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是儀式感
文/悠然 圖/網路
01 儀式感,增強孩子對幸福的感知力
小時候最盼過年。
早早就開始全家一起大掃除,窗明几淨,纖塵不染,是對「年」的敬重;
貼窗花,貼對聯,是對「年」的憧憬;
炸麻葉,炸丸子,備年貨,是對「年」的慰勞;
穿新衣穿新鞋,放鞭炮是對「年」的的慶祝。
現在,總是說缺少年味,其實缺少的不僅是過去的熱鬧,更多的是缺少了一種儀式感。
那時過年,是全家老少一起參與。從最初的準備工作,到熱鬧的年夜飯,到之後的拜年走親戚,每一個環節,都是心懷真誠與敬重。
現在打掃衛生有鐘點工,年夜飯可在飯店預定,形式簡化,儀式感也越來越淡,年味也越來越淡。
現在的物質條件比起我們小時候,好了多倍,但是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多少。老人常說:「現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感其實是一種感知力,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是儀式感。
在朋友的群里被一位網友蘇小荇吸引,她曬的每張美食圖片都宛若藝術品。每份食物的擺盤都別出心裁,為了營造更好的飲食氛圍,她還專門買了仿木花紋的桌布,即便在自己飯廳,也有種在田園小屋進食的愜意感。
這樣認真的對待每一餐,這樣用心的儀式感,她的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母親濃濃的愛和生活的美。
有一個如此熱愛生活的媽媽,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他日長大,這些印記都會帶入自己的生活,將這份對生活的美的認知和熱愛繼續傳承下去。
02 儀式感,是加深親子聯接的重要一環
有一次,晚上我有活動外出,回到家已經快10點,小乖還沒入睡。
問他:「這麼晚了,你怎麼還沒睡啊?」
他抱著已喝空的奶瓶,一臉委屈;「還沒洗澡,還沒講故事,咋睡呀?」
每日晚上8點半喝奶,9點刷牙洗澡。之後是親子共讀時光,講三本繪本故事,睡前擁抱,晚安吻,之後關燈睡覺。
他已經習慣了這套睡前儀式感,缺失了環節,就覺得不夠完整。
睡眠對孩子來說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也應該認真對待。
這整個睡前的儀式,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秩序,規律和安全感。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多一些儀式,你會發現,它對孩子的成長很有益處。
正面管教里,也提出一個重要的改善親子關係的工具——特別時光。
選一個固定的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年齡小的時間短,頻率多。年齡大的,時間長,頻率少。
這這段特別時光里,關掉手機,不受外界打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動中,討論孩子喜歡的話題,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
選擇固定的時間,可能就正如《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馴養的狐狸之間那段對話。
狐狸說:「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
小王子問:「為什麼?」「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狸說。
早上送孩子去學校分開時的送別擁抱,下午接回來回來時的歡迎擁抱,晚上睡前的晚安吻。
這些小小的舉動,只要長期堅持,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儀式,一種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的親子聯接。
03 被認真對待的孩子更自信
很多人一題儀式感,就想到西方電影里繁縟的禮節。
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只要你多一點用心,就會有儀式感的存在。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客廳的一面牆上掛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線條畫,看起來像小孩子的塗鴉。
朋友看我好奇,說,這確實都是孩子畫的。
朋友孩子三歲就開始喜歡在牆上亂畫。他們用白紙貼在牆上,讓孩子隨心所欲地畫。畫完後,再將孩子的畫送去裝裱,放在相框里掛起來。
他的小手印,他貼的樹葉,他畫的毛線團,他畫的一池湖水,……這些在別人眼裡的亂塗之作,在他父母的眼裡都是孩子的創造。是孩子成長的紀念。
他的畫被爸媽裝裱起來,成為每位來家裡做客的客人觀賞的藝術品,讓這個孩子也變得自豪。
他真的喜歡上繪畫,現在在繪畫班上課,用色和想像力常讓老師吃驚。
僅僅因為父母的一點用心,一點小小的儀式感。這種被認真對待的感覺,讓孩子獲得了肯定感,也激發了孩子的自信。
女兒田小歪同學的媽媽也是一位在孩子成長上特別有心的家長。
孩子換牙時,她專門準備了乳牙盒,將女兒脫落的每顆乳牙都集起來,每多集一顆牙,孩子也就長大一些。
從2011年8月到2016年9月,細心的媽媽一顆顆將孩子換的牙集齊,孩子也從懵懂兒童出落成小小少女。
連孩子的換的牙齒都如此認真對待的媽媽,在孩子日常的成長中,必然很是用心。為孩子的成長留下了那麼多美好的回憶。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裡「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在孩子的成長中,讓孩子參與到儀式感中,給他們一份豐富和動人的體驗,當他們有一天長大了,會為自己經歷過的家庭時光感到幸福,會更有勇氣和安全感面對自己的人生。
儀式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
04 每一個節日都該被認真對待
我喜歡過節,對每個節日都會有所期待,希望帶給自己有些不一樣的感受。
時間的長河裡,很多事情被淡忘,很多事情被蒙塵,我們的感知力也在慢慢鈍化。
孩子的每個生日,不一定要舉辦隆重的PARTY,但是有些步驟真的不能省。
一份被生日蛋糕,一頓大餐匆匆大發了的生日,不具有儀式感,也不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成長感受。
但加上親人的祝賀和期許,燭光中孩子的許願,吹滅蠟燭的欣喜,分享蛋糕的歡樂,一碗長壽麵中的祝福……這些小小的環節里包含了情緒、心境的準備,讓孩子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更強烈的認知,也讓孩子感受到了來自親人的關愛。
每個節日都有這個節日的文化,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萬聖節的鬼面具!聖誕節的帽子,……
電影《喜宴》里,子女都已成家立業,但每個月都會專門安排一日全家聚會。
爸爸一早就開始準備聚餐需要的食材,待孩子們到來,一起烹飪。幾個子女各有不同際遇,各懷不同心事,但這一天,他們都只是爸爸和孩子,再多的煩惱,也抵不過一家人相聚的溫暖。
一位心理專家曾說過: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儀式感,暗示你必須要認真地去對待這件事。
歲月不可逆,最終保留在記憶深處的,都是那些用心生活過的日子,那些精心準備的儀式感。
每一個節日,每一個紀念日,每一個家庭日,都該被認真對待,再平凡再瑣粹的生活,有了這份認真對待,有了這份儀式感,都會變得熠熠生輝,變成孩子成長路上最閃光的記憶。
作者簡介:悠然 曾經的媒體人,現全職陪伴兩個孩子成長,專註育兒與女性情感,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在紛雜的生活間隙,依然有仰望藍天的憧憬,文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公眾號:悠然不知歲 ID:THyouran
微 博:悠然不知歲
推薦閱讀:
※「媽媽,謝謝你愛我,但我更想你愛我爸爸」
※什麼疝氣最多?
※義大利知名藝術家筆下的腦力訓練繪本,我兒子愛不釋手
※神奇的二月——長高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