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缺愛型抑鬱研究(文獻摘錄)
曾經提出C類抑鬱症:缺愛型抑鬱症的概念,並在最近兩年的諮詢工作中,治癒了35例長期被抑鬱心理困擾的患者,平均治療次數24次,愈後良好,31例愈後3個月回訪,無複發,其餘4例愈後未滿3個月;24例一年後回訪,無複發,其餘11例愈後未滿1年。
為進一步證實缺愛型抑鬱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我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抑鬱症治療的最新研究綜述論文發表,揭秘抑鬱症的真實原因和治療對策》。
這次,我將結合更多論文實證,來證明缺愛型抑鬱(依戀關係問題誘發的抑鬱)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這次整理摘錄的均為近年的科研論文,最早的是2009年的,最近的是2016年的。其中大部分的論文單位為醫院或與醫院有關的研究部門。
《抑鬱症患者的成人依戀類型研究》_史戰明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學系,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
目的:探討抑鬱症患者的依戀類型及其與抑鬱情緒之間的關係。
方法:對抑鬱症門診醫生診斷推薦的抑鬱症病人進行國際神經精神科簡式訪談問卷(MINI)診斷評估之後,採用貝克抑鬱量表(BDI)和親密關係體驗問卷修訂版(ECR-R)進行調查。
結果:
①抑鬱症患者依戀類型分布為安全型37例(44%),迷戀型26例(31%),淡漠型15例(17.9%),恐懼型6例(7.1%),ECR-R依戀焦慮維度得分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和焦慮障礙組;依戀迴避維度得分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與焦慮障礙組無差異。
②不安全依戀類型者罹患抑鬱症的風險是安全型的3.909倍,其中恐懼型風險最大,是安全型的6.486倍,迷戀型者是5.622倍,淡漠型是2.317倍。
③不同依戀類型的抑鬱症患者BDI分值差異顯著,不安全依戀類型的BDI分值顯著高於安全型依戀的BDI分值。
結論:抑鬱症患者中不安全依戀類型占多數,不安全依戀類型是罹患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恐懼型的風險最大。
《不安全依戀、述情障礙對產後抑鬱的影響研究》_潘攀等
貴陽醫學院醫學心理學教研室等,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2009】2323)
目的:探討分娩前後述情障礙、不安全依戀和抑鬱變化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方法:選取安陽市人民醫院就診的孕期≥28周的525名孕婦為研究對象,採用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依戀方式問卷[ASQ,包括安全型依戀(Attachment-secure)、焦慮/矛盾型依戀(Insecure-ambivalent)、迴避型依戀(Insecure-avoidant)3個分量表]、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AS-20)進行測評。
結果:分娩後產婦焦慮/矛盾型依戀因子得分低於產前[(47.78±9.61)vs.(46.03±8.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婦EPDS得分與迴避型依戀因子得分、焦慮/矛盾型依戀因子得分、TAS-20得分呈正相關(r=0.31~0.39,P均<0.01)。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產後EPDS得分與TAS-20得分、焦慮/矛盾型依戀得分呈正相關(β=0.24~0.28),焦慮型依戀得分×TAS-20得分、迴避型依戀×TAS-20得分與EPDS得分回歸關係成立(β=0.15~0.32,P均<0.05)。
結論:產婦焦慮型依戀分娩後降低,產後不安全依戀直接或間接與述情障礙相互作用於抑鬱情緒。
《父母教養方式、依戀和大學生抑鬱關係的實證研究》_王倩倩等
中國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0
目的:探討父母教養方式、依戀和大學生抑鬱間的關係。
方法:採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親密關係體驗量表和抑鬱自評量表對639名本科生進行施測。
結果:
①父母教養方式和依戀焦慮顯著相關(r=0.223,P=0.000),父母教養方式、依戀焦慮及依戀迴避與抑鬱顯著相關(r=0.084,P=0.034;r=0.221,P=0.000;r=0.237,P=0.000);
②依戀焦慮在父母教養方式和抑鬱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討論:
1.父母教養方式、依戀和抑鬱變數之間的兩兩相關關係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 ,父母教養方式和依戀焦慮顯著相關 ,這與王欣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一些不正確的教養方式 ,會使子女缺乏鍛煉的機會 ,進而會導致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必要的社會技能 ,並會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特徵 ,如過分的依賴、膽小怕事、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這種性格特徵使得他們很難與別人相處。 在遇到負性事件時 ,他們就會感到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同時又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 ,就很容易產生無助感 ,進而產生焦慮 ,形成高焦慮的依戀模式。
當子女處在壓力情境下 ,感到焦慮和悲傷的時候 ,若父母採取正確的教養方式 ,則能幫助子女處理情緒困擾、進行情緒調解。 父母對孩子的悲傷或挫折做出及時反應能夠緩解他們當時的痛苦 ,並能從長遠意義上幫助他們抑制消極感 ,以控制可能引起他們沮喪的不良情緒 。反之 ,如果父母採用了不正確的教養方式 ,則會使子女的人格不健全 ,缺乏緩解困擾、痛苦的能力 ,進而產生抑鬱。
依戀迴避和依戀焦慮與抑鬱有一定的關係。 依戀迴避的個體 ,在內心深處害怕與別人形成親密的關係 ,所以易壓抑和隱藏自己的情感 ,人際交往的能力差 ,社會支持系統缺乏 ,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時 ,依戀迴避的個體通常採取迴避、退縮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種消極應對的方式 ,可能在短時間內能起到緩衝效果 ,但是長此以往 ,會使問題越積越多 ,而本身又沒有社會支持系統可以利用 ,就會失望無助 ,進而抑鬱。 依戀焦慮的個體 ,為了引起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注意 ,過分的表現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得到別人關注的同時 ,他們又害怕失去 ,所以依戀焦慮的個體始終處在焦慮中。當別人不能完全的關注他時 ,他就會變本加厲的過分要求 ,從而使周圍的人對他敬而遠之 ,這樣的惡性循環一直持續下去。在遇到困難、挫折、應激問題時 ,他們體驗到了過多的負面情緒 ,甚至把以前的一些負性事件也聯繫起來 ,這又強化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抑鬱變成了可能。
2.依戀焦慮在父母教養方式和抑鬱之間的完全中介作用
結構方程結果分析表明 ,依戀焦慮在父母教養方式和抑鬱間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 ,即父母教養方式完全通過依戀焦慮對抑鬱有顯著的影響。依戀焦慮對於抑鬱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以上的中介分析結果表明 ,要降低依戀焦慮水平 ,父母教養方式是重要的因素。父母不正確的教養方式往往使子女過分的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過度的沉浸在依賴中 ,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毅力和能力 ,這些是依戀焦慮的模式所表現出的特徵。 如前所述 ,高焦慮的依戀模式容易導致抑鬱。
因此 ,父母採取正確的教養方式 ,能降低子女的依戀焦慮水平 ,進而減少大學生抑鬱發生的可能性。
結論:父母教養方式和依戀是抑鬱的重要影響因素,了解三者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充實抑鬱的病因內容,進而為大學生的預防和干預提供理論指導。
《青春期心境障礙患者及其父母依戀模式研究》_楊琴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學系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
目的:探索青春期心境障礙患者及父母的依戀特徵,以及依戀代際相關性;比較單相抑鬱及雙相障礙組的上述特徵。
方法:北京安定醫院門診及住院青春期(12-22歲)心境障礙(單相抑鬱障礙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核心家系52例;與父母性別、婚姻匹配的正常成人對照69例。分別應用親密關係體驗問卷(ECR-R)測量父母及正常對照依戀;修訂版父母同伴依戀問卷(IPPA-R)測定患者依戀。
結論:
(1)患者父母依戀較正常人差,尤其母親不安全依戀型增多。
(2)患者對父親的依戀較對母親和同伴的依戀差。
(3)母親不安全依戀,則患者對母親的依戀差;父母均為不安全依戀的患者依戀最差,尤其是對母親的依戀差。
(4)依戀在不同診斷組間未見差異。
《青少年父母依戀與抑鬱的研究:心理素質的中介作用》_陳萬芬等
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16
方法:採用青少年父母依戀問卷、中學生心理素質問卷(簡化版)和流調中心用抑鬱量表在全國六大片區調查1482名初一至高三的學生,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青少年父親依戀和母親依戀對抑鬱的影響及其差異以及心理素質的中介作用。
結果表明:
(1)青少年父母依戀與心理素質正相關、與抑鬱負相關,心理素質與抑鬱負相關。
(2)心理素質在父親依戀與抑鬱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素質在母親依戀與抑鬱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3)父親依戀比母親依戀對抑鬱的預測作用更強。
《述情障礙對成人依戀與抑鬱的中介作用》_楊紅君等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學研究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2009
目的:探討述情障礙對成人依戀與抑鬱的中介作用。
方法:採用親密關係經歷量表(ECR)、多倫多述情障礙20條目量表中文版(TAS-20-C)以及貝克抑鬱問卷(BDI-13)對452名在校大中學生進行測查。
結果:
(1)成人依戀、述情障礙與抑鬱顯著相關(r=0.166-0.867);
(2)述情障礙在依戀迴避與抑鬱情緒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在依戀焦慮和抑鬱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
結論:成人依戀對抑鬱情緒的作用受到述情障礙特質的中介影響。
《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鬱的影響: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的中介作用》_連帥磊
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ZD15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1400887);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自主課題(2016-04-012-BZK01)的資助;2016
目的和方法:為探討青少年同伴依戀與抑鬱的關係,以及社會支持和自尊在二者關係中的作用機制,採用父母和同伴依戀問卷(IPPA)中的同伴依戀分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流調中心用抑鬱量表(CES-D)對668名中學生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
(1)青少年同伴依戀、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兩兩之間呈顯著正相關,且三者與抑鬱均呈顯著負相關。
(2)青少年同伴依戀不僅能直接負向預測抑鬱,而且還能通過自尊的單獨中介作用對抑鬱產生影響;朋友社會支持的單獨中介作用以及社會支持→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在初、高中生群體中存在差異,即在初中生群體中,同伴依戀能夠通過社會支持的單獨中介作用以及社會支持→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對抑鬱產生影響,而在高中生群體中,這兩種間接作用均不顯著。
結論:研究結果揭示了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鬱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為引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依戀,促進自尊及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有益建議。
《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心理機制研究》_顧思夢
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博士論文
一、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實證研究
國內學者多釆用路徑分析的方法對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中介機制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個體較低的外顯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行為上的消極應對方式、低社會支持與社會交往能力、關係中的衝突和較低水平的自我表露等都是可能的中介因素。
周禪等對800名大學生的依戀、應對方式和抑鬱的關係研究後認為,消極的自我模型導致個體更關注自己的壓力感受,並採取以情緒為中心的消極應對策略如自責、幻想和退避來應對壓力,從而加深了壓力的困擾,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消極的他人模型使個體在壓力情境中高度懷疑他人的可得性,更少地向他人求助,體驗更多的疏離感和抑鬱情緒。
孫啟武等用問卷法對武漢市395名大學生進行研究,試圖分析依戀、歸因風格與抑鬱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持依戀焦慮的個體,在面對消極事件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不是」,從而對自尊感產生威脅引發歸因過程,同時焦慮程度高的個體傾向於形成穩定的不可控的歸因結果,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感,最終導致了抑鬱。
陳恩佳對186名大學生的依戀、完美主義、心理健康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完美主義中的在乎錯誤這一因子與心理健康呈顯著負相關關係,在依戀與抑鬱之間發揮著完全中介作用。
楊麗對469名大學生的依戀、完美主義、抑鬱的關係進行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完美主義部分中介了依戀焦慮與抑鬱的關係,完全中介了依戀迴避與抑鬱的關係。對結果可能的解釋是:個體早年由於無法從父母處獲得行為的客觀反饋和積極評價,或父母的反饋和評價一致性低,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戀模式,遇事表現出猶豫遲疑、害怕失敗、過度謹慎、過度計劃和控制,對自己的錯誤過分在意,形成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傾向。由於個體常常無法達到這種極高的目標和要求,所以經常體驗到挫敗,情緒沮喪,產生抑鬱。
在社會支持方面,湯芙蓉等在對438名大學生進行研究後發現,低社會支持在依戀與抑鬱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具體表現為持依戀焦慮的個體傾向將他人的幫助知覺成較低的支持,主觀社會支持感低;依戀迴避的個體在關係中常採取迴避的態度,輕視關係的作用,難以建立自我與他人之間良性互動的網路,總的社會支持(包括主觀、客觀和支持利用度)較弱,在應激事件中缺乏來自社會支持對壓力的緩衝,情緒容易低落。
楊紅君對452名大學生的依戀、述情障礙和抑鬱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平年與母親間的不良依戀與依戀焦慮顯著正相關,早年與父親間的不良依戀與依戀迴避顯著正相關。不安全依戀使個體缺乏幻想,無法很好地發展出對情緒和情感的體驗、識別、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造成他人的忽視和誤解,增加了人際交往帶來的困擾,引發抑鬱情緒。
李敏等以大學生為樣木,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了同伴交往能力在依戀與抑鬱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同伴交往能力部分中介了依戀焦慮維度對抑鬱的影響,完全中介了依戀迴避維度對抑鬱的影響。
吳悅等人對廣州某高校的200名大學生情侶被試的研究表明,關係中的衝突在抑鬱與依戀焦慮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一方面,依戀焦慮水平高的個體有著強烈的親近願望,對他人的注意和情感有強烈的需求,又擔心對方拒絕,矛盾的且對感情懷疑的態度,容易引起對方不滿,雙方之間衝突增加,而衝突的增加又反過來加劇了依戀焦慮個體對同伴和關係的消極預期;另一方面,依戀焦慮個體常常因同伴未能對其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或顯示出強烈的情感而感到不滿足,變得沮喪。
二、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理論闡釋
在為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提供經驗證據的同時,研究者們從依戀理論的角度對成人依戀影響抑鬱的可能原因提供了理論說明,大致涉及以下幾個相互影響的方面。
1.成人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相對穩定
在依戀理論的框架中,內部工作模型是成人依戀產生持久影響的核心機制。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是有關自我、依戀對象的認知與情感圖式是對依戀經驗的內化,並泛化成有關自我和一般他人的模型與規則。儘管內部工作模型並非不可改變,但它傾向於穩定並類似於特質。擁有安全成人依戀的個體有積極的內部工作模型,對自我有積極的概念,對他人有基本的信任;而不安全的成人依戀同消極的自我概念和(或)對他人缺乏信任相關。對自我具有積極認知和情感的個體通常能悅納自我、有能力感、較少的消極情緒體驗、行為更主動和開放;而對他人有積極認知和情感的個體,更容易與他人坦誠相待並在壓力情境下通過主動尋求幫助以緩解消極情,反之,則可能或恐懼或冷漠或有敵意。這些心理行為特徵必然對個體的情緒狀態產生重要影響。
2.成人依戀是重要的支持源
大量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於個體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對大學生而言,隨著空間距離上與原生家庭的分離,朋輩關係或親密戀人關係逐漸取代親子關係,成為生活中重要的支持源。在遭遇較大挫折和威脅時,親密朋友和戀人往往成為最可獲得的求助對象。朋友和戀人不僅能提供客觀上的各種支持也能影響大學生對支持的主觀感知。安全個體通常擁有更多的支持來源、感受到更高的支持滿意度。廣泛的客觀支持為個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為壓力提供緩衝體系,積極的支持感知將增加積極情緒,且能在壓力情境下促使求助行為的發生。
3.成人依戀影響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調節能力對個體的情緒狀態有重要影響,成人依戀對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可以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影響情緒的基線水平,二是壓力情境下的情緒調適。安全成人依戀的個體,由於在與密友或戀人的交往過程中,依戀需要得到滿足,其情緒總體上比較穩定,經常處於積極的狀態之中。而善於情緒調適的個體,能夠在壓力或威脅情境下很好地理解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安全依戀能促進情緒調節,使個體在壓力條件下更好地管理焦慮、抑鬱和憤怒。情緒調適能力是一種較為穩定的、類似個性的特質,主要在早期親子互動中習得。
如果存在早年父母對自己的情緒比較敏感且能給予恰當的安慰和處理的經驗,個體就會形成情緒可調節的信念,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壓力和情緒,積極調控消極情緒。
三、關於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中介機制的初步思考
儘管己有大量研究證實了成人依戀對個體情緒狀態的影響,但關注成人依戀影響抑鬱中介機制的研究不多。與簡單相關研究相比,考察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中介機制能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依戀研究和抑鬱研究。綜合「成人依戀對大學生的影響」、「大學生抑鬱的影響因素」以及「成人依戀與大學生抑鬱」各節的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本研究認為,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中介因素至少包括(1)內部工作模型、(2)人際聯結(社會支持)、(3)情緒調節(情緒穩定性)、(4)個性特徵(宜人性)等。
(1)內部工作模型
依戀理論把內部工作模型作為依戀影響情緒的首要機制,認為早期依戀經驗主要通過模型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產生持久的影響。內部工作模型包括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兩個互補的部分。在依戀理論體系中,儘管內部工作模型的概念有很高的理論地位,但極少有研究全面檢驗或者考察其影晌抑鬱的中介效應。有一些文章涉及自我圖式在依戀影響抑鬱中的中介效應,目前尚未有發現有研究涉及他人模型在依戀影響抑鬱中的中介效應問題。因此,內部工作模型在成人依戀與抑鬱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還有待研究。
(2)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依戀理論認為,個體在依戀關係中所體驗到的來自依戀對象的關懷和支持對於個體形成積極的社會支持具有重要意義。Kidd&Sheffield發現,在依戀類型與心理癥狀的關係中,社會支持起著中介作用總體而言,儘管理論分析和經驗研究均顯示社會支持很可能是成人依戀影響抑鬱的因素之一,不過相關研究不多,有待進一步研究。
(3)情緒穩定性
情緒穩定性對個體的情緒反應有重要影響,是情緒健康的標誌。依戀理論認為,由於不能建設性地應對依戀相關情緒,不安全依戀個體往往具有較低的情緒穩定性水平。現有研究證實,情緒穩定性對許多情緒問題有顯著的影響作用,但國內尚未發現有針對情緒穩定性在依戀影響抑鬱之間中介效用的研究。
因此我們猜測,情緒穩定性在依戀與抑鬱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4)宜人性
宜人性指個體對他人所持的態度,宜人性高的個體對他人富有同情心,善於在群體中與他人互動,建立互惠的人際關係,表現出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依戀理論認為,安全依戀的個體由於早年受到看護者敏感、適宜、持續性的照料,逐漸發展出對他人和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在關係中習得坦誠交流與利他行為,發展出更多的同理心。作為穩定的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和開放性對心理情緒影響的研究較多,有關宜人性的研究較少,且沒有統一的論述。前尚未有研究發現宜人性在依戀影響抑鬱之間的作用,考慮到宜人性的內涵和依戀內部工作模型中他人模型所反映的行為表現有相似之處,因此宜人性是否在依戀與抑鬱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值得研究。
依據上述分析,本研究推斷,成人依戀塑造有關自我、他人的內部工作模型,進而影響社會支持、情緒穩定性和宜人性;成人依戀對大學生抑鬱的影響以內部工作模型、社會支持、情緒穩定性、宜人性等因素為中介。
四、研究分析過程
五、結論
1.成人依戀的迴避維度和焦慮維度對抑鬱均具有正向的預測能力,焦慮維度的預測能力略大於迴避維度(基本差不多)。
2.自尊、情緒穩定性對抑鬱有正向預測力,信任他人、社會支持、宜人性有負向預測力。
3.成人依戀主要以自尊和信任他人為中介,並進一步通過社會支持、情緒穩定性、宜人性的中介效應對大學生抑鬱產生間接影響。
4.相比信任他人(他人模型),自尊(自我模型)對大學生抑鬱的影響更大,是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主要中介。
5.相比社會支持和宜人性2個變數,情緒穩定性總體上對大學生抑鬱的影響更大,是成人依戀、自尊影響抑鬱的主要中介。
六、本研究的主要貢獻
為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理論提供了本土化的經驗檢驗和改進。國內外依戀研究者通常把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理論視為基本理論「事實」,儘管依戀風格和自我、他人概念的相關性已被國外有一些實驗和調查研究的所證實,表明了依戀風格同自我、他人概念具有顯著相關關係,但已有的研究很少能同時從自我
和他人概念兩個方面出發,對其在影響個體情緒狀態中的中介作用經行檢驗。本研究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選擇社會支持、情緒穩定性、宜人性這三個對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的人際風格、情緒調節、個性特徵變數,嘗試性地探索了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的兩個方面同這些變數的關係,並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自尊、信任他人在其中可能發揮的中介作用。結果發現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還有更多的因素參與了其中。為了進一步探討其它因素的作用,我們在依戀理論的框架下對大學生抑鬱進行了多變數的綜合研究,結果顯示成人依戀對大學生抑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上述五個變數為中介的間接效應,其中尤其以情緒穩定性和自尊的中介作用最為突出(上圖)。在用結構方程模型構建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鬱的路徑模型的基礎上,本研究運用了敘事心理療法的相關理念和技術,對具有不安全成人依戀且抑鬱水平較高的被試進行訪談。
訪談重點針對模型中的五個變數進行干預,結果發現可以顯著降低個體過高的抑鬱水平。上述工作一方面豐富並深化了成人依戀和抑鬱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依戀理論作為大理論框架在指導大學生抑鬱研究的潛力。
【抑鬱心理系列文章】
這次整理摘錄的均為近年的科研論文,最早的是2009年的,最近的是2016年的。其中大部分的論文單位為醫院或與醫院有關的研究部門。希望能給予一些幫助。
光之泉:【抑鬱】缺愛型抑鬱研究(文獻摘錄)
下面一篇原文《北大六院院長:孩子心情老不好,原來是抑鬱症?》
該文對青少年抑鬱的成因進行了調查論證,對青少年抑鬱的治療是通過服藥還是通過心理治療,提供了一些醫學依據。
光之泉:【抑鬱】青少年抑鬱症問題綜述
下面這篇是我去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從元認知、元情緒、依戀類型等角度對抑鬱症的成因展開了新的探索,是我治療抑鬱症有效的主要依據——從「元」頭出發。
抑鬱症與元認知、元情緒及依戀類型相關性綜述
我提出的C類抑鬱症:缺愛型抑鬱症
C類抑鬱症:缺愛型抑鬱症
【拓展閱讀】
缺愛和抑鬱心理系列文章匯總
公眾號:源泉心理
諮詢師:光之泉,二級心理諮詢師,依戀心理專家,中國最年輕心理協會法人
微信號:ilufugong
推薦閱讀: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你遇到過最自私的人或事是什麼?
※男朋友在遊戲裡帶妹,該不該管?
※愛乾淨的女人,最珍貴!
※【行走的味蕾. 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