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別人身價上億,你卻還在實習,為什麼?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怪誕小蜀黍】

全文3011字,速讀請只看黑體字

2016年12月29日,一則新聞深深的震撼了我。百度一億元,全資收購「李叫獸」公司,創始人李靖出任百度副總裁。

對互聯網有所關注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有聽過「李叫獸」,這個公眾號。李靖,就是這個公眾號的唯一作者。

李靖,出生於1991年,2016年他出任百度副總裁時,年僅25歲,此時他已經身價上億。

震驚之餘,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讓他年紀輕輕就能夠有如此成就?

我認為,是因為他讀懂了「遊戲制勝規則」。

什麼是制勝規則?

每一種競爭種,都會有一個制勝規則。有些規則很明顯,有些則需要你去發掘。

制勝規則很明顯的競爭就比如下面這些:

五子棋,它的制勝規則就是5子相連,就贏了。

王者榮耀,它的制勝規則就是推了水晶,就贏了。

上學讀書,它的制勝規則就是考試得高分,就贏了。

這樣擁有簡單明了,極其明顯制勝規則的競爭還有很多。

那麼,相對的,制勝規則不那麼明顯的競爭,也有很多,比如下面這些:

銷售醫藥儀器,努力說服儀器使用醫生,不如搞定院長一個人有用。它的制勝規則就是,搞定能夠拍板決定採購的人。

大學老師,努力備課搞好師生關係,不如潛心研究,多發幾篇文論有用。它的制勝規則就是,科研成果決定職稱評定。

補課機構,在學生中大肆宣傳,不如在搞定家長有用。它的制勝規則就是,說服最有權勢的出錢的那個人。

在這些競爭中,往往制勝規則與我們第一反應不相符。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才能發現其遊戲制勝規則。

職場制勝規則是什麼?

那麼,現如今的職場競爭中,制勝規則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現如今的職場競爭中,制勝規則是「稀缺性」。

初入職場時,有人可能會告訴你,職場的制勝規則就是多勞多得。

但是,也許,這個觀點就是錯誤的。

如果真的是多勞多得的話,初入職場的小白,也會加班很久很久,為什麼薪資比不過部門經理?

如果,單看勞動數量的話,他做的活不一定比經理少。

所以,職場中的制勝規則就是,你的稀缺性。

(前提條件,你的稀缺性具有商業價值。)

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稀缺性?

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價值稀缺性才是你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的崗位一般分為技術崗,和非技術崗,所以,打造稀缺性的方法也要分為兩種。

針對技術崗:

單純的搞技術,容易遇到瓶頸,所以,必須進行技能揉合。

大家普遍對技術崗的認識就是,深入學習本崗位所需技術,搞好技術就行。

但是,如果只有技術的話,還是很容易被替代。因為,很單純的技術類職位並不容易產生強烈的商業價值稀缺感,只懂本崗位技術很容易碰到職業天花板。

要改變這種情況,你需要進行技能交叉。

就像,雜交水稻一樣,兩個原本獨立的普通技能進行揉合之後,就會產生一個專屬於你自己的新技能。

比如,編程和產品。會編程的人很多,但是,會編程的產品經理卻很少。

在技術人才中,你是最懂產品的,而在產品經理中,你是最懂技術的。

就這樣,單獨的技能你可能只能在中等,每個技能只有70分。

但是,技能疊加之後,你就是複合型人才,綜合技能分值爆表。

相對於普通產品經理,你在與開發團隊進行談溝通時效果會更好,產品開發中出現的不必要錯誤會更少。

相對於普通技術人員,你更了解產品,可以更好的與產品經理進行對接。

如果,有人想要替代你的職位,那麼,即使他在某一項領域中與你能力相差無幾,但是他在另一項領域中肯定不如你。只有當他具有與你一樣多的跨領域技能之後,才有可能替代你。

這樣,你就打造出了自己專屬的商業稀缺性。

(學術界一直強調,現在創新點,以及未來有發展的地方就是交叉學科,如果把你的技能單獨看做一個個學科的話,當你把他們嘗試揉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擁有了自己的交叉學科。)

非技術崗:

非技術崗位,主要是需要提升你的「認知深度」。

非技術崗位與技術崗位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有時候,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明顯的一個界定。

沒有人會提供出來一個框架,明確告訴你,你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解決的思路是什麼,這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發掘。

所以,這時候最重要的不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界定問題的能力。

要提高界定問題的能力,必須要提升認知深度。

喬布斯說,蘋果不需要市場調研,是因為他把握住了人們內心中對於美的追求。從人性根本出發來打造產品,最終有了蘋果手機。

團購網站興起的時候,在各個團購網站將重點放在廣告轟炸的時候,美團堅持團購的關鍵就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將別人用來打廣告的錢投入了系統開發,效率提升中,最終造就了「新美大」。

正是因為認知深度的不同,才有了iPhone的誕生,也正是因為認知深度的不同,造就了美團的成功。

你的認知深度,造就了你的稀缺性。

李叫獸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稀缺性的?

回到我們開頭,讓我們看看李叫獸為什麼能夠25歲身價上億?

就是因為他對於營銷問題的認知深度絕大部分人更深,也就造成了他極高的稀缺性,百度的一億元買的就是他的稀缺價值。

李叫獸十分擅長結合心理學來設計營銷方案,撰寫營銷文案,他的營銷方案又具有戰略學中所說的,好戰略的三個要素,(分析局勢,具有指導方針,擁有連貫的執行方案)

他認為,人們的行為都是由心理產生的,營銷的目的就是改變人們在特性情況下的行為。

那麼,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有針對性的改變人們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狀態。

正是因為他利用心理學去分析消費者,明確了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從心理學找出了解決的方案。最後,將解決方案結合公司戰略,形成一系列的連續戰術,變成了他具有深度的個人見解。

他洞若觀火的見解,你模仿不來,因為,那是內在思維模式產出的,要像他一樣,你就得使用和他一樣的思維方式。

而這種思維方式,是可以複製的。

如何複製他的成功?

他曾經在魯豫有約上解密過自己的認知為什麼這麼有深度。他說,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在知識之間建立聯繫,並且嘗試著將知識應用出來。

(詳情可在知乎搜索:李叫獸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他舉了一個例子:

他看到一個知識是:人的爬行腦(控制人慾望的那部分大腦)更加喜歡視覺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信息。

這裡,就是他所說的「知識本身」。

我們大部分人看到這個知識,都是「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是,他卻就這一條知識學習了很多個小時。

首先,他將這條知識與腦海中已有的舊知識進行了聯繫。

他問自己,我的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用這個知識解釋?

他想到了,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進口袋裡。(這就比:「小體積大容量的mp3」要好很多)

他又想到了,雷軍的那句,站在颱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就比:「只要抓住機遇,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有可能成功。」更好)

他會強迫自己最起碼找到5個可以用個理論解釋的舊知識。

之後,他會強迫自己思考,如何將這個知識用出來,我們學習知識為的就是將知識湧出來,改變我的行為,只有這樣才算是學會了知識,不然只不過了看見了一個信息。

除了,在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強迫自己使用知識之外。

他還有一點就是,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尤其是那種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現象。

他的文章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十分具有啟發性。

形成這個特點的原因就是,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

李叫獸的結構化思維方式如下:

1、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看到知識後問自己:還有什麼現象可以被這個知識解釋?還有呢?還有呢……

2、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問自己:這個知識可以用於做哪些事?還有呢?還有呢……

3、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理論或者知識可以解釋?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非技術性的崗位,大多都是與人打交道,那麼,你要做的就是比別人跟了解「人」。

當你比他人更了解別人的時候,你就具有了商業稀缺性。

所以,你可以從心理學與你崗位所在領域的交叉學科入手,系統性的學習,從最根本的地方去了解人,提升自己的認知深度。

現在,我想你已經知道了,為什麼別人會身價上億了。

而且,你也應該已經知道了,如何讓自己也身價上億了,快去行動吧。

篇篇原創,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下方二維碼。

weixin.qq.com/r/qjkrM9b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下為,怪誕亂語

現在,

拼的不再是知識的數量,

而是,

知識的質量,也就是認知的深度。

增強認知深度,創造稀缺。


推薦閱讀:

談談networking這件「小事」
諸葛亮是失敗人士嗎?
別人的成功,我們真的能複製嗎?
細節真的能決定成敗嗎?
屌絲們,不要悲觀!!!

TAG:李叫兽 | 认知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