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正在犒賞終身學習的人

作者:霽顔醬(富書籤約作者)

01

讀書有沒有用,是老問題。

讀書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橫面學習,本科學習的內容寬泛而淺,大家也沒有深入的意識,及格萬歲的心態深入人心。

反倒工作以後變成了豎切入到一個方向去深入,現代職場壓力一上身,恐遭淘汰,畢業幾年差距就拉開了,根本不敢鬆懈。

但這並不是終身學習所希望我們做的,學習在我們看來,並不是為了讓我變得高深莫測,恰恰是為了恢復我們做為人類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會好奇,去無窮無盡地追問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學習要造就的,正是達爾文的天真,愛因斯坦的天真,黑格爾的天真。

很多人都想不清讀書的意義。

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做人圈子大,職業圈子小;做人當有理想,有志願。這種理想與志願,藏在各人內心,別人不能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進。

錢穆《讀書與做人》中說:嬰孩一出世,就是一個人,但還不是我們理想中要做的一個人。我們也不能因為日漸長大成人了,就認為滿足。所謂做人,是要做一個理想標準高的人。

這須自年幼時即學做;即使已屆垂暮之年,仍當繼續勉學、努力做。所謂「學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無止境。

季羨林在《希望在你們身上》中寫到:你們想要從我這裡學些什麼經驗呢?我沒有多少哲理,我也討厭說些空話、廢話、假話、大話。我一無靈丹妙藥,二無錦囊妙計。我只有一點明白易懂簡單樸素、跡近老生常談又確實是真理的道理。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明白易懂,用不著解釋。

這首詩的關鍵有二:一是要學習,二是要惜寸陰。

這個道理也用不著多加解釋,只要心裡明白就行。至於愛惜光陰,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實行者,卻不多見。

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對你們的肺腑之談。

青年們,好自為之,世界是你們的。

然而回想一下,青年們,我們真的做到了學習與惜寸陰嗎?周總理早年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至今聽來仍是擲地有聲。

打開手機,翻出朋友圈,一半的少女在養野男人(戀與製作人)中迷失自我,一半的少男在打農藥(王者榮耀)里無可自拔。

悲哀。

02

記錄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為沃倫·巴菲特)陳述了一個事實:

「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與讀書和終身學習形影不離。」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註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身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註和終身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傳遞的信息。

為什麼我倡導終身學習?

第一,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個時代,正在悄悄犒賞那些終身學習的人。

想要有所成,請先把「終身學習」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並傳遞給下一代。

不妨想想那些古時的名門仕族,千百年間依舊能不定時冒出星光閃閃的人才出來,靠的是祖輩留下的財富?靠的是苦心經營的人脈?還是世代堅信的思想?

終身學習是我們成年人應該敬畏的東西。

予思朱子言:「為學壁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漫火溫。」這是曾國藩引用朱子的話:「做學問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猛火燉出來的知識專註於你一方所長,慢火溫的知識是你需要的終身學習。

無獨有偶,近代學者梁啟超在家書中也告誡兒子梁思成:

「凡做學問總要『猛火熬』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思成你已經熬過三年了,這一年正該用火燉的功夫。」

《梁啟超家書》講述了:梁啟超有子女十人,長大成人的有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達、思懿、思寧、思禮九人,除去思忠英年早逝,他們個個成才,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係。

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個家庭中出了三個院士這也是極少見的。

終身學習的能力,不似其他,更像是一種傳承,祖輩傳給父輩,父輩傳給我們,這傳承無關乎金錢名利,更多是修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只有真正強大的自我,才能長久立足和受人尊敬。

第二,終身學習是時代要求。

塔勒布提出了著名的「黑天鵝理論」:「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存在於世界上每一種事物之中。」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每一種事物、每一個行業,都遲早會迎來那隻可怕的黑天鵝。

之前雷軍回母校發的一張照片,「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少年」這個詞語在維基百科上的解釋,其中之一是:

「一個人性格、認知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未知的渴望,對人生自我的詮釋,才是終身學習的意義,為了工作而來的學習,我們看來更多的不是學習而是對生存現狀抗爭的表現。」

終身學習這隻「黑天鵝」值得我們敬畏,想不被你的行業淘汰,你必須終身學習。

03

羅斯福在二十三歲時他出版了第一本書《1812年海戰》(The Naval War of 1812),從此就沒有停止過寫作,主題涵蓋談話錄、政治、人物傳記等。

莫里斯說,據說羅斯福有段時間每天讀一本書;毋容置疑,正是閱讀和寫作讓他在諸多領域駕輕就熟,更鑄就了他的超凡魅力,從而在任職總統期間多有建樹:建立自然資源保護政策,擴充海軍,建立公平交易法案等等,不一而足。

他就是一位我們稱之為「終身學習者」的人。於他而言,學習不僅令人身心愉悅,而且是通往事業成功的捷徑。

這是我們許多人都想效仿的習慣。

鑒於現代經濟尤其是在技術領域遭受的所有衝擊,《經濟學人》近來主張,不斷地改善更新技能是提高職業素養的關鍵。高層次的正規教育與高收入、低失業率呈正相關。

除了實用性之外,學習本身就充滿樂趣。

比如參與一個新的話題會令人心情愉快。當與同事或朋友交談時,能信手拈來一大堆有趣的話題並且侃侃而談,確實會讓你信心十足。歷經艱難終於弄懂了一個很難的新題目也會讓人倍感欣慰。

朱光潛《談升學與選課》中談及:學問這件東西,先要能博大而後能精深。「博學守約」,真是至理名言。

亞理斯多德是種種學問的祖宗,康德在大學裡幾乎能擔任一切功課的教授,歌德蓋代文豪而於科學上也很有建樹,亞當·斯密是英國經濟學的始祖,而他在大學是教授文學的。

近如羅素,他對於數學,哲學,政治學樣樣都能登峰造極。

但是,這種持續不斷、契而不舍的學習不能僅僅是一時興起,它必須成為一種習慣。

因此就需要認真地培養。

04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約翰·卡拉曼(John Coleman)在文中提到這四點:

1.先設想好你期望達到的效果

你是想讀一些新的題材,讓你的談吐或者智力活動更加有深度?還是打算精通某一學科?或是想在日常工作之外緊跟一些最新的趨勢?

就我而言,我的閱讀計劃既要涉獵廣泛以滿足我智力探索的需求,也要深入鑽研諸如文化、認知等幾個領域。

選擇一到兩個預期效果會幫助你設定可實現的目標,並把習慣堅持下來。

2.基於這些選擇,設定現實的目標

我每年會設定一系列目標。然後我會把它們分為若干在一年內要完成的任務(比如在2018年堅持輸入讀書和輸出寫作)和需要培養的一些日常習慣(比如一周參加一次拆書課)。

對長期目標,我會拆解成小任務來跟蹤;對於日常習慣,我會用一個小計劃本來記錄,這個本能讓我快速便捷地跟進我的日常完成情況並觀察進度。

這些目標把一個想要學習的模糊期望轉變成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

3.有了目標,再加入一個學習社群

我加入了一個持續寫作俱樂部,確保我的寫作計划進展順利,並且讓達成目標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在群里討論選題,閱讀和修改彼此的作品。

再比如我今年想學會拆書,因此我加入了「拆書幫」,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怪升級」,成為三級拆書家。如果你有一些特定的目標,就去參加那些你感興趣的團體,比如每月的讀書會或者是定期舉辦的行業交流會。

你也可以考慮報名參加正式的課程學習,甚至拿個學位,幫助你更深入地鑽研某一門學科。諸如此類的學習社群能夠提升你的投入程度與熱情,讓學習充滿趣味。

4.排除干擾,全力以赴

學習很有趣,但也得下苦功。一心多用尤其是使用科技產品(如手機、電子郵件等等)會讓人很難專心。

真正地學習需要百分之百的專心,因此你要排除干擾,選擇特定的時間段來學習

不要帶手機,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閱讀。如果你去上課或參加閱讀小組,就手寫筆記,這樣會加深理解和記憶。排除物質干擾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從心理上消除干擾。

在每天睡前看看清單,知道自己學習的進度,做到心中有數。

我們想要學習,然而工作和生活已讓我們不堪重負,貪玩是人的天性以至於我們很少有時間和毅力去堅持學習,堅持輸入。

發展特定的學習習慣是通往個人幸福和事業成功的一條路,這種習慣需要自覺建立,認真培養。羅斯福的成就足以證明,終身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終身學習不是什麼秘笈,也沒什麼訣竅,只需將其養成習慣並持之以恆。

05

當你用心大量學習後,會更加深刻的感受到:

「一個成功和優秀的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偉大的人格。」

而在他們身上那些普世而又優秀的品格,像是勤奮、節儉和自律,會通過書本的傳承,耳濡目染的影響著你,在閱讀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讓你收穫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財富。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而終身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我們出生和階層,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身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而一旦擁有了優秀的人格,你會更加堅定一個普世的信念:「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在這個信念面前,所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和不勞而獲的想法都會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襯托出你個人努力的熠熠光輝。

梁曉聲在《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中說:

「誰都不要錯誤地認為孤獨和寂寞這兩件事永遠不會找到自己頭上。現代社會的真相告誡我們,那兩件事遲早會襲擊我們。

而最強大的寂寞,還不是想做什麼事而無事可做,想說話而無人與說;而是想回憶而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是想思想而早已喪失了思想的習慣。

這時人就自己趕走了最後一個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誠的朋友——他自己。」

知識給予知識分子之最寶貴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

因為人有了思想的能力,那麼無論被置於何種孤單的境地,都不會喪失最後一個交談夥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自己與自己交談,哪怕僅僅做這一件在別人看來什麼也沒做的事,他也足以抵抗很漫長很漫長的寂寞。

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們要終身學習的最好答案。

作者簡介:霽顔醬,富書籤約作者,90後雙子座辣媽,文學碩士,新媒體情感公眾大號原創作者,熱愛寫作與生活。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終身目標。詩酒趁年華,不負最美時光,簡書@霽顔醬,微博@霽顔醬-張貝貝。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大學教育和終生學習的關係?
Kris人物故事:集齊七龍珠,召喚神龍

TAG:终身学习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