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的知識與身教的品格

優秀的教師同時也是啦啦隊長

若干個月前,與一位美國教師聊起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時,他說(大意):「中國的學生已經非常優秀了,他們很忙,已經在非常努力地學習了。在我看來,當務之急是讓他們更加自信。至於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知識點,不是那麼重要。」

那時,我正在不斷反思教學上的問題,若有所悟:教師不僅是個傳道授業解惑者,還需要是一位優秀的啦啦隊長。

美國的學生大多充滿了自信,甚至是過度自信。他們的家庭生活條件較好,不用為生計操心。父母和老師從小就在表揚他們。畫了一副丑到家的畫,都會被誇獎為繪畫天才。數學考試不及格,也可以說是為將來揚長避短提前做準備,以後盡量選不需要高數學水平的專業和職業。

許多中國學生則不夠自信。我的一位學員是企業中層管理者,在我看來,她已經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優秀。她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她會不斷自我反思,她願意動腦筋思考複雜的問題。然而,她偶爾也會不自信,會因為自己沒有完成閱讀任務和作業,擔心我會在心中降低對她的評價。

自信是一個優點,它能讓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在面對逆境時也不放棄希望。優秀的教師,能激勵學生不斷努力,讓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

也許,學生有什麼問題,臨時從谷歌上查,比問我更方便。但谷歌無法激勵學生持續努力地進步,谷歌無法讓學生建立自信。

谷歌不是人,無法在學生受到打擊時,安慰學生。無法在學生過於自信時,鞭策學生。谷歌無法像老師一樣,給學生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說,谷歌只是一個提供信息的冰冷機器,不是啦啦隊長。

機器所不能代替的教師

在學生時代,大家似乎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我們特別喜歡某一位授課老師,那這個老師教的科目,我們的成績就特別好。

這種現象有很多解釋。我們喜歡這位老師,就不希望讓他或她失望,希望能考個好成績,得到他或她的青睞和表揚。上課時,這位老師講的內容,我們也聽得更專註、認真,不會輕易走神。有什麼困惑,我們也更願意大膽地提問,而不是在心裡憋著。

這說明,教育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它同時也是人類的一種社交活動。學生和老師並非單純地互相傳遞信息,人們同時也在發展情感上的聯繫。好的情感聯繫,能促進教育。壞的情感聯繫,則會妨礙教育。

我不是說優秀的教師一定要招所有學生喜歡。眾口難調,如果一個人被所有人喜歡,那隻能說明這個人太假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我是指,優秀的教師除了在意知識點本身之外,還需要注重與學生的關係。人並不是一台信息處理機器,人是一台有情感的信息處理機器。大家現在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許記不得多少老師給自己講的知識了,但一些品格上的素質,應該印象很深。

有一年冬天,刮大風,我去老師辦公室幫忙判考試卷中的選擇題分數。進門後忘了關門,老師並沒有直接要求我去把門關上,而是說了一句「好冷啊」,而正待我意識到自己忘了關門時,一起來幫忙的同學已經走過去把門關上了。這提醒我,越是影響人的細節,越要為別人著想。

還有一次,數學老師說誰不想寫作業,不要去抄別人的作業,直接告訴他,他會視情況而定,要不要免寫作業。我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數學老師,往後那個學期就不用寫數學作業了。這也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不去嘗試前,不要認為不可能。不過,大家不要模仿我,當時自己只是個學生,覺得作業太簡單,沒必要做。現在成了教師,才知道,寫作業是鞏固知識掌握效果的極佳手段。

現在想來,也許我的學員們把課上講的大部分知識點都忘了,一些口號式的信條或許還記得。比如,「先判斷意義,再判斷真假,最後判斷好壞」、「人類賴以生存的隱喻」、「成本—收益分析」、「供給—需求分析」、「社會學的想像力」、「用謂詞邏輯翻譯自然語言」、「人類是一台智能機器人」、「不知為不知」、「要看情況」、「參考文獻方便給一下嗎?」,等等。

記住簡短的口號,哪怕一時半會理解得不透徹,短時間內用得還不夠熟練,隨著經驗的積累,思維工具也會用得愈發純熟。

品格的力量

言傳身教,言傳的是知識,那身教的,就該是品格了。

「品格」、「德行」、「道義」、「操守」等說辭,意思差不多,就是指「美德」。在今天這個注重經濟效益的時代,品格聽起來很虛,沒什麼大用。甚至,一些人認為,有品格的人太呆板,容易被人欺負,發不了財。

很多人覺得,英語能力重要,編程能力很重要,演講能力很重要,談判能力很重要,寫作能力很重要,數據分析能力很重要,這些能力能提升我們綜合競爭力,讓我們在職場中佔據競爭力的優勢地位,從而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俘獲高富帥……

不過,等我們年齡大了,閱歷豐富了,見過了更大的林子和其中各種各樣的鳥,那時就會發現,原來品格竟然比能力更重要。

等我們真的當上總經理,出任CEO之後,我們希望自己的員工都擁有品格的力量。等我們真正開始談婚論嫁時,就會希望自己的配偶,不僅僅是美麗或帥氣,還要有品格。

能力可以培養,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品格要麼沒法培養,要麼必須從小培養。成年人並非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品格,大多是沒有意願改變自己的品格。大家覺得自己過得挺好的,為何要聽別人的道德說教呢?

柏拉圖最強調的品格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孟子最強調的品格是仁、義、禮、智。這些概念都很模糊,很多時候,我們也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魯莽還是勇敢,是吝嗇還是節制,是智慧還是自作聰明。

之前提到的自信、體貼等特徵,也算是品格。這些品格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品格最大的用處,就是讓其他人能預測你的行為。「可預測的」這個詞,英文是「Predictable」,如果用來形容人,常常是指這個人沒有魅力,不夠聰明,其言行都可以被別人提前預料到,無法給人帶來驚喜。

要是你們公司的財務突然卷了公款跑路,你驚喜不驚喜?要是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突然劈腿,你驚喜不驚喜?要是我突然宣布,從今天開始要去打職業電競,這個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事業,就此放棄,大家驚喜不驚喜?

人與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信任的來源無非兩點,一是對某人的能力有信心,相信其能完成某個難度的任務,二是對其意願有信心,相信他不會臨時放棄甚至背叛我們。

言傳的知識,能增強他人對我們能力上的信心。身教的品格,能增加他人對我們意願上的信心。對於人類社會的團結合作,兩者缺一不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何拓寬知識面的廣度?
有哪些值得學習的 AP 課程?如何學習?
Scalers:你不一定在為知識付費,你可能只是在為好奇心付費
知識到底該不該免費?
賺錢知識體系的三個關鍵詞

TAG:知识 | 美德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