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兩套智能系統:矩陣思維和卦象思維(2)

矩陣思維無疑是一種邏輯思維,更是一種智能比拼,一個大腦,走得越遠、升得越高,就代表他的矩陣思維能力越強。

人生在世,就理科而言,或者說,就工具製造和工具理論探索這個矩陣智能系統方面的能力而言,從1+1=2學起,有的連初中都考不上,有的後來變成了科學家、大科學家,有的可以當上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高級工程師,有的幾年十幾年堅持不懈,卻連個駕照都拿不到手。

這是矩陣思維能力的差別,但是,這絕不代表考不上初中的不能成為政治家、企業家、億萬富翁,也不代表累死累活考不了駕照的,就當不了大國工匠和封疆大吏。考不上初中和考不了駕照,也是、只是兩個碎片,干成大科學家和干成大國工匠,也是、也只是兩個碎片,不管前兩個碎片和後兩個碎片都是多麼「有角有楞,更可以理解為客觀的、不容置疑的、沒有縫隙的、陣容堂堂的現實存在」。而一個簡單的碎片,無法也不可能代表這個人的一切。

昨天夜裡看到一篇毛主席學英語的貼文,說毛主席沒少努力學英語,最後,能夠拿出來參與進行外交活動的,似乎只有一句。他的湖南話說得自然很好,但是,建國之後一直生活在普通話圈子裡的他,普通話卻很可能不會說。這是說,我們的開國領袖,其矩陣思維能力,在這方面真的一般般。

但是,誰都別忘了,不但他生活的那個世界、他生活的那個世界之前的許許多多個時代,也包括當今世界和此後不知道多少個時代,人類世界裡,其卦象思維能力能夠望其項背的,應該是「多乎哉?不多也」。

必須指出:他淵博的學識本身,就是矩陣思維能力的體現,沒有這些,也撐不起他無與倫比的卦象思維能力。學外語能力很不高、學普通話能力很低,只代表這兩個碎片,不代表矩陣思維能力這個智能體系整體。

支撐矩陣思維的邏輯鏈條形成的條件和理由,必須做到充實、圓滿、渾厚、無可置疑、明白無誤,不允許有任何虛假和歪曲,一個元素缺失,就意味著邏輯鏈條的斷裂。

比如前面舉過的例子1+1=2,比如「我們有核武器,可以跟敵國以這個進行某種對抗;我們軍糧斷了,只能堅持五天;我們的潛伏人員已經對敵方斬首」,都是矩陣思維所需要的完整的邏輯鏈條及其最終結論。

只有滿足了充實、圓滿、渾厚、無可置疑、明白無誤這些條件,才會作為一個矩陣,被放在卦象思維這個主系統的判斷里,支持大腦做出可能正確的判斷。

換言之,矩陣、每一個矩陣、各類矩陣,因為其完整性、獨立性、絕不拖泥帶水,從更高的層面看,也是碎片、只是碎片,其最本質特徵,不過是個體系完整的碎片而已。或者說,矩陣思維和矩陣思維能力,都處在短線操作層面,一件事、一個定義、一個定理、一項使命,只負責啟動、過程、結束三段,長線操作層面,是它的上司卦象思維的職權。

無論是1+1=2這種最小的「有角有楞,更可以理解為客觀的、不容置疑的、沒有縫隙的、陣容堂堂的現實存在」的矩陣、方陣,還是「我們的工業是全世界最完整和龐大的工業」這個世界第一的矩陣、方陣,都是一個碎片。同時,都是被放在大腦的「卦象思維這個主系統的判斷里,支持大腦做出可能正確的判斷」的一個被參考的具體的矩陣、方陣、碎片。

因此,矩陣思維也可以被稱為碎片思維。

這也是它工具研究和製造這種智能體系的使命、特性、本質對它的根本限定,哪怕這一個碎片本身,需要高得嚇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端眼力、全局把控能力,才能洞察其本原和實質,但是,它還是一個碎片、只能是一個碎片。最終,它的使命,還是為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生存提供判斷依據和執行手段,而絕對不能取代卦象思維,進行決策。

你會造航母同時也被委派去造航母,那麼,你的使命,就是、只是、最多是:根據需要,造好航母、把航母造得好得不得了。

那麼,造好航母,就和1+1=2一樣,是個「有角有楞,更可以理解為客觀的、不容置疑的、沒有縫隙的、陣容堂堂的現實存在」的矩陣、方陣。你的造好航母這個任務,也和1+1=2就算圓滿完成了使命一樣,完成了使命。至於航母開出來往哪裡走,跟誰喝小酒跟誰拚老命,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你不需要也絕不能夠、根本不允許亂插嘴。

蒸饅頭也一樣,你只管蒸饅頭、把饅頭蒸好,至於人家拿著饅頭往自己嘴裡放還是往狗嘴裡放,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跟你蒸好蒸不好饅頭,是兩個命題。

我想說的是,矩陣思維和矩陣思維體系本身,因為是支持系統、因為以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以及貢獻執行手段為己任、以造出最好的工具和拿出更先進的工具製造理論為存在價值,從根本上、從邏輯上、從出發點和落腳點上、從戰略的高度,限制更遠的視距和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思索和更深的思辨。

非常多餘地重複一遍:1+1=2,足夠了,使命已經完成了,後面沒了,下面沒了,絕對不允許、也絕對不需要,再添加什麼數字和符號了,更不需要倆眼盯著等式里的任何一個數字或符號,看它是不是想叛變了。

畫龍點睛可以,畫蛇添足,不但很笨蛋而且很混蛋。猶如造航母的決定自己去指揮航母作戰,還理直氣壯、腦門子上閃閃發光;猶如服裝廠老闆要求誰買走他的服裝必須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能脫下來,還振振有詞、恨不得誰不服就咬誰。

毫無疑問,更遠的視距和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思索和更深的思辨,是卦象思維的任務,大自然從來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讓矩陣思維繫統這個支持系統越俎代庖,替卦象思維這個主智能系統「總理天下」的意思,也沒有賜予它這個能耐。

矩陣思維不能代替卦象思維工作,這會出大麻煩,而人類歷史上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用矩陣思維代替卦象思維進行思考和決策。有史以來和現實社會,許許多多失敗的案例,稍微仔細看一眼,就會發現,是矩陣思維越俎代庖了。

比如,最近熱捧理科思維的人不少,很有人覺得自己有理科思維而志得意滿不可一世。其實,這些人嘴裡的所謂理科思維,指的不過是矩陣思維的低端部分——不但會1+1=2,還會背乘法口訣,捎帶著把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全都收拾了,還總是算對題,考滿分,那麼多的矩陣(算題)變幻無窮,在自己手裡,百鍊鋼化成繞指柔……這種事兒,幼兒園小朋友幾乎辦不到。故,一傢伙就考上了名牌大學,還跟了院士級別的導師。

對這種人,《唐李問對》有過一句,直指要害:靖曰:「前代戰鬥,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堅,非謝玄之善也,蓋堅之不善也。」

一言以蔽之,不是你四則運算太厲害,是你不知道也沒聽說過什麼東東才真的厲害。

上面的《唐李問對》中提到了謝玄和苻堅,這是淝水之戰的兩個主演。謝玄八萬軍隊,苻堅至少九十萬大軍,還有一種說法更具體一些:二十五萬步騎兵為前鋒、六十餘萬戎卒及二十七萬騎兵為主力。加起來,一百多萬,似有誇大之嫌。

淝水之戰的結果,大家都清楚,苻堅兵敗如山倒,他自己也不久後被部下殺掉,捎帶手創造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

絕大多數人都把苻堅的敗亡原因歸咎到他的志得意滿、驕兵必敗上。這自然很對,看看苻堅出征前接到的那篇出自公知之手的《勸戰書》,就知道他的必敗無疑:

「陛下應天順時,恭行天罰,嘯吒則五嶽摧覆,呼吸則江海絕流,若一舉百萬,必有徵無戰。晉主自當銜璧輿櫬,啟顙軍門……起白雲於中壇,受萬歲於中嶽,爾則終古一時,書契未有。」

瞧瞧,苻堅出一口氣兒,五嶽就被吹倒,吸一口氣兒,江海就得絕流——妖怪都幹不成這樣;苻堅帶著一百萬軍隊去伐晉,那個東晉皇帝,必定會背著空棺材,嘴裡叼著玉璽,來苻堅的中軍大帳磕頭納降,根本就不用打,勝利就到手了……古往今來,萬年之後,都不會有這樣的盛世功德——這不是現實,這是童話和神話。

讓人震驚的不是這種馬屁文,而是苻堅看過這個馬屁文的反應:堅大悅曰:「吾之志也。」

就本文而言,必須注意的是,現在,苻堅用矩陣思維而不是用他平常特別擅長的卦象思維:

第一,東晉軍隊的戰力本來就渣;

第二,數量還不到我軍的十分之一;

第三,我方士氣高昂,對方人少、怯戰,且一向懼怕和北方軍隊正面對敵;

第四,就綜合戰力而言,他謝玄是減之又減,我苻堅是加之又加。

以理科思維高手們的眼光看,現在,既有數據支撐,又有歷史依據,再加上這麼多必勝的條件疊加在一起,哪有不贏的道理?憑什麼不能驕?

就這些了?確實沒有別的需要放到兩國交戰的邏輯體系里考慮的命題了?

苻堅覺得:沒有了,怎麼想都沒有了,有的,只是勝利這一個結果。

請看李靖在《唐李問對》里的結論:

靖曰:「臣觀《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散,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餘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此有以見秦軍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堅之類是也。」

李靖的結論,毫無數據支持,也沒有情報依據和慕容垂怎麼給苻堅挖坑的事實、史實根據,就憑「秦軍之亂,慕容垂獨全」這一點,就斷定苻堅是「為垂所陷」,還「明矣」。

「明矣」就是明白無誤,猶如1+1=2那樣,是一種「有角有楞,更可以理解為客觀的、不容置疑的、沒有縫隙的、陣容堂堂的現實存在」。

那麼,苻堅出征的時候,為什麼就不對慕容垂們有所防範?答曰:他被自己困在這個矩陣(碎片)里,出不來。對苻堅來說,這個矩陣四條邊,很齊整的一個方陣、矩陣,不缺邊不缺角、嚴絲合縫、邏輯嚴謹,因此,足可信任。

但是,請記起前文的一段話:「到現在為止,1+1=2這個矩陣思維的方陣,早已被卦象思維攪得亂七八糟,不一不二不三不四……以至於可一可二可三可四……可千可萬……現在,哪裡還有什麼方陣,簡直是混元一團,圓溜溜滾來滾去,無頭無尾無上無下,誰都說不清道不明,而且,毫無邏輯和端倪可尋。」

這是卦象思維的邏輯,幼兒園的1+1=2很對,但是,走出幼兒園,一切都得換個眼光看。中國人和華夏傳統文化,應對大自然以及一切生產鬥爭、經濟鬥爭、政治鬥爭,特別是戰爭,從來不認可非黑即白,一向堅持認為:不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所有的事情是聯繫在一起的。

插一句:天圓地方,我們不應該僅僅覺得是古人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易經·十翼·第七章》:乾,健也;坤,順也。天是領袖、大腦、決定政策的人,是圓的,混元一團,無頭無尾無上無下無前無後;地是方的,方陣、矩陣,其使命是「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執行指示的。

換言之,苻堅這一次根本沒有把那四條邊組成的方陣,變成「混元一團,圓溜溜滾來滾去,無頭無尾無上無下……」,伐晉或曰淝水之戰,他的卦象思維這個智能系統沒上班。

苻堅從自己的方陣里出不來的結果很直白:政權灰飛煙滅,不但家破人亡,連他們那個紅極一時的氐族,從此也銷聲匿跡,不是死了,就是化進了其它民族。

苻堅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亡國滅身的支持條件,不過列出了四條:苻堅+4=0,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矩陣。而按照目前流行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絕對應該是印度而不是中國。世界流行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家,給印度經濟肯定優於中國羅列出來的條件,琳琅滿目,大概有如下十幾條:

1,政治制度:普選民主制,最大的政治正確;

2,法制社會,長期採用的是英國人幫助建立的法律體制,根紅苗正;

3,私有產權保護比中國完善和徹底;

4,英國的前殖民地,早就被徹底洗腦,不用費任何力氣接軌;

5,印度官方正式語言是英語,出門兒沒有語言障礙;

6,受西方教育的精英人士更多,對國內經濟政策影響更大;

7,印度在西方留學的精英人士比中國人成功,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都有有比華人多得多的醫生和律師;

8,印度活躍在海外經濟學家,遠比華人海外經濟學家更出名,印裔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沒有;

9,更為廉價的勞動力和更多的年輕人口;

10,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而且可以任意在市場上買賣;

11,印度沒有戶口制度,人才、資本的流動不受限制;

12,印度不像中國有那麼多國企,私有化程度比中國高得不是一般多;

13,地緣政治優勢比中國好得多,獨立以後很少受到西方國家經濟制裁;

14,印度沒有多少大統一的專制傳統文化,中國卻是人類社會裡大統一的專制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15,印度是排在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耕地大國,儘管印度的國土總面積不過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卻比中國多出54%;

16,因為印度特別適合農業和人類活動,因此,印度的文化底蘊深厚,其燦爛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17,英國在19世紀就在這裡殖民,幫助印度建設了亞洲最為發達的鐵路運輸系統,其基礎設施,長期領先中國。

別說事實在一直、反覆打這些狗屁經濟學家和經濟理論的臉,他們的臉真的不值得一打,因為,能列出1到8這幾條,就可見其有多腦殘。可以肯定的是,從9到17,確實是矩陣思維需要的硬體,同時,十七條邊組成的矩陣,看上去,還真的顯得特別高大上。

但是,哪怕經濟學家們的矩陣有一百七十條邊,也都不值一駁,因為事實擺在面前,不用駁。

關鍵是這些經濟界理論家,為什麼會拿這些條件進行判斷,怎麼著就不能用卦象思維去思考一回。

其一,他們的經濟學,其實不過是矩陣思維範疇內的「社會財富單向流動學」,其本質,不是服務人類的大多數、不是服務於政權穩定社會安定、不是服務於民眾富足,而是讓極少數吸血吸得更舒坦,是「財富怎麼向極少數單向流動的學術工具」。

華夏的經濟學,一直都是「經世濟民之學」。

兩千多年前,華夏一直把現在的經濟學這門科學,稱為「輕重」,把現在的經濟學家稱為「輕重之家」,直接強調經濟運行對國家、民族、政權的孰輕孰重。

《管子·輕重甲》:管子對曰:「唯輕重之家為能散之耳,請以令輕重之家。」恆公曰:「諾。」東車五乘,迎癸乙於周下原。

齊桓公和宰相管仲,派五輛車從山東到陝西去請一位叫癸乙的輕重家,或曰經濟學家,可見其隆重和鄭重。

這說明,至少春秋時期,華夏就十分敬重和尊重輕重學家(經濟學家),而這些經濟學家的出發點是經世濟民,絕非當今世界的經濟理論和經濟學家追求的讓「社會財富向極少數單向流動」。

其二,他們不會、不善於、不屑於使用卦象思維,就覺得矩陣思維科學、可靠、有理有據有分析有判斷有邏輯,還可以在知名刊物上發表、去到處演講掙大錢。

苻堅是苻堅+4=0,當今的經濟學家和經濟理論是經濟學家+17=0。原因是他們不僅都使用矩陣思維,還都信心滿滿地站在十分荒謬的出發點上。至少,人們可以從苻堅和當今流行經濟學理論和流行經濟學家關於印度超越中國經濟這個持續、反覆多年的判斷上,得到這個啟示:只使用、只會使用矩陣思維進行思考和判斷的人,其格局和視野,必定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華夏歷史上,最典型的關於矩陣思維和卦象思維的案例,應該是被第一位歷史學家孔夫子記載下來的:

《春秋左傳·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之,遇《坤》三之《比》三,曰:「黃裳元吉。」以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

南蒯要造反,就算卦,卦象和卦辭都很好:「黃裳元吉。」上上之卦。

按矩陣思維的原則,這就足夠了,好事一定能成,但是,造反畢竟是大事,身家性命攪在裡邊,因此,還不太放心,就去問一位高人:有這個卦象和卦辭撐著,你說,我如果去辦什麼事兒的話,結果會是什麼樣?

這位高人以毒攻毒,給南蒯排出了一個矩陣:黃,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

說了一大堆,其實,一句話:卦辭是很好,但是,它得什麼都好,才會真的好。你要乾的事情,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你乾的是好事,再加上這個卦辭卦象,那就拚命去干,一定成。如果是壞事,那麼,你看,「黃」是中間的顏色,你幹壞事,不「黃」;裳是裝飾下半身的服飾,你地位不高,不過是個家臣,得聽家主的吆喝,你幹壞事,肯定會、至少會得罪家主,那時候,沒人能給你兜底;「元」這個字更要緊,它表示頭、善、以德為本,你幹壞事,既得罪了家主甚至國君,又作了惡,還和道德衝突,這卦象卦辭再好,對你一點兒用也沒有,反而有害。

把這位叫惠伯的高人的話總而言之,一句:你想造反,各種社會條件成熟不成熟?

這是典型的卦象思維,哪怕所有硬體都很好,比如苻堅伐晉;哪怕所有硬體都優越、所有軟體看起來都好得不得了,比如印度經濟對中國經濟,但是,別的呢?

比如苻堅身邊的慕容垂。

比如一人一票選總統(總理)就是最渣的政治遊戲,除了從根本上、戰略上、永久性生存利益上一截一截切香腸式禍國,別無它用;比如印度除了鬼文化和瞎吹,有史以來沒有干成過幾件拿得出手的事情,被人滅國、然後給強者當低種姓賤民經驗之豐厚,倒是能夠以此為學問,給任何民族當首席教授。

插幾句題外話:明眼人早就看出來了,當今的世界大國、有實力和自以為有實力的二流國家,都在積極準備不知道哪一年哪一天到來的一場新的毀滅性戰爭,也都感覺出了戰爭的腳步聲咚咚響,越來越近,戰爭本身,可能被推延,但是戰爭的陰影,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可能被抹掉。因此,有志者、有心人的目標很明確:要麼,是想在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面前不被滅絕,要麼,災難過後還有一席之地,要麼,從二流變成一流,要麼,成為新的天下第一。而有史以來、自古以來,一向以被滅和文化、哲學上追求當鬼、心甘情願當賤民為最大特色的印度,災難過後,能不能看到其身影,只能靠它自己去自求多福,超過中國什麼的,那是睜著眼的黃粱美夢。它自己瞎得意也就算了,經濟學家們跟著瞎起鬨,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特別腦殘。

比如南蒯造反成功之後,怎麼讓自己的政權活下來,有沒有活下來的最低基礎。

南蒯不服,他的矩陣思維告訴他:

第一,《周易》是大聖賢文王的傑作,姬昌老頭子不會也沒有心情騙自己,一定靈光,因為很多名人都信,還五體投地;

第二,「黃裳元吉」不是「黃裳元兇」,吉和凶二字各自表示什麼,誰都能看出來;

第三:「黃裳元吉」是先賢和明君的莊嚴承諾,一刀一划刻在竹片子上,神聖性無與倫比,比什麼統計數據都靠得住。

結論:1+1+1=3,這反,造定了。


推薦閱讀:

劉慈欣《贍養人類》這部中篇小說中關於第一地球哪些設定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假楊冪視頻大肆傳播的背後,人們的關注點都是什麼?
有什麼方法可以引導別人將他想要的東西說出來?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被冠以「老師」的稱謂?
為什麼有的人對小動物很有愛心,對同類的人類卻很冷淡?

TAG:高智商 | 职场 | 社会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