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放開金融 高盛磨刀霍霍

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高盛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從開始的純金融業務大舉滲透中國,到目前的機械、農牧業等已經全面通過收購或入股形式控制或持股不少企業。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不僅資本資金貧乏,而且管理經驗能力不足。那時粗放式大讓利吸引外資外企,一方面補充中國發展建設資本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習國際最先進的管理經驗方式和理念。不可否認,作為開放的組成部分,那時的政策是非常對頭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

如果不是那時一批外資外企包括高盛進入中國,起碼中國發展沒有如此之快,與國際接軌沒有如此之快。那時期粗放式、不加選擇吸引外資外企是完全必要的。

當然,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大部分外資外企是真心實意幫助中國發展建設,在此基礎上賺取自己合法利潤。但也確實不乏一些企業趁機進入中國,利用中國各級政府引進資金外企心切的心理,漫天要價,甚至「胡作非為」賺取利潤甚至暴利,特別是一些外資金融企業包括國際大型投資銀行。非法手段包括重金吸收領導幹部特別是經濟管理部門領導幹部的子女親戚進入自己的企業,或給予相關權力人提供出國訪問、培訓、旅遊以及給其子女提供出國留學等特殊利益,以換取權力為其謀取暴利開道。人民群眾意見非常之大。

這五年情況有所好轉。大環境是中國政治生態大大改善,反腐倡廉抓得緊。從經濟金融生態看,一個大轉變是隨著中國進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外匯儲備達到3萬億美元以上,世界第一,表明中國已經擺脫了資本資金極度貧乏階段。這就決定了對待外資外企由一股腦引進到選資選企轉變。外資內資一視同仁、平等的國民待遇。特別是在全球經濟結構大轉型,出口型地區發展方式大轉變之際,外資外企來華不那麼熱了,在華企業資本迴流也有跡象。

在這個關鍵時期,中國開始新一輪金融較大幅度放開准入。敏銳的國際金融巨頭已經磨刀霍霍,準備新一輪進入中國或在中國謀求控股金融企業的地位與權力。高盛在中國就是能耐很大的不倒翁金融企業,這次或要搶得新時期中國金融新一輪開放的第一單。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財政部正式宣布放寬金融業准入後,高盛擁有北京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33%的股權,其餘股權由其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方風雷所有。據美國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方風雷現在表示願意出售控股權給高盛,雙方正在協商中。該交易若成功將加速高盛在中國市場擴張。美國媒體援引高盛發言人Edward Naylor發言表示,高盛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在中國擁有屬於自己的合資企業。

高盛來了個先下手為強的策略。作為一個從業37年的金融人士,再次感受到高盛的絕頂聰明與智慧。聰明者一個特點是在你身上賺取了巨大財富,你還甘願幫助人家數錢。相信業內人士關於高盛在中國的另一則「動作」大家都知曉吧?高盛集團與中投公司宣布,將共同成立中美產業合作基金,目標金額50億美元。該合作基金將投資於美國製造業、工業、消費、醫療等行業企業,通過開拓中國市場,進一步深化中美經貿投資合作。高盛攀上中國主權基金公司,這一招高明的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也足以折射出其實力與背景的深不可測。

高盛又一次抓住了機遇。一旦在中國擁有自己的企業後,高盛就會撕掉最後一塊「遮羞布」,徹底露出真面目,就會從遮遮掩掩的後台徹底走向前台。憑藉高盛的所作所為,對中國金融業是利好還是利空,只有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此次的金融業准入開放將會吸引不少外國金融巨頭前來尋找機會。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外資金融企業還是多長一個心眼為好。一切都是冠冕堂皇的遮羞布,賺錢是他們的唯一目的。要防止其不擇手段賺錢,從而破壞中國政治社會經濟生態;把財富賺走了,把風險留下來。


推薦閱讀:

辛苦辦廠利潤不如餘額寶,這裡面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嗎?
怎麼評價朱長虹四年來的工作和離職原因?
國金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2016 年哪些互聯網行業在由盛轉衰?
貝塔係數和相關係數的區別?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