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並非「世間法」
註:本文在前年首發於「大地之子」微信公眾號。作者:何常明
本文因不忍心而作,自從當年開始閉門研究,已有近10年沒寫文章了。因為世人對儒家誤解深重而不忍不說。本文不作深論,也並非為了評斷儒佛兩家之高下,只想澄清世人對儒家的一些誤會。
很多人說儒佛兩家是相同的,他們是實用主義者,並不關注文化本身,因此對兩家都沒有深入領會。
儒佛二家既相通又相異。相通處,不容否認;相異處,不容混同。不相通不足以致廣大,不別異不足以盡精微。
佛家經典中多有「苦」字,而儒家經典中沒有「苦」字,《論語》開篇第一句便是「樂」,此樂非世俗之樂,而是天地萬物一體之樂。
佛家有出家之說,儒家有齊家之義,絕不能出家,一個人若出家則絕非儒家。
佛家不論政治,而儒家必須關切政治,不關切政治絕非儒家。
佛家說不執著,儒家既「毋固」又「擇善固執」。
佛家說無善無惡,儒家說無聲無臭而至善。
佛家說眾生平等,儒家在萬物平等中又嚴守人禽之辨。
佛家談明心,儒家談明德。
…………
看到以上差異,很多人會誤解,以為儒家是世間法,很多人認為儒家僅僅是倫理道德社會政治。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儒家有極圓滿的宗教精神。
儒家沒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分別。詩經云:「明明上天,照臨下土」,世間不是平鋪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孤絕的而是與天地貫通的,是神聖上天絕對貫注與絕對關注之下的世間。儒家以天地萬物皆是生生不息一體之流通。天地萬物一體之生生不息,即孔子所說的「仁」,即人之本性。明朝聖哲王陽明在《大學問》中說:「當我們突然看到孩子將要掉入井裡時必有怵惕惻隱之心,是因為我們生生之本性與孩子是一體的,孩子還與我們同類,當我們看到鳥獸之哀鳴必有惻隱之心,是因為我們生生之本性與鳥獸是一體的,鳥獸還是有生命的,當我們看到草木被摧折時必有憫恤之心,是因為我們生生之本性與草木是一體的,草木還是有生機的,當我們看到瓦石之毀壞必有顧惜之心,是因為我們生生之本性與瓦石亦是一體的。(註:依古文而略加改動)」
宋朝朱子說:「天地以生物為心,人心以惻隱為本」。上天有好生之德,此惻隱之心並非世俗所理解的同情心與愛心,它是天地萬物一體貫通之「獨一性」的發端,是創生萬物之「至真」生機的彰顯,是主宰萬物之「神」的命令。因此,此惻隱之心即「獨一真神」之命。其本身就是超越苦樂之至樂,超越善惡之至善,超越生死之永生。若論解脫,它本身就是解脫,外此而再求解脫便是束縛;若論聖潔,它本身就是聖潔,外此而再求聖潔便是染污,若論信仰,它本身便可信仰,外此而再求信仰便是迷信。之所以信,是因為反己體察自己確有此惻隱之心;之所以仰,是因為此惻隱之心與上天好生之德無二無別。
儒家看世間,有「世道」與「世俗」之說,所謂「世道」即此世間是天地生生之道貫注主宰之下的世間,是神聖的世間,非凡俗的世間。從天地生生之道看,父母乃生生之源而自然親敬,兄弟乃生生同源而不忍分離,夫妻共盡生生之責而不容不敬,孩子關乎生生之後世而不敢私有,蒼生乃生生一體而不忍捨棄。只有當人不認世間為神聖,而僅以物質為宇宙,以肉身為己時才會俗,只有當世間無道時才會有「世俗」——
身本是「道成肉身」,本該「肉身成道」,卻「肉身當道」。
心本是宰物之天心,本該「形為心役」,卻「心為形役」。
家本是血脈相通之家,本是生機一齊煥發之道場,卻是彼此爭鬥之戰場。
官本是為生民立命之道義團體,卻變為戕害民命之盜賊團伙。
國本是聖賢祖宗道統流貫之華夏,卻變為辱聖背祖惡俗之夷狄。
天下本是上天主宰臨照之下,卻變為物質堆積之倉庫。
天地生生之道貫通萬物,心是天地萬物一體之心,性是天地萬物一體之性,身是天地萬物一體之身,憂是天地萬物一體之憂,樂是天地萬物一體之樂,因此,道必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在身心家國天下一齊顛倒全面變質之下,人在其中,苦不堪言,有人麻木,有人出離。儒家敬遵上天好生之德,拒絕麻木,不忍出離。真真切切的盡此天德於身便是修身,真真切切的盡此天德於心便是正心,真真切切的盡此天德於家便是齊家,真真切切的盡此天德於國便是治國,真真切切的盡此天德於天下便是平天下。 因此,儒家非「入世」而是「救世」,「救世」中又有「出世」。
天地生生之道,貫乎萬物之中又超乎萬物之上,有的人只能在萬物中而不能在萬物上,有的人只能在萬物之外而不能在萬物中,儒者既能貫乎萬物之中又能超乎萬物之上。以「頂天立地」論,有的人只「立地」而不「頂天」,有的人只「頂天」而不「立地」,儒者則「頂天立地」。儒者人貌而天心,既貫通天地又擔負天下,因其有天下之憂,故有通天之樂,因有通天之樂,故雖憂天下卻不被天下所累,這可以說是儒家之「出世」。 儒者頭上有蒼天,心中有蒼生。儒者雖擔負天下,但其根在天,世間萬有皆不能動其分毫。因此儒者雖擔負之重,卻無絲毫負擔。而世人因為不知天命,沒有擔負天命的自覺,因此才覺得世間責任是莫大的負擔而想離,但責任是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有擔負則無負擔,有負擔則無擔負。
作者:何常明,十年前開始關注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因此捨棄前作,開始獨自研究。現主要研究儒家和三民主義。多年來,除研究外別無它事,現在主要通過寫文章來闡明儒家義理,並在「山人品書」公眾號發布書評。
推薦閱讀:
※姚中秋為什麼從自由主義轉變為儒家?
※為什麼日本比韓國強?
※你如何定義「儒」?
※哲學交流(4):從孟子「萬物皆備於我」說理、心分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