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他選擇一個更好的圈子
每逢家長諮詢育兒建議,我就向其推薦Judith Harris的《教養的迷思》。
Judith Harris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她在哈佛大學拿到心理學碩士,讀博期間被迫退學,原因可能是她的研究和學界主流觀點有衝突。
然而,Harris不信邪,她相信自己的研究有實證數據支撐,學界主流都錯了。皇天不負有心人,1995年,她的論文得以在Psychological Review(世界上最好的心理學期刊之一)上發表,這篇論文後來修訂成書,於1998年出版,2009年又有了修訂版。中譯本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5年出版。
這次我們就來簡單談談育兒之道。
你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在你和配偶交配時就決定了
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核里都有DNA,你可以把DNA看作人體設計圖,我們的身體,包括大腦在內,都是按照這副設計圖來建造的。
講這個,是為了說明遺傳因素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大家平時看到一些長得特別像的雙胞胎,他們或她們就是同卵雙胞胎,本來是一個受精卵,後來不知為何變成了兩個,發育成了兩個人。實際上,同卵雙胞胎就是自然產生的克隆人。
這兩個克隆人真是太相似了,身高、體重、外貌、性格、智力、興趣等等,都非常相似。有些生下克隆人的家庭很窮,便把養不起的孩子送到孤兒院。而他人在領養孩子時,有時又只領養了雙胞胎中的一個。於是,我們就有了許多對成長於不同環境下的天然克隆人。
請問,這些天然克隆人,會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而變得不太相似,還是依然很相似呢?
答案是依然很相似。哪怕在不同環境下長大,同卵雙胞胎最終因為基因的相似而表現出行為上的相似。這說明了基因對我們行為的影響非常大。
以上理論,有些人聽了覺得難以置信,不敢接受。但很多了解進化心理學和遺傳行為學的人看了,覺得我只是在重複學界的常識,沒有任何新意。其實,很多學界常識,還不為公眾所知。公眾還在依賴錯誤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還在聽從許多不懂科學的育兒專家的建議來養育自己的孩子。
你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他選擇一個更好的圈子
說基因影響很大,一些父母似乎覺得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重要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進化心理學家和遺傳行為學家的威脅。
各位父母們稍安勿躁,大可不必有這種想法,因為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比如,一個孩子成長在什麼地方,就會說什麼語言。我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會說邵陽話。學校里講普通話,於是我也會說普通話。後來又學了英語,所以自己也會說英語,雖然不那麼流利。一個孩子如果在英語環境下長大,就能流利地說英語。法語、日語、德語等語言,都同理。
換言之,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營養環境是成長環境的一小部分,現在是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一般不會餓死孩子。一些家長熱衷於購買能開發兒童智力的食品、保健品,它們毫無智力促進價值。如果你有閑錢,應該將其投入到培養孩子的人文環境中去,而不是營養環境。
人文環境是成長環境中的大部分,它就是文化環境。「文化」這個詞很虛,說白了就是和孩子互動的人素質越高,孩子的文化環境就越好。和孩子互動的人分為三類,一類是家長,一類是老師,一類是同伴。大家猜一猜,這三類人,哪一類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對於家長來說,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孩子的心中所認同的同伴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群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融入群體中去,學會與他人相處,成為社會性動物。這個群體顯然是他的同齡人群體,而不是大人群體。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和學霸在一起,他們組成了學霸群體,那他也容易成為學霸。因為他和其他學霸成員形成了圈子,一旦他不再是學霸,就會被踢出圈子,這對他很難受,所以他會費許多心力去維持自己的圈子身份。
同理,如果你的孩子加入了籃球圈、足球圈、唱歌圈、炫富圈、動漫圈、坑爹圈、讀書圈、文藝圈、邪教圈、殺豬圈等各種圈子,那他就會慢慢變成那個圈子裡的人,除非他因為某些原因退出了那個圈子,又加入了別的圈子。
人總是要加入圈子的。有一群人號稱孤獨的思考者,這些人不屑於加入任何圈子。殊不知,所謂孤獨的思考者,本身也是一個圈子。為了維持自己的圈子身份,自己也要保持孤獨和思考。
所以,家長給孩子最大的教育影響,就是直接或間接地讓其加入某個圈子。那些有錢的富人們送孩子去十幾萬元一學期的國際學校讀書,不是因為腦袋進水了。他們認為在那樣的學校里,自己的孩子會結交更優質的同學。注意,是優質同學而不是老師。
孟子成為亞聖,除了孟子他爹和他媽給了很好的遺傳物質之外,還有孟母三遷的功勞。孟母給孟子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不然的話,就沒有孟子這位儒家思想千古第二人了。
如果我沒有資源為孩子營造優質的人文環境,那該怎麼辦?
有些朋友可能對我的結論很不滿意,因為這個結論貌似對富人有好處,對窮人很不利。窮人似乎沒有資源給孩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而富人則有充足的資源,送孩子去最好的學習,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認識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
這些人可能還會舉出一些反例,各種「我有一個朋友」,這些朋友有很好的人文環境,但是並不優秀,而一些寒門也確實出了貴子。
在此,我就不談一些統計學和研究方法了。以上討論都是有統計意義,而不是說針對每個人都是如此。你有1個朋友算寒門貴子,我就有10個朋友繼承了自己書香門第的家學傳統。你有1個朋友是坑爹的富二代,我就有10個朋友是坑爹的窮二代。
說回正題。如果我們承認人文環境很重要,又承認人文環境中,同伴的影響很大,教師和家長的影響並非為零,但是比不上同伴的影響。那麼,我們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1.千方百計讓孩子遠離那些壞朋友。如果情況嚴重,甚至可以選擇搬家或轉學。壞朋友就是指那些品行不端的人。
2.盡量讓孩子多結交一些好朋友。這裡的好朋友不僅僅是指那些道德品質不錯的人,也指那些能力很強的人。
3.自己也是孩子的人文環境之一,自己要表現出較高的道德素養和學習能力。這樣孩子才可能通過對家長的模仿,養成好的品格,並且能擁有成長心態(見Carol Dweck的《終身成長》),堅持終身學習。
還有一點很值得強調:錢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人文環境很重要,但錢不一定能買到好的人文環境。我聽說一些收費高昂的國際學校中,並沒有多好的人文環境,學生熱衷於炫富,成為留學垃圾,唯一的長處就是英語說得流利。
在價格便宜甚至免費的公立學校里,也有很好的人文環境。大家都很用功讀書,都想著為社會創造價值,也會互相幫助。
真正重要的是孩子所融入的圈子。這個圈子可大可小,大到整個東亞儒家文化圈,小到你孩子經常在一起玩的那兩三個小夥伴。這個圈子也不一定是孩子真實所處的圈子,其心嚮往之的圈子也行。在這個意義上,教育並非知識的傳遞,而是偏好的改變。讓孩子更喜歡「學習圈」而不是「坑爹圈」,已經是很不錯的教育了。
人文環境也包括書籍等信息載體。你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多講一些好書中的內容。一些繪本中蘊含了道德寓言,還有一些故事書里隱藏了科學知識和邏輯思維的方法。在我看來,中學生物里講的控制變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思維方法。
如果你經常和孩子交流,那你也是他重要的人文環境因素。你對自己的教育,也算是對孩子的教育。我的家境就很普通,無錢無權無勢。但我家裡總是有滿屋子的書,雖然父母學的東西和我學的東西不太一樣,但我們一家人都很愛學習。我們都相信,擁有更多的知識,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霍妮提出的「現實自我,是身體的和心理的、健康的或神經症的、意識的和潛意識的」該怎麼理解?
※如何克服自己不願意將就的心理?
※人為什麼往往不願作出選擇?
※當別人以一種"你有病"的眼光看著你,你應該如何反擊對方?
※有些患抑鬱症的人康復後變成成功人士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