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麵包發太快?你可能忽略了面溫的控制
150℃-160℃ 麵包煥發最香氣味時的溫度
40℃ 最適合食用的麵包溫度
25-35℃ 酵母最佳發酵溫度
有人說,麵包的製作是由測量當天的氣溫開始的。麵包師們,一直在與「溫度」做鬥爭,麵糰溫度、發酵溫度、烤箱的溫度……把控好這些「度」,才能更好地控制麵包的品質。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掌握麵包製作中的這些「度」。
麵包新手容易忽略的問題之一就是麵糰溫度的控制。如果揉和的麵糰溫度過高,麵糰提前發酵,則很容易阻斷麵筋的生成,導致麵包組織不良。而如果冬天麵糰的溫度過低,則會發生麵糰發酵過緩,發不起來的現象。因此,控制麵糰溫度是麵包完美髮酵的第一步。
麵糰溫度控制法:標準面溫計算方法
通過材料溫度和室溫的控制,把控最終的麵糰溫度。利用以下公式,可計算麵糰溫度,或從預設好的麵糰溫度來計算出所需的液體溫度。
Do=(Wt+Ft+Rt)/3+FF ……計算麵糰溫度
Wt=3(Do-FF)-(Ft+Rt) ……計算水溫
Wt:水溫/液體溫度
Do:麵糰揉和完成時的溫度(預設)
Ft:粉類溫度
Rt:室溫
FF:摩擦係數溫度,一般使用攪拌機和面產生的摩擦溫度約為5-8℃。
例如:在製作台灣「四大天王」麵包——菠蘿包時,要求麵糰溫度為26℃,而當天台北的室溫是33℃,粉類溫度是18℃,那我們可以計算出需要的液體溫度:
水溫(Wt)=3*(預設麵糰溫度-摩擦溫度)-(粉類溫度+室溫)
=3(Do-FF)-(Ft+Rt)
=3*(26-8)-33-18=3℃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將液體溫度控制在3℃左右,才能揉出26℃的麵糰。
240要素法:快速水溫計算方法
大部分的麵包配方都會要求麵糰揉和完成的溫度為25-27℃,因此很多麵包師都會使用240要素法來快速確定水溫。這個方法是基於面溫25-27℃的前提下提出來的,即:
液體溫度=240℉-麵粉溫度-環境溫度-摩擦溫度
註:
2 這裡的溫度必須使用華氏度℉,而不能使用攝氏度℃,可以計算出來後,再將溫度轉化為攝氏度℃。
2 華氏度=32+攝氏度*1.8
2 攝氏度=(華氏度-32)/1.8
如台灣香蔥麵包,我們所需的麵糰溫度為25℃,在240要素法範圍內,麵粉溫度為18℃(64.4℉),摩擦溫度5℃(41℉),假設台北高雄室溫為30℃(86℉),則我們所需的液體溫度為:
液體溫度=240℉-麵粉溫度-環境溫度-摩擦溫度
=240℉-64.4℉(粉類溫度)-86℉(室溫)-41℉(摩擦溫度)
=48.6℉
=9.2℃
即液體溫度要控制9.2℃左右。
控制面溫和發酵溫度的方法
降低面溫:
在夏天室溫比較高的情況下,面溫控制不好,麵糰往往會提前發酵,可用以下方法降低面溫。
1. 冰凍所有原材料(麵粉、黃油等)
2. 攪拌桶外綁上冰袋降溫
3. 使用接近0℃的水
4.降低室內溫度
室外:30℃
室內:24℃
提高面溫:
1. 使用溫水融化酵母(注意溫度不可超過40℃)
2. 打開暖氣提高室溫
控制發酵溫度:
麵糰的發酵環境溫度,決定了發酵的好壞,如果發酵太快,我們很難控制發酵時間,容易發酵過頭,導致麵糰塌陷。一般一發最佳溫度25-27℃,二發最佳溫度為32-35℃。可利用以下方法控制發酵溫度
1. 調整室溫發酵
2. 利用發酵箱發酵
合理利用溫度計調整溫度
成熟的麵包師,即使經驗豐富,在麵包製作中仍然會常常使用溫度計控制麵包製作各個環節的溫度,避免誤差。麵包製作,看起來是粗狂的流程,其實處處隱藏著細緻。用不同的溫度計,幫助你測定麵糰溫度,控制麵糰發酵。
1. 電子探針式溫度計
溫度範圍:-50-300℃
作用:測量液體、粉類食材的溫度,麵糰發酵溫度
特點:電子式更精準,反應靈敏
2. 掛壁式溫度計
溫度範圍:-30-50℃
作用:測量室溫
特點:酒精溫度計,穩定度高
3. 烤箱溫度計
烤箱溫度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決定了麵包烘烤的效果。長時間低溫烘烤,麵包皮厚;而烤箱溫度太高,面 包外部焦黑而內部容易不熟。大部分家用烤箱,溫度都有一定的偏差,有些甚至超過30℃以上,烤箱溫度 計,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你的烤箱溫度,事半功倍。
溫度範圍:50-280℃
作用:測量烤箱溫度
特點:耐高溫,溫度有±2-5℃的偏差,反應有延遲
學會管控麵包的溫度,製作出更美味的麵包吧!
想要第一時間知道不藏私菜譜和更多麵包知識,歡迎關注!
原文首發在公眾號:不藏私麵包匠人(id:linyuwei201706)
推薦閱讀:
※為什麼牙縫裡的肉味道很像屎?
※只用化學藥品勾兌,而不經過發酵,可以製作出口感、成分等與正常的白酒相似的酒嗎?為什麼呢?
※沒有發酵箱,我該怎麼控制麵糰的濕度?
※想要一早吃到自製麵包,就靠冷藏發酵法!
※乳酸菌、發酵乳、優酪乳、復原乳到底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