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悲哀 - 對於牛頓晚年研究神學的思考

人類最大的悲哀,是有了智慧,意識,但最終還是要死,而且知道自己最終要死,一切都歸零。所以人類知道那麼多,明白那麼多,有多少意義?死前徒增悲爾。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貓狗等沒有自我意識的動物面對死亡就坦然得多。

現代人已經比古人強很多了,科技發達多了,一般人活個70,80是可以的,尤其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會思考的人,在人生旅途趨利避害,長期倖存率還是很高的。古人就不一樣了,古人沒有手術技術,闌尾炎就得等死;沒有抗生素,一個傷口就能死,或者鋸腿;牙疼也束手無策。30多歲就算高齡了,人生如「白駒過隙」,剛明白事,就要面對死亡了,天天都像風燭殘年。所以,曹操才會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竊以為,文天祥等中老年大人物慷慨赴死,發出「我老了,不中用了;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等等的感慨,這裡面也有覺得自己上歲數了,活不了多久了,沒必要為了爭取存活而在原則上做出讓步的意思。所以,作為邏輯學家的我,是可以理解牛頓晚年的心情感受的。李斯在被趙高腰斬前,不也發出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的哀嘆嗎?

當然,人類死亡的問題很快就要出現大變局了,因為人類最多500年內一定會被人工智慧弄死。


推薦閱讀:

日本流浪漢生存指南
有一個腿長的女朋友是什麼樣的體驗?
醫院做完手術切下來的肉和器官,都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發電量大於用電量, 那多餘的電去哪了?
和自己差距太大的人真的做不了朋友么?

TAG:社会 | 生活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