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到底咋回事兒啊?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
來源:情感婚姻研究所,微信號:marriagesoc
撰文:靳永愛 錢岳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一個跟社會學、人口學完全不相干的朋友突然跟我說:「啥時候分析一下中國的嬰兒潮問題呀?最近媒體炒得很火,但是我覺得媒體容易瞎說,還是等錢教授來篇官方的。」
我去搜了一下各種百度新聞,發現媒體里的信息確實挺亂的。我離當教授還有好長一段路,生育問題也不是我的老本行。所以我特意邀請我的好朋友靳永愛來寫有關嬰兒潮的文章。我倆本科上下鋪,是生活、學術上的摯友。如今她已經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的青年講師了。生育問題一直是她的研究領域,所以談談有關嬰兒潮和生育政策的問題,她信手拈來。
我倆先一起討論選題、確定內容。她寫完初稿後,我們再一起修改、潤色。我用我稍微粗淺的對生育問題的了解,來將文章改得更通俗易懂。合寫小文的過程,好像又回到了本科一起寫作業的日子。
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
● ● ●
近段時間,出生高峰與生育政策的問題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各種相關討論輕鬆上頭條:
- 「2015將迎人口出生小高峰,中國生育水平低是誤讀」
- 「中國第四次嬰兒潮未如期而至,人口報告建議立即放開全面二孩」
- 「嬰兒潮未如期而至,傳遞出一個危險信號」
面對這些吸引眼球的新聞,很多讀者要麼被誤導,要麼產生重重困惑。很多人問:
- 到底什麼是嬰兒潮?
- 嬰兒潮 = 出生嬰兒多?
- 嬰兒潮 = 生育率高?
- 出生嬰兒多 = 生育率高?
- 為什麼會預期有嬰兒潮?
這都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但又極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本文將引用一些經典的文獻,帶你科學地了解「嬰兒潮」。
什麼是嬰兒潮?
嬰兒潮,從學術角度,我們稱之為「出生高峰」。早在1991年,著名人口學家查瑞傳教授就對出生高峰進行了定義:「出生高峰應指某一年或一段時期的出生率(出生人數/年中人口數)明顯突出地高於前後兩個時期」。(查瑞傳,1991)
查瑞傳教授認為出生高峰並不是「出生人數」多,而是「出生率」高。換句話說,出生高峰強調的是出生水平而非出生數量,因為某一年出生人數多少不僅取決於出生水平高低,還取決於人口總數。
後來,有學者對查瑞傳教授在出生高峰定義中只考慮出生率而不考慮出生人數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年出生人數的多少是人口出生水平最直觀、最簡明的反映,某一段時間的出生人數明顯高出前後兩個時段也可稱之為出生高峰。(周夷谷 & 於麗莎,1992)
也有學者認為應該同時用數量(出生人口)和結構(出生率)來界定出生高峰。(陳友華,2008)
筆者認為,出生率、出生人數都可以用來界定出生高峰。在總人口短時期變化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出生率和出生人數得出的結論應該是一致的。
如上圖所示,紅線代表每年的出生人口總數,以萬人為單位;藍線代表每年的出生率,表示每一千人中的出生人數。我們可以看出,出生人數和出生率所表現出的趨勢完全是一致的。
實際上,以出生人數為標準,現實意義更強。出生高峰或者說是「嬰兒潮」帶來的擔憂實際上是數量上的,出生人數突然增多,會帶來包括醫療服務、教育設施、婚姻市場、就業市場、住房市場等多方面社會資源的緊張。所以,出生率高低本身而言可能社會影響並不大,出生人數的多少才是直接影響因素。
什麼是生育高峰?
新聞媒體常常將出生高峰和生育高峰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兩個相互聯繫但又截然不同的人口學概念。
那什麼是生育高峰呢?生育高峰是指生育水平明顯高於前後兩個時期。通常以總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 表示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是某一年15-49歲育齡婦女的年齡別生育率之和。
那麼,出生高峰和生育高峰的區別在哪裡呢?
以出生率為例,我們將出生水平進行分解。
這樣一分解就非常明確了,出生水平實際上受兩個因素影響:
- 生育水平——婦女的年齡別生育率fx,表示各個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在某一年平均每個人生多少個孩子;
- 年齡結構——育齡婦女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Cx),表示有多大比例的人理論上具備生孩子的能力。
所以出生高峰由兩個因素導致:
- 生育水平突然升高;
- 年齡結構發生變化,或者說育齡婦女的比重突然升高(比如以前15-49歲的女性只佔總人口的12%,後來突然增加到30%)。
中國歷史上三次著名的出生高峰
中國的第一、二次出生高峰分別發生在1950-1957年、1962-1971年。這兩個時期的明顯特徵是,育齡婦女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然而婦女的生育水平非常高,時期總和生育率都超過了6。
第一個時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戰後恢復期,第二個時期是三年自然災害之後,兩個時期一方面是生育水平本身比較高,另一方面也是集中補償性生育,這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個國家出現的「嬰兒潮」現象。
什麼是「補償性生育」?比如在戰亂時期,處於結婚、生育高峰期的男人奔赴前線、忙於打仗。戰爭結束後,出生人口增多,往往很大程度是因為夫妻將戰前和戰亂時沒來得及生的孩子在戰後「補償性生育」了。
因此,1950-1957年和1962-1971年中國的兩次出生高峰,同時也是生育高峰,生育率高是這兩次出生高峰的基本原因。
到80-90年代,我國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了較低的水平,而這一時段剛好是60年代生育水平最高時出生的人口進入了婚育期,即育齡婦女人數突然增多,導致出生人口出現了小高峰。所以第三次出生高峰出現,主要是因為人口自身年齡結構變動,並不是生育水平突然上升了。
目前媒體針對出生高峰的討論往往與生育水平混在一起,聲稱出生高峰沒有到來,原因是生育水平低,所以需要調整生育政策。從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論斷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生育政策需要調整,但與出生高峰是否出現並無直接的關聯。
為什麼人們會預測有第四次出生高峰出現?
為什麼第四次出生高峰又並未如期而至?
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查瑞傳. (1991). 我國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 人口研究, 15(3), 7-14.
周夷谷 & 於麗莎. (1992). 出生人口數量增多是我國第三次出生高峰的主要內容——兼與查瑞傳老師商榷. 人口研究, (5), 25-28.
陳友華. (2008). 出生高峰與出生低谷: 概念, 測度及其在中國的應用. 學海, (1), 13-26.
作者介紹:
靳永愛
中國人民大學
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講師
錢岳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不要二胎?
※法定婚齡降到18周歲真能解決生育率低的問題?
※毛主席關於人多力量大,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真的錯了嗎?
※什麼時候全面放開生育?放開的時間,原因,和結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