫療水平,醫療資源全日本到哪都差不多,所以沒有像中國那樣農村到大城市看病,地方到中央看病的情況發生。而他說完這話以後的半年後,他就被調走了,從東京調到旁邊靜崗縣的一個醫院去了。我問他什麼要調走,他說因為那裡缺醫生。我請問中國的醫生,你如果在北京協和是一個主任醫師,讓你調到河北一個地級市醫院工作,你會去嗎?這就是日本醫療水平平均,不會扎堆去大醫院就醫的原因,每個醫生都服從分配,哪裡缺好的醫生就去哪裡,所以做到了醫療資源平均,患者可以就近就醫。中國要是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出現省會城市的醫院扎堆看病,北京的大醫院扎堆看病的情況了。

話說這麼多,儘管日本的醫療體系,日本的醫院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中國的醫院也不是一無是處,日本醫院有一點就沒有中國醫院做得好。那就是日本的醫院周末節假日基本不上班,只留守很少量的醫生值班,你有什麼病什麼災,只要不出人命,就忍忍周一再來吧。到了逢年過節,五月份黃金周和元旦,期待你千萬別得什麼急病,否則相當痛苦,醫生你都找不到。中國的醫院一年365天,年中無休,這點真的很不容易!


1.醫療資源豐富、硬體先進、服務流程便利、尊重隱私、醫術可靠。我家附近20米內有三家診所,一家處方藥房,百米之內好像有六家?。這三家診所包括一家全科,一家眼科、一家婦科,無需預約、平均候診時間不超過10分鐘,整個診療過程不超過1小時。看過感冒、流感、花粉症、濕疹和結膜炎,感覺診斷非常準確、開的葯也很有效果、會避免過度治療(比如藥量按天開)。處方葯幾乎都是我沒見過的,幾乎半天或一天起效、三天痊癒。以前怕看病麻煩,生病是先忍忍看,不行就去葯妝店買otc,再不行才去診所,現在是即刻去診所,去得早的兩天包好。一次比較impressive的是查感冒還是流感,醫生給用了一個捅進鼻子里的細長軟棍取分泌物(非常酸爽),直接拿機器里查了流感病毒的type,然後開藥。這個在國內沒見過,國內總是查血..大醫院沒有看過病,預約排隊等情況不了解,但診所中小醫院分流初級醫療需求效果良好,避免過度擠佔資源,想必大醫院並非一床難求。

2.貴。首先是醫保繳納比例比較高,對不太生病的年輕人來說基本是純社會責任,養老金多少能退點,醫療保險每個月好幾萬真的是打水漂。(中國好歹有個人賬戶,看病先花個人賬戶的錢,年輕人每次看病自付花不了幾十塊。)其次是個人負擔比例高,正常的病個人承擔30%,高於中國;日本特病沒有研究,中國特病報銷比例很可觀,新葯納入醫保的速度也很可觀。第三是較少有商業保險補充。這條是和公司福利對比的,中國好點公司標配商業保險,會cover個人自付部分費用,也就真正確保了看病不花錢、相當於從醫保賬戶里提現。而日本很少有這樣的補充。第四是醫療服務本身價格貴。初診費、診療費、施術費..甚至藥房給你解說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一顆這種解說都要收錢而且不便宜..有一次看個眼睛癢看了兩萬,自付六千,真的是看瞎了。葯倒是不貴,尤其和otc比起來,處方葯療效十倍價格1.5倍。

3.有合理的退稅制度。日本的稅收制度很人性,會充分考量一個家庭的必要開銷再重新計算應收稅款。大額醫療開支就是減免所得稅的適用條件之一。因為是以家庭計,所以你的所有撫養人的大額醫療費用都可以作為減免稅收的對象。返稅的手續簡便,只要源泉徵收票和醫療費用的領收書以及本人印章即可,不用像國內到處弄材料蓋章三番五次跑窗口還被踢皮球。

綜上所述,我覺得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是比較合理的,並且處在良性循環中:

1.國民按年齡分,同一年齡段不論收入如何福利等同。年輕人和高收入者承擔更多責任。(雖然站在我個人,尤其是外國人的角度覺得很虧)對窮人、兒童、老年人的傾斜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2.重視醫務工作者的價值,相比中國,診療相關的費用高、葯價則合理。此舉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學醫,也豐富社會醫療資源的供給。

只聽說醫療水平太高老人都太元気養老金要崩不住了...

----以上是我個人直接體驗,不涉及具體政策解讀與評價----


好的地方大家已經說的很多了,當時剛來日本的時候也驚艷於日本先進發達的醫療技術而且關鍵是服務態度不錯,呆的久了其實也會遇到一些比較坑的醫生,畢竟沒什麼是十全十美的。簡單說說我覺得日本醫療這方面的一些缺點吧。

1、大醫院少,私人診所多,私人診所雖然也較為正規但檢查後處理不了的只能由醫生寫介紹信再轉院到大醫院,比較費事。直接去大醫院的話因為要保護地域私人診所的利益初診費十分貴。

2、百分之95以上的醫院診所都必須預約,下午四點基本都下班周末全休,牙疼的要死了,心臟難受也得等,而日本上班族又很忙。個人認為也是這個原因日本的止痛藥和感冒藥才賣的那麼好,小病大家挺挺就過去了。

3、突發急病處理力度不夠。半夜發高燒心臟難受叫了救護車送到醫院,醫生護士量了下體溫,說現在大半夜的什麼檢查也做不了,要不住院觀察一晚上,最後拿了退燒藥回家了。在國內的話一般就立刻做心電圖血常規檢查然後掛水了,畢竟病毒性心肌炎之類的不是鬧著玩的。

4、安全性高但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即使被媒體曝光也很難得到妥善的解決。日本醫療體系這方面也是有較黑暗的一面的,加上日本人面對突髮狀況最擅長的就是各種推卸責任和拖時間,再加上大公司背後層層關係網,普通民眾這時候就很孤立無助了。詳情可以見品川クリニック近視手術醫療事故事件,高梨クリニック美容外來科毀容事件,宮頸癌疫苗後遺症癱瘓事件,肝移植死亡例不絕但手術再開事件等等,很多好多年後還一直在踢皮球。相反中國輿論壓力大,真的出現醫療事故多半醫院會妥協,雖然也滋生了醫鬧這種現象。

另外日本雖然是醫藥分離,但是醫生也是會拿回扣的,最常見的就是眼科醫生和賣隱形眼鏡的有合作關係,為了利益不說明風險就亂推薦隱形的不良醫生也是有的。另外收紅包這件事日本也有只是做的更隱蔽,不像在國內大家習以為常心照不宣了。朋友家老人做手術在順天堂醫院還是塞了好多紅包包括給值班護士(他們一家都是日本人,這次做手術安排床位什麼的也都是托的關係。有錢人能享受到更好的資源這點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國家不只是醫療都是有好也有壞的一面,不要因為一兩次個人經歷就一錘定音,盡量理性看待多長心眼是最靠譜的了。但日本整體醫療水平比國內發達不少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醫療水平還是很好的,總的來說,國民健康保險是全部在日本持長期簽證的人都強制有的,看病報銷80%,我們語言學校的學生保險(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學校都有)報銷剩下的20%。簡單點說去看病時候出示保險證直接免80%,拿了小票回去學校報上去,一周後全額回來。

但是牙醫除外。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和美容什麼的相關吧。

但是日本看病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急救。日本的救護車和消防車都是119,就是說是歸國家統一管理的,救護車不休息。但是要命的是,周六周日,節假日,大部分醫院都休息。這問題就來了,放假時候救護車送到哪?有專門的不休息的公家的急救醫院,但是很少。一家人滿了跑另一家,出救護車這麼爭分奪秒的情況下轉車轉來轉去,後果可想而知。

上面說的醫療水平太高養老金扛不住,這也是事實。

日本人給我說過一個笑話。三個老太太,天天跑醫院,聊聊天,檢查檢查,反正不要錢,不來白不來。有一天老太A沒有來,老太B問老太C,A桑怎麼沒有來呀。老太C回答說,不知道,可能生病了吧。。。

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醫療制度的弊端吧。


日本的醫院絕大多數為非盈利性,由國家或地方政府投入建設,醫院的投入70%來自於醫療保險的個人支付部分,30%來自政府的補貼,補貼主要用於大型醫療儀器設備的購置、建築維修和彌補醫院經營赤字。

日本的診療分為1至3次治療,一次診療任務由診所承擔,二次診療由中小型醫院承擔,三次診療則是由特定機構的病院。

日本的醫院醫療設施先進,3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均配備了2台以上的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共振、彩超、自動生化分析儀。大部分醫院門診和住院診療流程中病史管理、收費、檢查記錄等均實行電腦化管理。

醫療保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被用作保險或稱之「職工健康保險」,其中可分為共濟組合保險、組合掌管保險、政府掌管保險、船員保險等,佔65.9%;另一類是國民健康保險,主要是農業人口、退休老人、自由職業者,其可分為市町村國保、組合國保兩種,佔34.1%。

醫療保險經費來源,個人按收入8%交納,不足部分由國家及地方財政補貼。凡參加醫療保險均可報銷一定比例的醫療費用,大部分為80%至90%,自付10%至20%,家屬可報銷70%至80%,凡醫療費6.7萬元/月以上,超額部分實行全額報銷。


在日求學工作快十個年頭了,抱怨過很多很多日本的不好,不過,對於醫療,真的沒啥好抱怨的。

護士態度很好,醫生也不錯,基本上還算不錯的。特別是生孩子時候,婦產科的服務超級好。

唯一不好就是,周六周日全開的醫院少,導致工作狗看個病得周六大清早起床,

不過東京圈周六周日全開的醫院比較多,住在這附近的話也沒有什麼不方便。

還有就是,外國人嘛,不太清楚到底哪個醫生醫術高明,基本上看醫生都不是指名,而是直接去,碰到哪個算哪個。聽說,日本人的話,還是會通過熟人打聽哪個醫生好,這個方面其實中美日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會通過關係去找醫術精湛的醫生。

總之,日本醫療服務真的好,老了來養老是可以的,只是別在日本工作,工作太累了。


噴一下日本的醫療制度,真特么日了狗了,好多人吹捧日本醫療先進發達效率高之類的。

就說一下個人感受,小打小鬧的比如感冒拔牙之類的,一般都在小診所,一個醫生倆仨護士的,稍微大點的綜合診所,三五個醫生幾個護士的。這類診所挺多的,基本每個車站附近都有幾家。問題是他媽的人家跟上班族一樣周末休息!!!

上班族上班人家也上班,上班族休息人家也休息。。。不能說全休,基本周六看個半天然後就休息了。所以感冒發燒之類的基本要請加去看。。。萬一孩子周六晚上感冒發燒了病了周日只能挺著,大醫院不值得折騰一趟,等到周一才能診所。

拔牙,我只前有個蛀牙切斷神經鑲牙,一共去了十多次,基本每次幾分鐘完事。。。日。。。

可能這個也分診所,前幾天換診所拔了個智齒總共去了四次,第一次拍片兒預約第二次拔牙,第三次消毒第四次拆線。

問題是拍片兒到拔牙要間隔一周多時間,我說醫生我疼的厲害幫幫忙吧,人家不斷說哎呀預約滿了你這個拔牙得倆小時不行啊堅持堅持吃點止痛藥巴拉巴拉的

哥們沒招兒換一家診所,重新拍片一看,哎呀你這個我不敢拔啊推薦你去大醫院吧給你寫個介紹信。

我一想大醫院應該能快點哈,於是打電話預約拔牙,可還是太年輕。。。人家說你得先過來讓醫生看一下才能預約拔牙。我特么一合計拉倒吧。。。再預約還得等,只能跑回第一家診所讓她給我多開點止痛藥忍到一周後。。。

可洗牙又要去三次。。。說一次時間太長分三次吧。。。

大醫院沒去過沒辦法評論。


前幾天在日本摘除了扁桃體 病房很大很乾凈就不用講了 日本出了名的跪式服務 連護士姐姐和藥劑師會在床頭蹲跪跟你講注意事項 而且日本人的細心真是讓人恐怖 印象很深的是連拖鞋的位置都會為你擺正好。 醫院是包飯的。會根據你的病情制定不同的套餐然後準點 飯送到床頭 手術後我都是粥之類的軟飯 很清淡但是真的很好吃!(自己可以選大小份)手術後比較虛弱沒有辦法洗澡 護士每天會送來熱毛巾供擦試一下身子 . 入院從梳子到拖鞋吸管全提供一套 基本上空手住院就可以了 總之各種貼心使得一個人在異國動手術也不會害怕.出院日是不需要交錢的 下次複診後再一起交。


個人覺得日本醫院的特點,也是日本醫院和中國醫院最大差別,在醫患關係上.在日本,日本的醫院大致分為專科的私人診所和綜合性公立大醫院.

認識的一個阿姨的姑姑,做生意的,起早貪黑,15年時感覺身體特別不舒服就去了醫院.開始在縣城醫院醫生懷疑是癌,建議去省會的腫瘤醫院,在腫瘤醫院也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甚至都用了PET-CT.省會醫生說腫瘤都長滿了腸道,要手術。那個姑姑也想得開,後來手術,醫生看完出來跟姑父表示歉意說不是腫瘤,是腸結核. 主要是到這個地步了醫生只是淺意地表示了歉意,覺得患者沒病就好了,何必還要揪著醫院的錯誤不放.

手術後,家人在一起討論的時候說,連pet-ct都用上了,怎麼還沒檢查準確,難道是國內的設備不行么?然後也查了相關的資料,其實國內與國外設備應該沒什麼區別,但最最重要的是醫生的讀片水平,像pet-ct在國內才幾年,但是在日本卻有20多年了,醫生的見識不一樣,讀片水平可能不一樣。再後來看到鏘鏘三人行中,竇文濤採訪喻恩泰的視頻才知道在國內做pet-ct,與在日本做pet-ct差別真的好大!

後來自己也開始學習這方面,發現國內很多醫生的水平還是一般,也就是說我們的機械水平跟上了,醫生的技術還在落後.這也是缺乏保障的地方.從2015年開始,就開始搜索那些境外的,國際健康體檢那些.就發現,日本和美國都是不錯的.

想著差不多日本賞櫻花的時候了,可以體檢和賞花一起


小病基本都是去附近的私人醫院,排隊的話,很快,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

但是私人醫院解決不了的病,就會給你開一封推薦信(這封信大部分醫院居然特么要錢的!!),讓你去大醫院看。

大醫院普通的預約,有推薦信幾天可以看到醫生,沒有的話…一個月左右吧…(日本那幾所最有名的大學附屬醫院要久點…)

急病…還是救護車吧…(救護車只會把你送到最近的急救醫院,不能指定醫院。)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留學 | 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