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兩次信息不對稱的談判
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在戰場上都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戰爭雙方統帥都處於抓瞎狀態,最後談判也出現了戲劇性的結果,一次是宋朝的宋遼戰爭談判,一次是明朝的萬曆朝鮮戰爭談判。
宋遼之間以燕雲地區領地爭端(前朝石敬瑭的歷史遺留問題)打了幾十年的仗,在最後一次戰鬥後,宋遼雙方都覺得對面具有壓倒性優勢,再不認慫自己就會慘敗,於是雙方都很爽快的簽訂了澶淵之盟。
遼軍的形勢是孤軍深入,主將蕭撻凜又被伏駑射殺,導致士氣大挫,軍心厭戰,而且宋將王超十萬大軍在背後虎視眈眈,如果和宋真宗親帥的大軍合圍兩面夾擊,則遼軍很可能會全軍覆沒。
而宋軍這邊形勢也不比遼軍強,宋真宗御駕親徵到澶州,集中兵力與遼軍相持,卻不知道蕭撻凜死了,最致命的是宋真宗下詔讓王超派兵會合,結果王超根本不聽指揮,一直按兵不動,而自己直接面對的遼軍兵力佔優,如果遼軍突破澶州,就直接危及到都城開封。
雙方都求和心切,很順利的簽了盟約,史稱澶淵之盟。這場盟約很體面的結束了雙方四十餘年的戰爭,換來了近百年的和平,達成了雙贏結局。
還有一次是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發兵攻佔朝鮮,明廷率兵入朝增援。日軍節節敗退並以求和名義談判。結果明朝使者沈惟敬和日本使者小西行長倆人都是超級大忽悠,在他們的完美配合下,都把自己的統帥給忽悠了,都覺得對方已經認慫服軟,到最後受封時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明朝這邊派沈惟敬去和日本方面談判接觸,日本明明戰況劣勢,豐臣秀吉卻認為明朝戰敗,自己戰勝了,獅子大開口提出中方不可能實現的嫁公主、通商、割讓朝鮮四道、派人質等七項議和條件。根據大明傳統,這幾條肯定沒戲,但沈惟敬卻滿口答應,回去絕口不向朝廷提豐臣秀吉這七項議和條件,反而說豐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稱臣,後來還偽造了日本降表遞交上去欺騙朝廷。
日本也派了個使者小西行長來和明朝接觸,明朝的兵部尚書石星提出議和三大條件,一、日本必須限期全部撤軍回國。二、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但不允許日本入貢。三、日本必須盟誓,永不侵犯朝鮮。日本使者小西行長也是滿口答應,回去之後也把豐臣秀瞞的死死的,偽稱明朝主動乞求和平,承認他為大明王,管理日本和朝鮮,跟萬曆平起平坐。
最後明朝開開心心的派出特使冊封請降稱臣的豐臣秀吉為日本王,豐臣秀吉也開開心心的等著戰敗求和的明朝特使承認他為大明王。結果受封儀式詔書讀到一半時,豐臣秀吉才發現不對勁了,憤怒的大吼:「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我當王還用你們來封?)
接著萬曆朝鮮戰爭又打了兩年,日本侵略者終於被趕回日本。此戰導致豐臣秀吉元氣大傷,實力垮台,被德川家康所滅,日本進入幕府時期。而明朝遼鎮精銳損失嚴重,無力進剿後金力量,只能坐視努爾哈赤日益強大。和澶淵之盟不同,萬曆朝鮮戰爭的和談造成了了雙輸的結局。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歷史貼吧袁崇煥吧和毛文龍吧之爭?
※朱元璋滅元時的騎兵哪裡來的?
※崇禎四年至六年陝西戰局(二)
※為什麼我覺得萬曆朝鮮戰爭明軍被日本爆的挺慘的??
※身未動,心已遠,我們去明代的山水裡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