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開展誠信教育的思路和辦法

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下一代進行誠信教育。特別在一些發達國家,誠信教育已經深入人心。下面為你梳理了世界上其它國家開展誠信教育的思路和辦法,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德國:父母做誠信榜樣

  德國在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家長有義務擔當起孩子道德教育的職責。德國家長也普遍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家長必須做出榜樣。在德國,如果隨地亂扔垃圾或者在沒有停車標誌的地方停車,馬上就會有人過來阻止,並給你講明遵守社會公德、為下一代做好榜樣的道理。這種誠信氛圍不僅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也規範了成人自覺遵守社會秩序、真誠待人。在描述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時,「嚴謹」、「誠實」、「守信」是經常被提到的字眼,這與德國從小就抓誠信教育和家長以身作則有很大關係。

  美國:誠信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美國從幼兒園和小學起就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由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設計的基礎教材中突出了誠信方面的內容,並建議老師在班上組織討論。教材要求老師向小學低年級學生講解「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這句諺語,並要求學生製作誠信標語在教室里張貼。美國一所知名中學的幾名學生在完成生物作業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材料,任課教師就毫不客氣地判這些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因為教師曾和學生訂下協議,學生承諾教師布置的所有作業都完全由他們獨立完成,而現在他們違背了自己的承諾。這所學校的校長也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生物課取得好成績重要得多。

  美國大學都制訂有學生學術誠信條例。條例對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學術不誠實行為,從定義、表現形式到處罰規則和申辯程序,都做了詳盡的規定。條例均印製在新生手冊中,在報到之際發給每一位新生。許多大學還建立了榮譽守則制度。新生入學時,都要求在榮譽守則上簽名,做出學術誠實的保證。

  日本:「誠實」在校訓中最常見

  日本的誠信教育幾乎貫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經常教育孩子「不許撒謊」;到學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誠實」二字;工作之後,「誠信」是普遍的經營理念。

  很多學校的校訓都有「誠實」二字,誠信貫穿學生學校生活的始終。日本學校有一門倫理課,教育學生誠實、善良、向上、奉獻、謙讓是其主要內容。日本中小學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冊,名為「心的筆記」。這本手冊用通俗的語言,記載著各種道德規範,誠實是重要內容之一。

  瑞士:誠信被寫入法律

  在瑞士,公德教育深入人心。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並不太在乎子女將來是否成就大業,但希望他們能遵紀守法,善良正直。瑞士人的誠實有禮給許多外國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本原因是他們誠實守信的傳統民族精神。瑞士人很早就將誠信入法,1907年瑞士國會通過的《瑞士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其中規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權利,或履行義務,均應以誠實信用為之。」這使得誠信原則成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許多瑞士服務行業都實行先消費後付賬的方式,將賬單寄到家中,在規定的日期內支付,其基礎就是全體國民良好的信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南方科技大學2016年9月初發生的一系列與學生權益有關的事件?
「很多學生出國後變得冷漠自私」「留學生群體普遍冷漠自私」是真的嗎?
在這個紙醉金迷的時代,誠信何在?
怎樣看待「山東男子拋315萬挑戰誠信 」?
全國首檔誠信主題融媒體節目《誠信北京》即將開播 誠信大巴今日上路

TAG:信用 | 诚信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