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登頂33座高海拔雪山,他改寫了中國民間登山史

中國民間登山史,在昨天被張梁改寫了。

2017年10月2日中午12時(巴基斯坦時間,即北京時間2日下午3時左右),張梁、劉永忠與靜雪成功登頂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世界第九高峰)。據了解,隊伍將於明日返回大本營。

自2004年起,張梁幾乎以一年一座的速度完攀了13座8000+,南迦之巔是個暫時的完美句點,同時意味著他的名字將永久定格在「國內首個完成14座8000米民間登山者」的框內。

準確來說,17年33座,是迄今張梁與山結緣的時間。6200多個日夜裡,他從一名毫無高原生活經歷的人,成為了國內民間登山的翹楚,箇中滋味,少為人知。

非常幸運地,在張梁出發前往南迦帕爾巴特峰前,《戶外探險》雜誌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有關那些他與山的故事、感悟與念想,今天一一說給你聽。(註:正文所有圖片均由張梁提供,封面來自「高山沸騰」公眾號)

對張梁來說,14座8000米級雪山攀登計劃近得只剩下一座南迦帕爾巴特的距離。

當我們這些局外人都在關心他準備什麼時候去拿下最後一座8000米的時候,他已計劃好了9月初的個人行程——回石家莊給母親慶祝88歲大壽、聽一場汪峰的演唱會。

對張梁來說,登山是另外一種生活狀態。

「順其自然,」張梁對自己說,「我得聽登山公司的安排,還得看老天爺的安排——天氣允許。」

「以後再也不登山了」

我們都想知道大神的第一次。

雖然張梁已經攀登雪山有17年、累計 32 座,但他現在還能回想起登第一座高海拔雪山時的感覺。

第一次登的雪山是青海的玉珠峰。那是 2000年9月底,在深圳海拔幾乎為零的地方生活多年,從未體驗過高原反應為何物,在格爾木拉練了幾天就一下子來到海拔5000米的玉珠峰南坡大本營,張梁感覺頭疼欲裂似乎要炸開,兩小時後就吐得一塌糊塗。

那些少數人才能看得見的景緻,是驅使張梁一次次上路的原因之一。

他形容自己的嘔吐呈噴射狀,就這樣蔫蔫地忍了三天,高反的勁兒過去了,登上了玉珠峰。

那是張梁第一次登雪山的經歷,當時信誓旦旦地說「以後再也不登山了」。結果第二年就去登了慕士塔格峰,之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

國內最早一批登山愛好者,漸漸地都不再登山轉而玩其他項目。張梁能堅持17年,最大的原因還是熱愛,

每年能抽出一段時間去登山,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環境,挺好的。

登山是我的另外一種狀態,在山裡度過的日子和現實生活是不一樣的兩個世界,我常常跟人說我是進山避難去了。

這就是張梁追求的一隅凈土。

骨子裡的不安分

登山的人,究竟是否享受攀登的過程和登頂的成就感?這個問題,是許多還未踏入戶外者的共同困惑。

而張梁的回答,卻讓人有點驚訝:

我並沒有刻意去追求登頂的愉悅或滿足,因為登山不像其他競技運 動會讓你產生很強的成就感,也不會像跑馬拉松那 樣會讓身體分泌一種令人愉悅的多巴胺。

登高海拔山峰是沒有這些感受的,反而你的身體和心理都是痛苦的,但是可能這種痛苦反過來就是一種喜悅。

我很難用語言去表達。

「登山時大部分都是痛苦的,但這種痛苦卻也能帶來喜悅。」

認識張梁的人都了解,他從來不會刻意去強調登山這件事多麼偉大,也不會刻意去烘托登頂的情緒多麼激動,「不會把 50%的事說成100%, 卻會把100%說成50%」。

一個普通人逐步完成偉大的巔峰計劃,達到今天的成就,除了機遇和上天的眷顧之外,他身上一定也有值得驕傲和肯定的東西。比如吃苦耐勞的品質和頑強的意志力。

張梁說他很佩服王石,也是因為他身上有這些品質,

年齡比我大一輪,但是在登山的時候他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另外,可能我比較會享受孤獨吧!

大學畢業時張梁在同學紀念冊上寫了一句類似「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話,側面反映出他性格里不甘平庸的一面。

不甘平庸的心性,是張梁一次次堅持的源泉。

可是,同學和老師怎麼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男生會成為今天國內數一數二的登山家,

以前的我不善於表達,不善於交流,還很自 卑,這種自卑感源於家庭的困難和為了生活不得不疲於奔勞的困苦,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自我壓抑的情緒之中。

後來的生活和性格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轉變,除了機遇之外,更多的是因為骨子裡的不安分,才會選擇了登山這個難度大、有挑戰的事。

如今看來,是張梁選擇了登山,也是登山選擇了張梁。

不知14座為何物

張梁是一個理智清醒的攀登者,他給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印象基本上都是「經驗老道」、「穩妥」。

的確如此,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知道14座8000米是什麼。

穩妥,是同行們對張梁的最大印象。

當年張梁跟著萬科周刊下的「遊山玩水」欄目參加深圳周邊的戶外活動,也就是周末去爬個山徒個步住個帳篷之類的,根本沒想到過還可以去登雪山,甚至在登了珠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之後,他都沒有14座8000米的概念。

一直到登第4座8000米,也就是2009年登瑪納斯魯的時候,同行登山的王石在大本營跟他聊天,問他有沒有想法去登完14座8000米級高峰。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了這個概念。我就說試試唄,他說那我給你想想辦法支持一下。

這才開始把14座當成了一 個目標。

王石後來默默地找到張梁工作單位的領導,說了這個計劃。從此,他再也不需要請假去登山了。

在登山這件事兒山,張梁偏愛親力親為。

即便獲得了王石和單位的大力支持,張梁對登山仍舊親力親為。至今,他也沒有成立策劃團隊或後勤團隊,一切大小事都是自己安排,包括跟尼泊爾、巴基斯坦當地的登山公司聯繫諮詢、談價格、做計劃等等,均靠郵件完成,「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把我的英語練得挺好,一個人出國也不怕了。」

張梁喜歡用相機記錄登山時發生的一切,特別是那些重要的時刻,比如沖頂前、登頂時、下撤時,還有關於山難、救援的場景,就算是雪崩撲面而來,也會淡定地打開相機。

登山過程中的影像資料非常難得,不論登哪座山我都會帶上一兩台相機和攝像機拍攝照片和視頻,回來後整理出來上傳到網上。

人們能通過這些鏡頭了解當時發生的事情。

張梁渴望用影像,讓更多的人看到8000+以上的風景。

影像訴說著經歷,也記錄著傷痛與失敗。2004年9月,張梁登頂了人生的第一座8000+,隨後的13年,他的相機一直沒有停下過,那些路上的生死、煎熬與成功,都歷歷在目。

張梁獨家自述他的14座8000+

  • 1.卓奧友峰

2004年9月

卓奧友峰是我登頂成功的第一座8000米級雪山,但是第一座攀登的8000米級雪山是珠穆朗瑪峰——2003 年攀登珠峰北坡,只行進到8300米便應救援要求下撤了。

由於有了登珠峰的經歷,再登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就感覺沒太多難點,從進山到登頂到出山,只用了13 天。

  • 2.珠穆朗瑪峰

2005年5月

第二次登珠峰北坡,8300米以下的路線比較順利,8300米至沖頂段卻異常辛苦。

記得當時下午4點左右,抵達8300米營地,只搭了兩頂帳篷,登山隊員、嚮導、測量人員等好多個人擠在一頂帳篷里,根本無法睡覺。

一直熬到半夜 12 點,天氣還未好轉。等到凌晨3點,在風力不低於25節的情況下硬著頭皮開始沖頂。 過第二台階時因為已經有搭好的梯子,用十幾分鐘就過了。

最後在8800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個橫切岩石再上去的路段有點吃力,中午12點半登頂完成測量任務。傍晚7點多回到 8300米,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繼續下撤。

登珠峰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些人先登了卓奧友峰就覺得珠峰應該也不難,其實兩座山的山體形態、難點等很多方面 都有差別,千萬不能輕視。

  • 3.希夏邦馬峰

2008年10月

2006年,第一次去攀登希夏邦馬峰,因為天氣原因到二號營地上面7000多米就放棄了沖頂。2008年,我再次來到了希夏邦馬峰,之後順利地登頂。

關於這個峰頂,藏隊只允許我們上到8012米,事實上國際承認的真正的峰頂是8027米。這段距離之間隔著一個山脊,如果修路繩橫切過去是可行的。當時我們沒想那麼多,是不是要為 了 8027米再回來一次,以後再說吧!

  • 4.馬納斯魯峰

2009年9月

這是第一座在國外登的山峰。我們特地去了一趟玉珠峰為馬納斯魯峰做拉練。

攀登馬納斯魯峰整體難度不大,C1到C3都有路段要修路,接近頂峰的緩坡之後是個很陡的坡,有點挑戰性。我們行進到2號營地的前一天那裡發生了雪崩,所幸逃過了一劫。

然而2012年的雪崩將2號營地徹底摧毀,埋葬了很多登山者。所以,老天爺的眷顧很重要,每次登山之前在大本營煨桑的時候都滿懷虔誠。

  • 5.道拉吉里峰

2010年5月

道拉吉里峰的攀登是一次十分悲慘的經歷,死傷重大,那是我第一次遇上真正的山難。

許多危險都發生在登頂之後的下撤過程中,第一個發生的險情就是張偉在下撤中滑墜,好在他滑墜了兩三百米後竟然停下來了。雖然幸運,但我們都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夏爾巴不敢和隊員結組,自行先走了。

天氣驟變,暴風雪很快就把山巔籠罩 在一片白色謎團之中,我們找不到下撤的路。隊員之間互相併不熟識,能力參差不齊,有幾名隊員在下撤中很快就體力衰竭、意識變得模糊,行為已經失控。

李斌首先就不行了,我最後一次看到他時,他坐在雪坡上,氧氣面罩被扯掉、雪鏡不知所蹤、滿面冰霜,怎麼吼他罵他都不動。他迷迷糊糊跟我說:「梁哥,我們明年還一起登山 啊」。

晚上9點多,暴風雪把我們困在了 7600 多米,隊員早已走散,只能在暮色中看到東一個西一個的頭燈,滿山哀嚎。這時趙 亮、韓昕也不行了,我看到他們踉踉蹌蹌滑墜了好幾次。

到半夜12點左右,所有人都到了崩潰的邊緣,饒劍鋒和樓國龍就地躺下,等死一般的絕望,趙亮和韓昕卻很歡實,事實上是幾近癲狂的狀態了。

凌晨兩點半,我覺得自己每一寸肌膚都凍透,再不下山就會被凍死。 我站了起來自己摸索著往下走,三個小時後回到了7300米的營地。 趕緊把夏爾巴和老楊(楊春風)他們叫起來,他們帶著氧氣上山去救人。他們用睡袋裹著隊員拖下山,被拖回來的只有饒劍鋒和樓國 龍兩人,而李斌、趙亮和韓昕已經沒了。

  • 6.洛子峰

2011年5月

洛子峰的攀登線路有三分之二是和珠峰南坡線路重合:大本營-昆布冰川-3號營地-4 號營地,直到海拔8000 米才分路,往左去是珠峰,往右去是洛子峰。

我們登洛子峰沒太大波折,但同期登山的西班牙隊在8000米處發生滑墜,我們的夏爾巴連夜上去救援。他們被凍傷得很厲害,鼻子手指都凍黑了。我們等了兩天才沖頂。洛子峰難度不是太大,峰頂特別窄,只能同時容納兩三個人,它距離珠峰南側 2 公里,站在頂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峰南坡的希拉里台階。

關於從珠峰下撤到8000米稍作休整、 帶上氧氣和補給就去登洛子峰、號稱「珠峰洛子連登」的做法,我是不認同的,省略了從大本營到8000米這一大段攀登過程,有點自欺欺人。

  • 7.馬卡魯峰

2012年5月

登馬卡魯峰挺難的,差點沒下來。下撤時,隊員和自己的夏爾巴單獨結組,其中阿忠(劉永忠)是單獨下撤的,結果他走丟了,所幸我當時有對講機可以和營地聯繫,就通知夏爾巴去尋找阿忠,而我在下撤中出現了胃痙攣,難受至極,行進得很慢,氧氣快耗盡了,體力也不支了,當時特別想坐下休息一晚再走,但恐怕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我咬著牙、踉踉蹌蹌地在半夜12點多回到了3號營地,阿忠已經被找回來了。我們都已精疲力盡,我還不忘哆哆嗦嗦地對著鏡頭拍照、錄幾句話。

馬卡魯峰攀登路線在8000米以上有很多岩石路段,沖頂那段更需要臨時架設路繩。過了岩石路段之後要繞過一個頂,然後從右側橫切上去才能到真正的峰頂,這一段路挺長的, 但很多人誤以為前面那個頂就是頂峰。

  • 8.布洛阿特峰

2012年7月

這是我在巴基斯坦境內攀登的第一座山。走進喀喇崑崙山脈深處的過程是一段艱苦的徒步,無論是去 K2、布洛阿特還是迦舒布魯姆I峰、II峰,都要先走相同的一條徒步路線進山,然後再分開前往各個大本營。

被世人奉為世界經典徒步路線的K2大本營徒步路線,我已經走過5次(往返10次)。單程徒步一個星期,從 40°C 的高溫河谷走到零下幾度的雪山大本營,從鵝卵石河灘、沙灘到冰 塔林、冰川上的冰裂縫、冰窟窿,反正我走著是沒什麼樂趣,不過對於適應海拔和艱辛難度是很有幫助。

攀登布洛阿特峰的過程更艱辛,從進山開始的一個多月里沖了 4 次頂,每次都是上到海拔7000多米,覺得不行就放棄,回到大本營,休息兩三天接著又 沖頂,還不行又下來接著又沖......到第 4 次沖頂的時候,我們成功了。

  • 9.干城章嘉峰

2013年5月

干城章嘉峰與K2、安納普爾娜峰的難度接近。那個登山季的幾支隊伍共有12個人登頂,下撤時損失了 5 人。

我們登頂比較晚,下撤時天已擦黑,線路不清晰。隊友阿忠的夏爾巴自行先撤,我和我的夏爾巴便帶著他同行下撤。10 點左右阿忠身體出了狀況,我怕兩個人抬不動他,便讓夏爾巴去找了一個義大利隊的夏爾巴來。

義大利隊的夏爾巴跟我們分手之後下撤中滑墜遇難,後來得知,阿忠原來的夏爾巴也遇難了。一名韓國登山者在夜幕里從我旁邊滑下去,我認出他那身綉了很多贊助商 LOGO 的黃色的連體羽絨服。

從沖頂到下撤回來用了 30 多個小時,抵達4號營地已經是凌晨 2 點。

  • 10.迦舒布魯姆II峰

2014年7月

人們聽多了迦舒布魯姆I峰、II峰連登的概念,覺得好像這兩座山挺容易似的,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兩座山從進山到大本營到1號營地的路線一樣,路上冰裂縫非常多,走起來艱苦漫長,需要10個小時左右才能到1號營地。白天冰裂縫、暗裂縫太多,不適宜行走,雪被曬化了也容易出危險,所以我們選擇半夜裡行進,冰層被凍硬了反而好走些。

2014年的攀登, 從1號營地往上的banana線路是一個山脊,難度較大。最後有個大緩坡,接近頂峰處是非常陡峭的刃脊,也要小心通過。

  • 11.安納普爾娜峰

2015年3月

2014 年第一次去安納普爾娜峰,未登頂。從大本營一直到 3 號營地(海拔不到 7000 米)的路線都是冰壁,很陡峭,修路困難重重,整整用了10天。

嘗試沖頂,至7500米已是下午3點左右,我判斷以當時行進速度登頂後下撤時間太晚,便力勸大家放棄登頂。

2015年3月,再次來到安納普爾娜峰,這次幸運地登頂了,而且整個攀登季就我們一支隊伍登頂,但下撤時又失去了兩個生命。

當時天黑找不到路,1名夏爾巴走在前面探路不小心發生了滑墜,另一名芬蘭的登山隊員困在7000多米時,失去神智,解開快掛往山下走了幾步就滾下山崖。

整個晚上,只有我還保持著清醒,其他隊員都躺在了地上發出痛苦的呻吟,我沖著他們喊「不 要睡覺」、「保持清醒」、「保持體溫」。第二天我們回到營地,許多人都嚴重凍傷,失去了手指腳趾。

  • 12.迦舒布魯姆I峰

2016年8月

7月嘗試登K2 失敗,便下撤轉戰到迦舒布魯姆I峰,兩個大本營離得很近,徒步一天即可抵達,隨後用了一星期登完了迦舒布魯姆I峰。

以前聽別人說起迦舒布魯姆I峰、II峰挺容易的,但迦舒布魯姆I峰有一個叫作 Japanese Corner 的像山坳一樣的岩石路段,其實很難,我們在惡劣天氣下硬著頭皮往上沖,令人欣慰的是一登頂天氣就放晴了。

  • 13.喬戈里峰(K2)

2017年7月

2015年6月,第一次登K2,遇上雪崩未登頂,整個登山季無人登頂。2016年7月再來K2,第一次嘗試沖頂便把路繩、氧氣瓶、個人裝備都運到了 7550米的3號營地,再次沖頂時發現營地的物資全部被深埋雪下,不得不再次放棄。

2017年5月底,到了巴基斯坦,原計劃是先登南迦帕爾巴特,隨後連登K2。我們在南迦帕爾巴特大本營修整了三天便開始沖頂,當年的恐怖襲擊事件還是令人有些不安。嚮導在選擇沖頂路線的時候犯了個錯誤,從6800米就開始沖頂,那兒到峰頂的垂直距離還有1300米!

好不容易到了7918米然後又返回6800米,用了43個小時,氧氣和體能都消耗殆盡,下撤途中又是險象環生。為了不耽誤 K2的攀登計劃,我們撤離了南迦帕爾巴特峰,前往K2大本營。從南迦帕爾巴特轉戰到K2用了10天。

K2的1號營地到3號營地都是冰岩混合的複雜地形,從C4沖頂的那段路也有難度,最後整個登山季只有我們一支隊伍登頂。

用了3年,終於登上了 K2,峰頂非常震撼,景色無敵。

  • 14.南迦帕爾巴特

2017年10月

最後一座8000+,究竟發生了哪些事兒,期待張梁回歸後的分享。

最新live課:

戶外首個專題live——戶外運動入門到精通(點擊報名,走向山野!)

擴展閱讀:

登山者羅靜和她的13座8000米

她從近萬米的高空跳了下來,創中國翼裝飛行最高紀錄

國人首例700公里貝加爾湖無人區重裝穿越,挑戰致命藍冰世界

他們剛剛開闢了迦舒布魯姆I峰西南壁新線路,曾為此死磕9年

------------------------------------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沁園春·漢拿山
登山運動可以藉助直升機嗎?在什麼高度之內是可以被接受的?
新人攀登哈巴雪山需要怎樣鍛煉,以及所需要的裝備有哪些?裝備最好具體點的,例如品牌?
珠穆朗瑪峰的環境有沒有人維護?遇難者遺體沒人回收嗎?
這是一項高危運動,卻屬於最熱愛生命的人

TAG:户外运动 | 旅行 | 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