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疑的正規化開始,談我國基礎科學的復興

? 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圖片來自imposemagazine.com

撰文 | 周大鵬(同濟大學病理和病理生理學系教授、青年千人計劃學者)

責編 | 葉水送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質疑能力是科學訓練最基礎的技能之一,也是推動科學前進的根本動力。科學史上的質疑,有過黑暗的被迫害歷史,如布魯諾質疑「地心說」,被宗教法庭以火刑處死案。

文藝復興後,質疑成為西方科學的主要規範之一。「燃素學說」和「氧氣學說」的論戰,愛因斯坦和玻爾關於量子物理理論的互相挑戰,是奠定現代科學基礎的經典質疑。現代科學的質疑活動,在各國科學院章程、各科學學會章程、各期刊條例等一系列文件和紀律的編織下,已經有成熟的規範。

在國際會議上,對報告人的數據刨根問底,追尋研究細節,不但是科學的慣例,而且是建立學術圈人際關係的必經過程。近期,我國學術界頻發的質疑,更是我國基礎科學終於與國際接軌、走向規範的可喜現象。

毋庸諱言,文化中對權威的崇拜和服從,消極地逃避承擔責任,是文藝復興後我國科學落後的主要原因。和鄰國日本相比,我國更為致命的是版本不斷更新的、大躍進式的虛榮和浮誇。科學微信群基本都辦成了祝賀群和紅包群,罕見對發出來的數據關心和討論。

在我的母校上海醫學院(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張昌紹老師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了文章,今天在所謂名刊上發文難道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么?

自去年以來,我國發生的幾起科學質疑,坦誠地講,在世界科學質疑史上,只能算是沒有一點響聲的小泡泡,比起美國總統里根和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領導調查的HIV病毒發現之質疑,美國國會發起聯邦調查局動用最先進的筆跡鑒定技術對前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校長、諾貝爾獎得主大衛·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實驗室之質疑,這幾起科學質疑的影響力無論是在科學價值上,還是國際影響上,都差了至少兩個數量級。

在科學價值上,這幾個被質疑的科學事件至多是在研究生教材上會提一提的細節課題,其結果也根本不會被國際同行教材所引用。在國際影響力上,它們也跟各國媒體競相報導、全球人民急切等待里根總統和希拉克總統聯合發布調查結果的期盼和好奇,不可同日而語。

但令人振奮的是,我國的科學質疑走向正規化了。在程序上,我國科學同行從向雜誌主編寫信,討論原文章數據問題,提供自己的實驗記錄和動物記錄,以數據和記錄本身為焦點;在結果上,提出質疑者的數據按照各期刊條例得到公布。尤為關鍵的是,被質疑者是必須承擔責任的,必須為自己發出和發表的數據承擔責任,不負責任的質疑者也要付出學術聲譽代價。

這一輪質疑的正規化,堪比我國基礎科學界的文藝復興。可以肯定的是,不到十年,友好的、禮貌的但是切中要害的針對數據的提問,將是我國科學界的常態。不論是質疑者還是被質疑者,都將為碰撞新的思維火花而欣喜。

製版編輯: 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如果有一艘巨大的地外星艦墜落在地球上,目前的地球人完全消化吸收這種天外科技需要多久?
最近二十幾年,自然科學領域有哪些常識或理論得到了修正?
為什麼關於格羅滕迪克逝世與巴黎恐襲聯繫的提問和回答均被刪除?
基礎科學實力關乎中國後勁 | 黃宏年

TAG:基础科学 | 科研 | 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