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慾即天理
「人慾即天理」是對「存天理,滅人慾」的否定。事實上「存天理,滅人慾」本身就不符合現實,凡生物都有慾望,而其中最大的慾望莫過於「求生」,之後才是「性慾」。而「性慾」不過是「求生」的衍生或是另一種方式,無論是哪種慾望都是自然規律的產物,其存在也都符合其規律。所有的生物中,人是最為突出的代表,「人慾即天理」就顯得有其價值。
對於人類而言,慾望都是醜陋的,無論是對物質的追求還是滿足情感或是生理的需要。事實是如此嗎?你若想一想,如無這些慾望人類能否發展至今天?創造這個世界的不是別的,就是人的慾望。我堅信對於人而言一切的本能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我們不需要迴避它,凡是成功者都對自己身上的丑與美,善與惡有一種態度—不是排斥而是接受。不看穿人性,如何於人群中獲利?如何於人群中脫穎而出?
現實的問題是「人為何會覺得慾望是醜惡的?」在我看來原因無非就兩個:道德在作祟和個體的無能。慾望本身沒有醜惡之分,如個人的理想目標實質就是一種慾望的表現,可我們單單對「目標」這個單體沒有厭惡之情,相反的卻是鼓勵。但我們不要忘記了,在我們鼓勵的每一個偉大理想的實踐路上伴隨的都是腥風血雨,廝殺不可避免,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開始批判、嫌棄、排斥了,為什麼?
首先,道德在作祟。我一直對所謂的道德抱有一種批判感,因為道德存在的惡,其危害不比人慾的惡來的少,這裡就不展開解釋了因為「存天理滅人慾」就是一種表現。那麼道德是如何作祟的?長久以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道德就一直扮演著「美」的角色,一切與之相反的事物都是丑的。人慾滿足的是個人需求,而道德維護的是群體的需求。中國的一種傳統就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這就是其丑的根本。這裡有一個問題:在道德形成以前慾望是什麼?道德又是如何形成的?簡單地說慾望讓人更像是生物,而道德一直努力著讓人脫離生物,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所虛構的世界裡。
其次就是「個體的無能」。無論我們怎麼批判慾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慾望,只是慾望本身沒有實體,需要我們通過行為將其實體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財富——金錢」,我們為何會仇富?我們對金錢有仇嗎?不,其根本的原因不在金錢而是取得財富的能力。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金錢是罪惡的」或「少數有錢人是醜惡的」是我們一方面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卻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就是對他人能力的嫉妒。實際上就是這份差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這個社會本就和自然一樣——適者生存。自然的法則就是淘汰末位者,可是我們卻偏偏要反抗這一法則,結果就誕生了道德這一約束——讓精英者推著,推著末位者一起前進。也許這就是人類無法超越目前這一進化階段的原因吧。
人慾即天理,就是要尊重人的慾望,滿足人的慾望,這是一切成功活動背後的秘密,而最明顯的莫過於商業活動。所以,我們不必迴避自己的慾望,只要你在滿足自己慾望的同時能感到其價值,能衡量其後果,就已經足夠了。
推薦閱讀:
※中國人歧視中國人是什麼心理?
※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深夜看韓劇請回答1988 現在我還不能釋懷結局,我想問為什麼德善選了阿澤,能不能幫我分析一下?
※手機被偷的瞬間第一反應就是抓住了小偷的手,是不是反映出我太衝動了?
※遇到危險,伴侶卻先逃跑,該原諒t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