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文言文?而且還是簡體的、還帶標點?
02-11
「文言文嘛,現在學來也是得瑟用的。」
學文言文有沒有其他的用途?難道說只是學來應付考試?用於考古的當然也有,但是那個要得看得出繁體(包括甲骨文、類的)吧?那為何不一開始就從原文學起?我說的原文就是原汁原味的:不帶標點符號的,原字體或字跡的。
類似於:註:2013-6-15我,本人高一。
學文言文不用這麼功利吧,中學時肯定是為了應試。大學以後,能看文言文的多半是愛好,不喜歡的,又何必費勁。你覺得別人在炫耀,那人還樂在其中,說明只是一種偏好罷了,不必多說。之所以不學甲骨文這類的,可能也是沒有完全破譯的緣故,而且,文言文表達方式的更豐富,可以文采飛揚。另外,想看沒標點的,問題是你沒專門學過看的懂么,想看原跡,問題是你看得到么。想看繁體的,問題是在現在的環境下繁體只用於特定領域,不普及。沒有自學能力根本不會懂。學文言文的目的就是讓人看懂古書,明白事理,以功利的眼光看自然是無用處的。
巧得很,你這個問題,2000年前,墨子問過。
據說當初墨子和孔子就這個問題曾經有過爭論。有一個說法,說墨子是黑人。具體是印度,阿拉伯,還是黑非洲,難以考證。但墨翟並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因為他黑,所以才叫他墨子。
墨子跟孔子的爭論(之一),就是「學文化是否應該從文言文開始學起?」
禮、樂、射、御、書、數。是孔子認為應該有的學習順序。我們看到,在這裡面,書是第五位的。
但中國的文言文有個特點,它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禮儀和音樂的責任。具體來講,禮和樂,讓人心靈安寧,讓社會和諧。文言文規範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理順了人與人之間的次序,穩住了倫理;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噪音,讓說話、行文變得悅耳,凝固住了美感。這時候,一個黑人突然空降中國。就是墨子。
邏輯、平等、物理、數學、機械設計。是墨子認為人應該學習的東西。這是個哲學家跟科學家。據說最早的文言文斷句,也是墨子的門徒發明的。是為了讓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看明白。
在墨子這裡,並沒有把文言文學習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當初的事實。
那麼後來,在中國,文言文慢慢成為了一套獨立的,凌駕於口語之上的「禮樂文化系統」。無數美麗的詩詞歌賦由此誕生。我們今天學習文言文,事實上是在經驗中國這塊大陸上沉澱下來的美感。
本質上是美學體驗,而不是語言教育。簡體,大家知道。標點,是從西文體系引進的,西文是說話體系,而不是書寫體系。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看得更明白,因為我們已經不再繼續使用那套文化系統。有沒有必要學習這個?如果不再考試了,其實是隨便你自己的。
看你對那種美有沒有興趣,興趣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同。孔子說,學一學總是好的。墨子說,學個屁,要學有用的。建築設計師王澍說,文言文里有中國古人走路的節奏。XXYQ。No._069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