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內外(中篇):迷茫、出軌與「離婚潮」
仍然按照性別比來舉例:
110個男與100個女,在「城裡」是60男:90女,在「城外」是50男:10女。
經過第一輪的角逐:
「城裡」30對男女走向了婚姻,「城外」10對男女組成了家庭;
「城裡」30個剩男、60個剩女,「城外」40個剩男。
他們的年齡都是接近三十歲,而立之年。上篇
周公幕僚長:圍城內外(上篇):剩男、剩女與「單身潮」里說到,女生的優勢就在於18~30歲的青春無敵,男生只要不是出自官富之家,那優勢就得30~45歲的事業上升。
所以,結婚年齡就處在這個「分水嶺」前後。
但是,人世的悲哀還在於:
女生在26歲以後,青春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越往後越是加速;
男生在30歲之前,遭受了太多的挫折與傷痛,陰影逐年在累積。
並不是所有的女生在30歲以後,就不再有優勢,只看她們在30歲前有無為自己牢固立足的基礎。為何同齡的女生普遍比男生早熟兩年,就在於她們早發育。當小學五六年級時,班上的好一些女生,在身高上就超過了男生平均水平。
而比身高更具殺傷力的是第二性徵,當男生們還在操場上肆意嬉戲,對男女本質尚無什麼概念之時,同班的女生們已開啟亭亭玉立、美麗花朵的季節。人之所以能做出成就,就在於能主動去爭取,而促使主動爭取的要麼是責任壓力,要麼是自信心。在年少之時,女生的提早發育,足以提供極強的自信力,促使她們更早地應對群體變化、社會環境。
很多女生在這樣美麗的花季里,受娛樂導向,受父母輩影響,受社會不良三觀引導,是在水漲船高時戲水,而非掌握划船或潛泳的能力。當提供這自信力的青春保質期結束,她們會發現優勢難再,怎麼生活越來越艱辛,情場、職場也更不順利了?
這時,她們會把原因歸咎於,
「那些只看臉蛋、身材的膚淺男人」,
「那些總是青睞小姑娘的不良領導」。於是,一種被叫做「怨婦」的群體出現了。殊不知,自己當年能水漲船高,除了美麗年華帶來的自信,其他幾乎一無所有,卻仍然水漲船高,也有一批學姐、前輩,心裡正對她們咬牙切齒著。
也並非所有的女生在年輕時沒學到真實有用的技能,比如一些天生就得靠才華,有一些沒法靠臉吃飯,有一些確立了自力更生的三觀,有一些很早就遭到挫折而清醒過來……
但是,終究到達社會上層的女性,多的是妻憑夫貴,像董明珠那樣自立門戶打江山的畢竟鳳毛麟角。這種現象又往往作為「怨婦」群體控訴「男權社會」的實例。
……
也不是所有的男生在30歲以後,就一定能出彩,只看他們在30歲前有無為自己規劃並穩步前進。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很多的男生在30歲之前,就已經被社會,被家庭,被女生,被熟人給無數次打擊,變得難以振作了。
男生們往往拿同齡女生作對比,發現自己混得實在太慘,甚至被比自己年輕的小姑娘趕超。當一個20出頭的男生初入社會,沒有背景關係,加上過於晚熟,他會發現他一離開校園,離開父母,就一無所有。前輩們都很忙,同齡的女生也比自己處事高明,只有自己在不斷鬧笑話。
回到上篇的結語:城裡的頂層男,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緊接著是愛情向婚姻的轉變,造成人生的巨大鴻溝。
中國向來是先齊家,而後治天下。
許多人在30歲左右家庭美滿,40歲左右事業興旺,45歲左右家庭內訌,50歲左右事業一敗塗地,60歲左右眾叛親離。
人世間一場場悲劇,其實從第一輪角逐的勝利就開始了,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罷了。
當頂層男的事業蒸蒸日上以後,他的妻子,原本是眾多候選者里的優勢者,在婚後迅速地失去了青春,甚而要忙碌於家務、侍奉公婆、生兒育女。
一方面,婆媳關係本來就是中國家庭的一項核心問題,更何況是頂層男的優秀妻子,做婆婆的難免不針對。如果結婚數年還無子女,那就更加劇了這種矛盾。這就很能說明,天王巨星級的周杰倫迎娶的是昆凌,而非之前那兩位名聲在外的女友。
另一方面,頂層男仍然吸引著眾多「剩女」的目光,不死心的「妾室命」會施展無限誘惑去俘獲他。在妻子的優勢(至少婆婆、丈夫認為)喪失情況下,頂層男又在外面的誘惑下「娶妾納小」,現在俗稱「包二奶、養小三」。
中下層的男生,做到始終如一,或還挺多,但頂層男生,能如一者卻少之又少。
很多成功男性,因為傳統的三妻四妾,即使現代社會一夫一妻,仍然會明目張胆地出軌。他們還往往陶醉在這樣「多重勝利」的美夢之中,出軌越多,彷彿魅力越足,談資更勝。例如,現今知乎上的情感話題下那些答主(即使他們也屬於中下層男生),即可管中窺豹。
如果妻子不是忙於家務,仍堅持婚前的方向,做大自己的事業。丈夫總是放不下「男子漢」的情結,如果對妻子的要求只是「賢內助」,那仍會遭遇婆媳危機、夫妻競爭的問題。劉強東與章澤天在這個問題上,也一度緊張過。
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入,一些妻子也不省油,「男人能包二奶,女人為什麼就不能養小白臉」。甚而有的夫妻,各尋各的歡樂,兩不相干,只是保留一個虛有的家庭空殼。
頂層男仍然是優秀的人群,甚至會更優秀,總是會有人惦記。當二奶覺得已經掌控住他,或者是懷孕及生子時,就會理所當然地爭奪正妻之位。
因為貧富分化加劇的催動,剩女會越來越多,新誕生的家庭越來越受到威脅。畢竟城裡剩下的(至少她們自認)都是優質女,自然追求更高,符合條件的單身男士越來越少,自然要瞄準那些出現裂痕的新婚家庭。
如果是兩人都各自在外尋歡,但家庭這個空殼總是存在的,雙方有父母壓陣,子女總是要長大。紙里包不住火,這個火藥庫遲早要遇到導火線,一燃就炸開。
最後,城裡頂層男與原本優秀的妻子,都遭遇危機而不自知原因何在,走上社會大環境下的個人迷茫之路。被第一輪角逐勝利沖昏頭腦的他們、她們,本能地堅持己見,畢竟兩人都是優秀的,怎會認為自己做錯了呢?!於是,離婚收場是常見的局面。
正當「城裡」進行第二輪角逐,重新分配之際,「城外」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第二戰線。
經過第一輪的勝利,底層女獲得空前的議價權,抬高了整個社會的結婚成本。同樣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底層女與相對優勢的丈夫,也都走上社會大環境下的個人迷茫之路。
在城外,底層女在婆媳問題上,還是蠻有優勢地位的,婆婆也不敢過分。她似乎只需要生齣兒子,全家人就會天天供奉起來。原本只是丫鬟命,卻不料人生的幸福來得太意外。
人一旦太空閑,就會找事做,恰好很多城外剩男正渴望著呢。同時,丈夫的大男子主義也本能的時不時就發作。與城裡一樣,兩方都堅持己見,自己怎麼會錯呢?!家庭危機在所難免。
@退之 補充:
城外女生正因為供不應求,婚後議價權也非常大。她們往往在未成年就被多方緊盯,早早結婚產子。這種無法制衡的家庭關係又破裂,孩子不會走路就離婚,然後匆匆投入另一個家庭。然後就留下了除了各家財富身心俱疲的女性家庭,和除了孩子一無所有的男性單親家庭。
這樣罕見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秩序崩潰,表面上被迫擁有地位的城外女性,也和城外男性一樣成了祭品。
隨著「城裡離婚潮」的傳播,「城外離婚潮」順勢而成。過不下去就離婚,成為彰顯時代個性的解決方案——反正離婚見怪不怪了,又不丟人,就當有個幾年的固定炮友罷了——大概,形成潮流後,人性、道德、責任,已無什麼枷鎖可以治癒這場「癌症」。
每一次離婚案都會涉及到:財產如何分割、房產歸誰、子女歸誰、撫養費如何安排。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不僅僅是人性道德、權利義務之間的形勢嚴峻,更加速了新增問題的膨脹,社會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
這些進行了第二輪角逐,重新分配的男女,又會幸福嗎?發生過的事情,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記憶,可一次就可以二次、三四次。婚姻重組未必就真的重見了光明,而在婚姻之外仍然有那麼多的單身在繼續悲劇。圍城內外,俱是輸家。
接受了歐美的男女平等,接受了歐美的民主自由,接受了歐美的性解放思潮,但交出的答卷卻顯然與歐美大相徑庭。
就好比東歐各國不是自發力量努力而建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依靠外來的蘇聯紅軍推平舊政權,扶植當地的黨派建立的新社會一樣。這樣的不深刻,沒有經過實踐與思想原理相結合,沒有自身國情、社會文化的融會貫通,僅僅包裝一番的舶來品,怎麼可能靠得住?
那些所謂高呼「男女平等、民主自由、性解放」者,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傳統惡習,自己的野望,而扯大旗的擋箭牌。事實就是事實,多冠冕堂皇的口號,都做不得真。
越過眾多社會現象,追溯問題本身,結合中國幾千年來「自上而下」的影響總是遠勝過「自下而上」的邏輯,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
小部分的上層男人,制定了為自己服務的規則,摧殘或擠壓了大部分女性的成長空間,進而促使大部分女性向廣大中下層男性施壓;遭受無數打擊卻有幸躋身上層的男性,又進一步強化這些規則,形成一種社會循環。
君不見,這幾年裡,作為輿論導向、公眾價值傳播的「明星們」,鬧過多少次撕逼大戰,多少次家庭矛盾。各種出軌新聞,夫妻互相控訴。王寶強與馬蓉那一次的全國熱議,全民憤怒,只是當代社會離婚潮問題的一個典型案例。
當人們的精神世界坍塌,如行屍走肉般的工作、生活,而持有物質還嚴重失衡,這個社會將變作怎樣?
經濟的失衡加速了貧富分化,單身潮 如狼;
文化的迷茫惡化了婚姻關係,離婚潮 似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上天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周公幕僚長:圍城內外(下篇):家庭利益、長遠規劃與「突圍」,謝謝閱讀。
推薦閱讀:
※大城市機會多在哪?
※紐約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兒?
※中國有沒有像美國舊金山Dolores公園,紐約Bryant公園時尚年輕人喜歡集中的公園?
※你所在城市的職場環境是什麼樣的?
※小赴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