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單品/快餐/集合店——鹿看小吃品類的模式細分

全文字數:約1400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這兩年,很多餐飲行業年終報告及趨勢展望中, 都把小吃看做頗有潛力的餐飲品類。而市場中也出現了很多以單品、爆款小吃為主的品牌。今天鹿鹿想來談談小吃品類的三種模式細分——小吃單品店 VS 小吃快餐店VS小吃集合店。

文/王鹿鹿 ( 微信公眾號:鹿鹿餐飲大白話,持續專註深耕餐飲,以原創視角分享關於餐飲品牌及行業的觀察與思考。)

小吃單品店——短平快,生命周期有限

往往以爆款單品為主推,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門店模式都非常輕巧。具有極強的複製能力、快速的擴張能力,一年加盟下來便可落地許多門店。

在鹿鹿看來,單品小吃模式有四個問題存在:

  • 產品壁壘幾乎為零。除非是祖傳的方子,基本上無法阻止別人快速抄襲;
  • 客單價的天花板低。客單價受限較大的餐飲模式,大都要通過走流量和規模(品類屬性註定它溢價能力弱);
  • 品牌價值感低、生命周期短。小吃能夠品牌化的很少,產品的單一讓消費者的興趣快速流失;
  • 小吃的天然街頭屬性。以市井街頭為發源地的品類,有自己「頑固」的價格帶、表現形式以及消費時段,如果沒有規劃地進入購物中心,容易成為「炮灰」。

總結:做小吃單品店的品牌,大都有一個共性——「快」。出現的快、火爆的快、擴張的快、消失的快,沒有厚度。而更多的小吃由於太過於零散,是沒有形成品牌的,有知名度的則多以老字號的形態呈現。

可以參考的案例:煎餅,泡芙,炒酸奶,紫菜包飯,雞翅包飯,烤豬蹄,燒餅,芝士撻,涼皮,肉夾饃等等。

小吃快餐店——業態在升級,模式遇考驗

小吃快餐店可以看成是一種業態升級,小吃+快餐主食 ≈ 簡餐。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現在到了小吃快餐化、快餐簡餐化的時代。鹿鹿覺得,純快餐面臨著跟單品小吃一樣的問題——賣不上價格。客單價往上走,會遇到高性價比正餐的打壓(比如杭派和湘派的餐飲品牌),往下探,又會有小吃品牌的強力阻擊。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以小吃為主的品牌,加上了主食品項之後,不僅做到了產品適度的豐富性,客單價也超越了快餐。這種演變出來的新模式門店,兼具標準化、複製性、品牌化、以及爆款特性,能讓品牌和產品產生一定的溢價。

但是這種類型的門店在擴張時,對資本的需求比較大,也有可能陷入工業化出品的誤區(鹿鹿認為,工業化不等於標準化,口味的保存與穩定是必要的,而不是去損失口感)。

總結:小吃快餐店不是簡單的1+1式疊加,要考慮兩個品類的歸屬是否「同宗同源」。搭配在一起是融洽互補,還是彆扭百出,這涉及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品類認知,以及對品牌的接受度。

可以參考的案例:西少爺,遇見小面,媽媽手藝,噹哈驢火,思饗季,漁鄉米坊等。

小吃集合店——休閑化正餐,品牌化機會

如果說小吃快餐店偏向正餐的話,小吃集合店則在演變成一個休閑化的正餐消費場景。這麼來說,它是一個以地區為基底的小吃大集合,將正餐以小吃+小喝+小菜(小份菜)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

小吃集合店有三個較大特點:

  • 區域特色明顯,而且是小吃基數龐大的省份或地區;
  • 產品非常豐富,幾十乃至上百品項的菜單都可以被小吃填滿;
  • 有一個或幾個具全國性知名度的小吃單品。

該模式最大的好處,是能突破小吃的價格區間局限,覆蓋從十幾塊到幾十塊的客單價,同時用餐時段和客群覆蓋也能適度延伸。小吃集合店是整個小吃品類中,最可能形成品牌資產的模式,但它的重資產、重模式問題也很突出。

總結:小吃集合店的出現,在以小而美為主流的餐飲市場里,出現了一個大而全的可能性方向,但還需要持續思考和探討。

參考案例:南京大牌檔、長安大排檔、黑白電視、蓉李記、張氏寬窄巷、大小喜吃、蘇小柳。

--鹿鹿原創撰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杭州什麼小吃最好吃?
杭州哪裡有比較特別又實惠的餐廳?
每一家「網紅」烤豬蹄都在排隊,其實我們可以自己做
紙包魚的做法與配方【圖文】
經營一家小吃店,自己不在店裡,該怎麼管理?特別是營業額這一塊!?

TAG:小吃 | 餐饮 | 餐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