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搶奪網約車市場,下半場該怎麼打?

2016年與Uber中國的合併,讓滴滴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由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共同投資的企業,也意味著當時那場網約車大戰進入尾聲。對於滴滴而言,他們認為已經到了網約車的尾聲,甚至是到了收拾戰場,好好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沒想到卻是戰火重燃,滴滴盤中的網約車市場這塊大蛋糕一下多了不少覬覦者,突然又有了這麼多強勢的玩家介入。

補貼大戰來襲

經過了上一輪「燒錢大戰」的洗禮,補貼撐市場佔有率的「蜜月期」或將難再現。新一輪網約車大戰,說到底還是老套路,就是補貼大戰。在中國,不論任何行業只要有價格戰,用戶一定會在第一時間用腳投票,鼎力支持,這不僅是趨利避害的天性,更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習慣。

除了每單平均補貼20元左右額度外,在平台傭金扣費方面,美團的政策是吸引司機加盟的關鍵。目前在試點中,美團打車每單對司機抽取8%的平台傭金扣費,相比於滴滴高達20%的抽成比例,十分具有誘惑力。甚至在前不久推出北京、上海等7座城市展開活動時,宣布司機成功註冊後可限量領取三個月的「零抽成」福利,這是對司機的「補貼」,而最大的殺手鐧肯定是對用戶的直接補貼。老牌的網約車企業易到最近也下調了司機端的抽成比例,從原來的21%下調為5%。不過易到現在的實際控制人、韜蘊資本創始人溫曉東表示,這和美團把傭金降到8%沒什麼關係。不止是網約車,在共享單車領域,平台之戰也一直是在「燒錢」的狀態中。各種優惠、免費騎行活動不斷。摩拜和ofo等推出的月卡模式,更是價格低廉,最低僅2元就可包月。

網約車市場的「補貼大戰」其實就是資本的遊戲。在資本的支持下,各企業通過補貼儘可能地擴大市場份額,擊敗競爭對手,再通過未來上市獲取豐厚的資本收益。也正是由於雄厚的資本,滴滴才留住了大量的用戶,在其價格回歸理性之後,在面對新一輪的網約車補貼大戰,這些用戶也會毫不猶豫的奔向新的玩家。充分的資本競爭,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對於用戶來說,可以享受到補貼大戰帶來的實惠;對於平台運營方來說,需要不斷融錢、燒錢來保證競爭的可持續性。而一旦資本層面的戰爭結束,就意味著平台不需要大規模燒錢了,用戶之前獲得的實惠也會煙消雲散。

就目前來看,網約車市場圍繞出行所做的布局,其實都是在圍繞著深挖用戶價值,滴滴在網約車之後,重金入股ofo,現在又收購小藍單車,據說內部還在孵化自己的共享單車業務,至於無人駕駛,早已經被確立為未來核心業務;而美團點評除了推出打車業務,還推出了共享汽車,同時王興還投資了摩拜單車。網約車的下半場,其實是出行的下半場;出行服務就是滿足人的多樣化需求,把用戶價值拉長、把人的刻度放大,而不再是一個點。從這個角度看,美團點評一直在做的多元化,滴滴正在做,因為多元化是深度滿足用戶價值的必經之路。所以,說美團點評等後來者一定能吃下多大網約車的市場,還有很大的問號。

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

觀察滴滴競爭對手們的「動作」,並非只有美團單打獨鬥,大批的新晉網約車玩家正在合理對滴滴形成包圍圈。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大致可分為三個陣營:為首的是佔據市場份額超90%的滴滴和旗下的優步;第二陣營以神州、首汽約車和曹操專車為代表,主打專車業務,和滴滴的快車形成差異化競爭;第三陣營以美團、摩拜這些新入局者為主,還沒成形,但來勢兇猛。根據SexyVC觀察去年10月,美團宣布敲定40億美元融資,此次融資由騰訊領投,其他主要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加拿大養老金、摯信資本、老虎基金等國內外知名機構。據了解,在上述融資之前,早在去年2月,美團就在南京上線了打車服務,正式進入網約車市場。還有昨天曹操專車完成了A輪10億元融資,多家海外知名金融產業機構投資。

與當年瘋狂融資、砸錢再融資的節奏不同,新一輪的網約車大戰顯得理性很多,各家都在尋找新的「入口」。或許有人會說在滴滴佔九成以上的份額的網約車市場,別的平台無法生存。但你不要忘記,曾經支付寶幾乎就代表了移動支付,現在微信支付贏得了不少市場。網約車下半場才剛剛開啟,好戲就要上演。

推薦閱讀:

一次叫車,滴滴計算576億次,背後說明了什麼?
滴滴快的獲國內首張專車牌照帶來怎樣意義?
網路打車平台最終將會替代所有傳統模式的計程車嗎,需要幾年?
你出門不管是叫滴滴還是Uber,錢都是讓這兩姐妹賺去了

TAG:滴滴出行 | 共享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