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學的一些小感悟

感覺自己好久都沒有動筆寫一篇長長的科普文了。

讀書依舊,筆記依舊。雖然生活有段留白,但是大腦從未留白。

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整,以終為始,重新出發。

最近開始習慣把一些閃過的想法,即刻記錄下來,知乎「想法」就成了分享的快速通道。

有好友問我:你花那個時間寫這些想法有什麼用?

我說:有的人就愛瞎捉摸卻又不吐不快, 不為別的,就為喜歡。

這些想法,或許比較零碎,但是希望能激發你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Eleanor Roosevelt


【1】

生活中的有些人,他們雖然表現平平,但是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社會心理學家可能把他們歸類為高自尊的人。

興起於上世紀中期的「自尊運動」,在美國曾經燒的如火如荼。除了當時的歷史和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二戰、大蕭條),這場自尊運動也得益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盛。榮格說,我們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最大潛能,就需要「絕對看得起自己」;馬斯洛說,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但是自我實現幾乎做不到。那麼高自尊,算作去而求其次?

從加州開始,自尊運動以燎原之勢在美國迅速鋪開。心理學家們預期:高自尊可以降低犯罪率,可以減低青少年懷孕的概率,還有吸毒酗酒等等。 因此,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到了提升孩子自尊水平的運動中......

到了2002年,美國心理學家在綜合了上千項關於自尊的研究發現:高自尊和高成就之間沒啥必然的聯繫,對其他方面的影響也是結果不一;反倒是,高自尊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往往具有攻擊性,在婚戀中,也容易是那個迴避問題轉身離去的人。

這臉打的啪啪響!

You don』t have to become great, and you just need to feel great! 自尊運動得餘毒至今可見,美國多少大學生,做得不咋地,但說起來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唬人一時管用,時間一長,就變成了孔雀開屏時的屁股。 真實不扭曲的自尊,才會讓心智更健康!

【2】

是人,大抵抵不過自己腦中杏仁核或者邊緣系統的影響,尤其是當一個事件(和自己有關的也好無關的也罷)強烈刺激到腦中的這部分,我們就更難用理性認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了。相反,這樣的時候,往往是情緒牽著認知走,影響我們的即刻決策和行為。那麼怎樣才能不被情緒牽制而理性思考呢?

回家睡覺吧!研究發現,睡覺可以平復被過度刺激的杏仁核。

【3】

第一次聽到「虛假記憶」(false memory) 這個詞,還是十幾年前在華盛頓大學的一堂社會心理學課上。那時聽到這個詞,的確很不理解。後來才知道,我們的記憶不都是準確的,因為我們構建記憶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重構記憶,記憶里便也是虛虛實實的糾纏在一起。比如,我們回想起曾經和某位戀人的分手場景,這段記憶里就很有可能添加了我們自己的想像,但是我們卻認為那是真實發生了的。

虛假記憶,不但可以由我們自己生成,而且還可以被外界植入進去,特別是我們比較信任的親人和朋友。也就是說,關於我們的一個事件或者場景,如果被可靠信息源傳遞了很多次,我們就信以為真,而且還能言之鑿鑿的進行「回憶」。

既然虛假記憶可以被植入,那麼科學家就想著怎麼能通過虛假記憶的植入來做好事。比如,有些心理治療手段,其實是通過植入虛假記憶來降低或者弱化曾經的創傷事件對個體的影響。

不禁想到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記憶特別是自傳體記憶,對他們的自我認識特別重要。我們做爸爸媽媽的,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是他們生活記憶的主要創造者。如果在孩子經歷負面事件的時候,家長能夠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助孩子正確理解事件,從而構建中性的乃至正向的記憶,對他們的性格養成以及自我認知都有積極的影響。

【4】

早前就意識到自己有個不好的嗜好:特別愛買筆,各種筆,買了往往也不用。不是因為它們多麼精美多麼昂貴或者多麼值得珍藏,而是因為「饑渴」,幼年時喜歡各式筆而不可得。

生命就是這麼奇怪的一種存在,它不喜歡缺失,找機會便會彌補,哪怕是變相的。

如果你曾缺愛,也許終其一生都在各種關係里尋愛,卻往往尋而不得;如果你曾貧困,也許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去擁有;如果你曾受盡屈辱,也許所有的成功都是為了光環和榮耀;如果你曾不能自主,也許你對孩子或者愛人的好只是你重拾掌控感的方式。那些曾經的缺失,早已經在大腦深處永久的註冊,陪伴而來的饑渴,也無意識的成為了我們行動的發動機。

改變,源於自省。

【5】

聽過一期關於癌症的TED演講,主講人最後總結了一句話,「 eat healthy, sleep well, stress less, and exercise more」 ,作為給大家遠離癌症的忠告。其中談到的壓力(stress),是任何人都會體驗到的心理狀態,長時間的壓力感受對身心都有損害(焦慮,抑鬱,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

為什麼面對同樣的生活境遇,有的人體驗到的壓力會比其他人高呢?先天神經生理基礎和激素水平固然有一部分作用,但是後天的生活經歷,尤其生命初期的經歷,也塑造了我們的壓力應對系統。如果我們幼年長期身處逆境(貧窮,飢餓,打罵,虐待,忽視,霸凌......),我們的壓力應對系統便始終處於激活狀態,閾限逐漸變低,系統越來越敏感,當這固化變成了我們的「正常狀態」時,我們就更容易感受到壓力,抗壓能力也比較低。

【6】

遺憾(regret)是個很有意思的心理現象,被認為是殺傷力位列第二的消極情緒。那麼,我們是對【發生過的事情】還是【沒發生過的事情】更容易感到遺憾呢?有證據顯示,我們更容易對那些希望發生但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遺憾。比如,我當初要是能更努力一點,就能咋地咋地!因為這種遺憾,讓我們有了無限想像的空間,似乎回到過去,事情會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不斷地如牛一般的對那些遺憾的情景和事件進行反芻和咀嚼,內心也就不斷地被遺憾所啃食。而這,是很多人最終抑鬱的元兇。

【7】

「喬布斯在生前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難道聰明人沒有尊嚴?不是,是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防禦性很強的人,往往太把自己當回事,固封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安全地活著卻停止了成長……


推薦閱讀:

喜怒哀樂,不僅渲染記憶的色彩,更改變記憶的內容
恐鳥症可以治癒嗎?
對死亡的恐懼源於什麼?
《泰坦尼克號》片尾Rose把海洋之心扔進海里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情和心態?
為什麼要反雞湯?

TAG:心理学 | 生活 | 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