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擴招運動中的985幼稚病
1998和1999年,中國發生了兩件不大不小的事,即設立985高校與大學擴招。985工程的本意或許的確是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高等教育,然而隨後的在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使部分適齡勞動力延緩進入就業市場以降低失業率的大學擴招運動卻產生了一種患上幼稚病的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階級。
在1998年985設立至2017年被雙一流取代的20年間,存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群體,其與其家庭以本科考上985大學作為三代以內直系血親的最高榮譽或比較高的榮譽,並且因此認為其成就必定超過父母的學生所組成的群體,我們稱之為985階級。
該階級的父輩和祖輩不能對其本科入學之後的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並且具有濃厚的封建思想殘餘,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自我認知存在嚴重的偏差,患上了985幼稚病。
我在《基於生源組成階級的北航現狀形成因素分析》一文中提到一種半農民半小資產階級,這種階級特性對於985階級具有廣泛的普適性。這種學生多存在於經濟不發達地區,但又不屬於完全的貧困地區。父母具有一定的文化,並且屬於體制內或半體制內的工人或低級領導。也即其家庭背景能夠為他們在本地提供中等水平以上的後勤保障,但無法繼續在大學中提供支持。他們所處的地區和家庭整體信奉「學而優則仕」那種考個好文憑就能畢其功於一役的封建主義殘渣,環境的浸染導致他們認為上個好大學就能找個好工作。同時,他們也一直被灌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種學「真本事」才有「鐵飯碗」的不知道哪裡來的糟粕觀念,導致他們對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存在認識偏差。能考上985的人必定具有很強的專註性,但與此伴生的是,他們往往活在自己所在局部地區的教育階級所建立的體系架構內,只相信考高分有用,卻不能作出合理的思考,以為高分能夠自發地轉化為生產力,使自己在生產關係中自發地佔據優勢地位。同時,這種家庭的經濟結構十分脆弱,抗毀性差,不能承受一定數量以上的意外支出,或一定時間以上的收入中斷。因此在面對人生抉擇時,985階級的學生不敢選擇或其家庭反對其選擇機遇和挑戰,而只能忍受穩定和平庸。
由於擴招導致大學文憑的價值持續斷崖式下降,而985階級一直以來都受到文憑至上論的灌輸。同時,由於經濟不發達地區能考上985的學生在本地排名都是長期盤踞首頁,因此他們面對現實壓力之前一直存在「沒關係,這波我很強」的幻覺,認為自己可以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
遭到現實的無情打擊後,985階級往往發出「勸退」、「轉行」的哀嚎,認為自己如果選擇了其他學校其他專業就一定能成功。這又是985幼稚病的一種體現。必須認識到,985階級當前失敗的表現是由他們的階級屬性決定的,而不是他們的專業決定的。他們選擇了錯誤的專業只是他們階級屬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誠然,如果選擇了其他「成功」專業也許會比目前存在量的改善,但絕不會發生質的躍遷。
目前哀嚎的985階級大多處於20-30歲的年齡段,需要認識到,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正如馬基雅維利指出,人的性格必須與時代的性格相符才能成功。即使是他本人也是死後才享有盛名,生前也如同我們的985階級一樣鬱郁不得志。事實上,對於非統治階級子弟,從劉邦到勃列日涅夫,很少有40歲之前登上(自己的一生中)權力頂峰的人,拿破崙這種36歲稱帝的在歷史長河中鳳毛麟角。
擴招使985階級患上了幼稚病,給了他們本不該抱有的幻想。如果他們沒考上985,也早已在老家結婚生子,愚昧而幸福的度過一生。如今,985階級只有治好自己的幼稚病,認識到自己是奉獻剩餘價值而不是剝削剩餘價值的階級,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孤獨終老,了此殘生。
推薦閱讀:
※大學設計專業的老師到底如何給學生打分?
※台灣逢甲大學算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請問天津大學或者南開大學的同學是怎麼看待你們旁邊的天津中醫藥大學的?
※大學裡的任課教師將電話留給同學們真的是希望大家向他請教問題嗎?
※國外有哪些名字「野雞」但是不錯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