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昏招頻出的蘋果

一、重壓之下,昏招頻出

二十年前,中國足壇名宿徐根寶發明了一種「搶」「逼」「圍」的戰術,在當時的中國足壇名震一時。這個打法的理論依據是:無論一個運動員如何優秀、技術如何出眾,只要你給他施加足夠的壓力,他一定會犯錯誤的。因此,在搶逼圍的戰術指導下,亂拳打死老師傅,徐根寶的團隊亂中取勝,「謝天謝地謝人」成為他最後的絕唱。

今天的蘋果面臨的是同一個局面。

在IC設計領域,高通公司和三星公司通過專利官司和不斷更新換代的晶元頻頻向蘋果公司施壓。

在手機消費市場,安卓平台的兄弟們輪番向蘋果發起攻勢:

小米、華為、三星等廠商,在高端機市場四面出擊,在不同的消費市場推出不同的產品款式,在不同的地域採用不同的消費策略,在不同的人群採取不同的宣傳文案。高端市場不斷被安卓兄弟們殘食。

在技術革新方面:

蘋果還在想全屏怎麼玩呢,小米第二代全屏手機Mix2就趕在9.11這天碰巧發布,劫了蘋果次日的胡,讓蘋果的秋季發布會變得黯然失色。

蘋果前腳宣布自己推出一個CoreML,支持機器學習,華為後腳就推出了麒麟 970 晶元,新的架構同時發揮CPU/GPU/ISP/DSP/NPU 的性能,更有意思的是乾脆直接將機器學習的演算法集成到晶元—— 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計算單元。讓蘋果之前鋪墊的CoreML猶如雞肋。

。。。

在種種壓力之下,在既定的2017年9月份的發布會現場,蘋果終於露出了早已泄密的產品策略,一個首尾難顧、捉襟見肘的產品策略:

先是偏低端的iPhone8,這個本應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年版本,在小米搶先截胡發布Mix2的光芒之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關鍵是這款產品在這個時間窗口的定位非常尷尬:

1】首先,iP8不再一個裝逼利器;這個減分項,消滅了一些裝逼需求,因為以這逼裝的有點不合時宜,帶上套人家還以為你撿了二手iP6呢;

2】品質優勢不再明顯,以這個價格配這個品質,跟其他廠商相比,已經沒有性價比上的優勢了;

對銷量和市場有什麼影響呢?

蘋果手機的用戶可以分為:

1】正常的功能性需求;他們價格不敏感,iPhone對他們來說,僅僅是品質更好的一部手機而已;

2】果粉的標籤需求;他們可能是數碼迷,長期追蹤蘋果產品,以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前沿的科技工具為榮;

3】搖擺人群A類:iPhone對他們最重要的需求是裝逼,或者是通過使用iPhone這樣的產品來奠定自己的生活信心和存在感,不是iPhone,也會是其他;

4】搖擺人群B類:iPhone邊緣人,從眾心理,無所謂iPhone,或者小米華為,那款被安利的厲害,那款就可能接受,那款性價比高就接受那款,這裡的性價比,包括了功能需求、品質需求和一定程度上的面子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3】和4】類人群會受到衝擊,他們是價格敏感者,到底能掉多少市場份額,取決於友商的努力。

而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大家已經紛紛表示:

iPhone6還可以再用一年

然後是iPhoneX,這塊歷史上最貴的iPhone手機,其實就是真正的iPhone8,滿足iPhone8應該滿足的幾項特徵:

1】裝逼,產品外觀有明顯的特徵,一望便識;

2】功能上,有利器,有差異化,面部識別、攝像功能還是領先的;

但是這個將近萬元的價位讓3】和4】類人群望而卻步,不得不思考一件事:這逼裝的值不值?要不要換個其他方式裝。

總之,蘋果在2017年的產品策略,不知是在什麼樣的頭腦風暴中刮出來的,讓搖擺人們,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要麼,遲疑之後忍痛入手;

要麼,痛定思痛之後,改換門庭;這時候,需要小米、華為、三星多給他們一些購買的理由。

那麼會產生什麼樣的市場後果呢?

中國市場,在眾多如狼似虎般對手的強逼之下,蘋果公司有很大的概率,在2017到2018年度之間,一個本應屬於強勢發力的大年版本中,繼續保持去年的頹勢,保持負增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智能手機市場,一旦頹勢出現,就很難逆轉,而這一頹勢一旦從中國區擴散出去,波及到其他市場,那麼蘋果將迎來冬天。

二、除了AR,乏善可陳

蘋果一口氣推出了很多功能,但除了AR之外,其他的功能就是乏善可陳。

AR的強大之處在於:

1】功能之強大

  • 動作捕捉:

具備快速穩定的運動定位,從官方給出的資料可以發現整個定位非常穩定且準確,說明精度很高,桌面的特徵並不算豐富,說明魯棒性很好,最後渲染的Demo模型很複雜,但是感覺很流暢,說明實時性和演算法能耗都深度優化過。

  • 環境理解:

環境理解包括對平面和邊界的估計,對圖片中形狀的理解。還有尺度估計,這個就非常厲害了,因為單目是無法解決尺度問題的,雖然視頻里沒有展示,但是如果真的解決了尺度問題,說明蘋果在IMU和視覺融合方面做了非常先進的工作,而且工程化的非常好,很期待這個功能的實際體驗。

  • 光線感知:

使用手機的環境光感測器,感知環境光照情況,對應調整虛擬物體的亮度、陰影和材質,讓其外觀更加逼真。

2】平台之開放

AR對各個開發平台或引擎的支持,這與蘋果的一貫策略不同,說明了他的戰略意圖。更說明蘋果謀劃AR這點是蓄謀已久、野心勃勃。

3】門檻之低淺

因為是單目解決方案,因此蘋果iPhone5以上的手機全都支持,一下就讓AR的用戶從萬級躍升到億級。

三個強大指向了蘋果未來的AI戰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當別人在追逐技術的時候,蘋果在追逐標準和體系,當別人開始追逐標準的時候,蘋果已經開始追逐生態莫子的構建了。 蘋果已經集足了AR生態所需要的一切:

AR演算法;

AR平台;

還有別人都缺的現成流量分發平台——App Store。

邏輯是這樣的:

AR演算法、AR平台都不足以形成門檻,關鍵在於生態,而App Store就是這樣的孵化器:AR+App Store平台上,蜂擁而入的開發者、功能豐富的應用,源源不斷的用戶,更重要的是已經有錢在澆灌著這個體系。唯有健康良性的錢循環,才能源源不斷將這個生態系統給澆灌出來。錢的從用戶的口袋流入平台,再流入應用,再流入開發者,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和更多的錢。

跟其他的巨頭相比,蘋果就是「咬人的狗不叫」,穩紮穩打的務實做法但不失靈活的策略。而不需要在硬體平台上另起爐灶。通過這個策略,蘋果就在AR這個領域實現戰略級的彎道超車,一騎絕塵。具體而言,蘋果務實的利用現有的AppStore生態體系,就完全可以將AR的生態體系孵化出來,可謂一石三鳥:

1】扭轉AppStore流量結構固化App階層固化的頹勢;增加AppStore的活力;

2】增加AppStore的營收能力;

3】藉機孵化AR生態。

對我們的影響

1】產品設計

AR對遊戲的影響最明顯、最直接,為遊戲的設計與玩法注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

應用類,AR維度的增加讓教育類、培訓類、工具類、裝修類的App不僅有了新的視角、新的玩法。即便是在成熟的社交、理財、地圖導航類App,也極有可能改變產品的體驗與玩法。

2】流量運營及ASO

今日推薦的榜位上少不了AR的身影,無論是不是蘋果想突出AR,但就AR的本質——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就增加此類App的新穎度、新玩法,以及在藝術上的創新;

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搜索的排名,有內購又有AR新玩法App將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搜索結果頁中;

更詳細的說明,我們將單獨開一期專門介紹AR、推薦、搜索結果之間的關係與玩法;

三、AppStore媒體化的趨勢明顯

過去的AppStore的定位跟Google之前的口號一樣,下(載)完就滾。AppStore強調是效率,用戶發現和找到App的效率。

然而,蘋果發現用戶滾蛋之後,竟然不回來了。

一方面是需求得到了滿足,必用的App都下載的差不多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曾經長在AppStore之上的App,自己已經變成了生態,比如微信,小程序和公眾號就像一個個App,像黑洞一樣將用戶的時間吸光。

於是,蘋果就要改變策略。

AppStore媒體化,AppStore頭條化,其目的首先在於增加用戶打開AppStore的頻次,然後是延長用戶駐留AppStore的時長。

媒體化中有一個核心問題,媒體化的卡片(Today中的卡片)跟App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想像力開始的地方。

卡片與App的關係之一在於:降低閱讀門檻,理解門檻,使用門檻。。

卡片與App之間的關係,就如同題圖跟文章的關係,書評跟書籍之間的關係:

如果沒有書評這樣的媒體,我每年可能購買的書籍大概在30-50本之間;但是由於書評的存在,我每年的購買量可能就到了100-150本,然而我可能每年看過的書評可能超過了500本。

同理,假設我們現在每年在AppStore上每年新增下載的App是30-50個;由於卡片的存在,那麼我們每年新下載和購買App的數量可能就超過100個,而我們每年閱讀的卡片超過了500個。

以我自己的閱讀為例,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挺出名的書商叫做湛廬,他們最大的本事就是通過運營書評、書摘,將書籍的內容通俗化,抽象出最重要的、最勾人的賣點。

每次我看完書評就想買,買完之後一度就後悔,因為書評中的內容已經把書籍涵蓋了,書中的內容對我再無新意了。可是下次我讀完書評之後依然被勾引的去下單購買,然後再次後悔,周而復始。

這就是媒體化的作用!App的視頻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

蘋果的改變對行業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其他的應用商店不出意外也會如法炮製,紛紛打起卡片和降低閱讀門檻的主意。

事實上,在6月6日蘋果公布AppStore新的解決方案之後,就有不少同行在尾隨,比如安卓上的小型應用市場——魅族。

一旦形成行規,那麼對整個運營人員的結構或者能力結構又提出新的要求:

不僅具有數據分析、使用工具等基礎的理工科能力,還需要具備文科生的能力,具備寫的了段子,編的了劇本,玩的了數據,撩的了用戶的複合人才。

四、ASO呼喚新玩法

作為互聯網從業者、App產品的運營者,已經意識到一個問題,過去的積累的ASO玩法,什麼積分牆、刷榜、刷詞、機刷都要過時了。時代呼喚新的玩法。

量江湖後續將就每個專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實踐,草擬的專題如下:

  1. iOS11改版之後,AppStore獲量的遊戲規則發生了哪些變化?
  2. 重新定義ASO,ASO不僅僅是刷詞打量、積分牆,而是一套綜合解決方案?
  1. iOS11中蘊含了蘋果在人工智慧、AR方面的哪些企圖?
  2. 如何迎合蘋果的AR、AI戰略,搭上蘋果的流量順風車,產品和運營要做哪些改變?
  1. 20%的流量將流入ASM,ASM到底是怎樣改變AppStore的流量格局的?
  2. ASM實操入門,如何在繁瑣的蘋果賬戶體系中建立一個合理的投放組合?
  3. ASM和ASO的核心都是選詞,二者有何不同?
  4. ASM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
  5. 美國的ASM的紅利期維持了6個月,在中國如何優雅的吃到ASM紅利?
  6. 如何防止競品惡意點擊ASM的廣告,這裡有全部的解決方案。
  7. ASM的高級篇:如何控詞調價
  1. iOS11的截圖改為視頻,而且自動播放,視頻對用戶的轉化率影響如何?
  2. 如何避免視頻製作的哪些坑?
  1. 蹬鼻子上臉的評論,影響的不只是詳情頁轉化率!
  2. 從刷評論到運營評論,iOS11到底發生了什麼的變化,讓評論提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1. 在AppStore逐漸媒體化的趨勢下,今日推薦跟精品推薦有何不同?
  2. 每日推薦是如何從一周一薦改為一日一薦,對流量格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3. 如何獲得【今天】推薦位,將變成ASO的必殺技能,這個技能包含哪些內容?
  1. ASO怎麼干,數據說了算——淺談數據分析在ASO的應用
  2. 自然語言的分詞演算法與大數據,隱藏在ASO和ASM後邊的是人工智慧演算法。

請各位師友一起參與討論。


推薦閱讀:

Macbook Pro 和 iPhone 哪個聽歌音質更好?
如何評價 ZEALER 發布的 2016 年度十佳手機榜單?
從數據遷移到處理舊 iPhone,這份換機指南都幫你想好了
如何看待「當你在換蘋果手機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家」?
哪些極簡又不失品味的 iPhone 6 / 6 Plus 手機殼值得推薦?

TAG:苹果公司AppleInc | iPhone | AppSt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