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爸不是劉強東

1.

兒子在學校里碰到一件事,問我怎麼看?總結起來說的話,大概就是:怎麼安慰人,才不至於顯得自己過於虛偽?

最近,他參加了學校里的英語競賽,獲得了前三名,接下來他將代表學校,參加市裡的學生英語大賽。兒子入選了,他班上的英語課代表卻落選了。結果出來後,兒子想去安慰課代表,但最終,好像把對方惹得很不高興。

我問兒子,你是怎麼跟同學說的?

他說,「我勸他,你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這次你已經很努力了。」

兒子這麼說,難怪同學聽了會不高興。勸人怎麼能這麼勸呢?

2.

京東最近推出了一則廣告,文案的主題只有一個:你不必成功。這話聽起來沒錯,但總讓人感覺哪裡不太對勁。京東的出發點,也許是想表達善意的體恤。它想告訴為生活勞碌奔波的人們:你不必追求別人眼裡的成功,你也不必刻意成為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但這種表現形式能讓人買賬嗎?我看未必。

我想起高考前的那段時間,我精神壓力非常大,母親看我焦慮,她心裡也不好受。就在考前的那天晚上,我母親小聲跟我說,「要不咱就不考了吧?」

大學畢業後,我去了南方一座城市工作。起初工作並不順利,工資也常常不夠花。我母親從各個側面,千方百計打聽我過得好不好。記得那是個普通的周末,我在出租屋裡跟母親通電話,當我講完剛吃的海鮮自助有多奢侈後,她在電話那頭小聲問我,「要不咱回家吧?」

也許我無論怎麼編故事,母親都能聽出故事編得好不好。如今她有了孫子,她對她孫子也是一樣憐愛。

我平時對兒子的學習抓得很緊,對他的成績要求比較高,我希望他各方面都很優秀,將來讀名牌大學,工作收入能高一些。但我媽心疼孫子,每當看到我逼著孩子學數學、練英語,她總會說:「只要孩子以後能考上大學就行了,沒必要非得讀名校。」

我兒子在這方面,倒是挺明理的。他知道奶奶是心疼他,也知道我的高要求是為他好。雖然他奶奶老是跟他說,不要太辛苦,不要太努力,不要累倒自己,但我看他也並沒有因此而當真了。同樣的,雖然我要求他每次重要考試都必須進年級前十名,但他也會在複習間隙,偷偷玩會兒消消樂,我也不會真的覺得他學習不用功。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奶奶可以跟你說,你不必太努力?但你跟英語課代表說類似的話,就不太合適?

3.

脫離時代背景去理解一種思想,肯定無法做到正確和全面。同樣的,脫離具體的語境去理解一句話,本身也會造成歧義。

相信不少人都在這方面都吃過虧吧。自己明明對一個問題說了好幾個觀點,卻偏偏被人咬著其中一個,單拿出來歪曲理解,最後搞得自己百口莫辯。

兒子明明是想寬慰課代表的,結果別人卻以為是在諷刺他;京東的廣告,明明是想表達對上班族的溫情,結果卻讓人覺得立意先行,還有點矯揉造作。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一句話,都是帶著立場和傾向性的。

京東沒有立場去告訴別人,「你不必成功」。因為京東已經成功了,京東的劉強東也成功了,而他們的成功,恰恰就是世俗理解中人人都夢寐以求的成功,也是廣告中他們鼓動人們放棄的成功。劉強東背靠這種成功,來告訴月入一萬、房貸兩萬的工薪階層,「你不必成功」,你覺得他真誠嗎?

除非你跟對方處於相同的立場,你跟他之間具有「共情」,否則叫別人不要努力,本質上是在否定他人的價值。尤其當對方特別重視一件事時,你的「消極的」善意,對他更是一種傷害。

4.

那麼怎麼勸慰比賽失利的同學呢?我倒是覺得,安慰別人是沒有用的。這兩個孩子都不是學習上的弱者,不如讓他們一直靠成績來說話吧!

我提醒兒子,英語課代表的實力其實很強,在接下來的備賽過程中,不妨可以時常向對方討教、切磋,也能促進同學間的友誼。

再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求孩子「努力」,「成功」,「考名校」,對不對?不同的家長,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但在我看來,我仍舊要求兒子能更努力地去學習、去生活。我不是要求他去成為別人眼裡的成功者,而是希望他能通過學習,讓自己變得優秀,讓自己有能力去選擇想過的人生。這也是我們普通人,能對命運做出的最直接的干預了。

兒子,我是你的爸爸,我不是劉強東。我不喜歡偽善,所以我告訴你,你必須得努力。

—完—

本文素材由 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的厲害虎爸 >牛仔褲穿五天< 提供!

歡迎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 arhats500,這是三觀最正的育兒號了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江蘇省外的人都沒聽說過東南大學?
既然研究生如此苦逼,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還要讀研?
作為前體制內的老師,現在轉行到什麼行業了呢?有什麼經歷和經驗可以分享的嗎?
教育|范雨素和其媽媽的育兒對命運的影響
當下中國的大學中,輔導員的存在的價值有多大?

TAG:育儿 | 教育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