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學習,其實是教育變革的前奏
關於現有教育制度
關於我國的教育制度,其實一直被國人所詬病,而其中很關鍵的一環高考,也遭受著各種指責。比如每年都有人爭論,為什麼北京的學子,較低的分數就可以進入清華北大學習,而外省的學子,要高上一兩百分才能獲得這個機會。
作為教育體制的「受害者」,我曾經也有過諸多抱怨,但接觸的事物多了之後,突然發現我國的高考真的是太公平了,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找不到比高考更加公平的制度了。
以前還抱怨過,為何不推崇素質教育,喊著讓學生減負,回家少做作業,但作業卻越來越多,這是多麼的不合理。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感受到,如果真的實行所謂的素質教育,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判標準,那普通家庭的孩子,真的是難有出頭之日了。
我們有些國人總覺得國外好,可我們看2017年的留學生數據,如今絕大部分留學生,都不再想呆在國外工作,還是希望能夠回國就業。
而國外的大學呢,美國著名的常青藤盟校,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優先招收校友的子女,這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
雖然我國的高考制度有不少的弊端,但不管如何,高考還是很多普通、落後家庭的學子,突破階層的有效途徑。
新時代的學習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來源於認知,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來諸多朝代,只允許貴族讀書學習,這些都是希望使用愚民政策,讓人民處於低的認知緯度,以便於更好的統治。
而當下我們人類的階層由於認知,分化又再次凸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今世界的變化速度,比之前快了N倍,我們的學習方式需要發生改變。
而眾多改變中,突出的兩點為:碎片化學習和終身學習。
以前我們學習一個概念,可以管一輩子,而現在卻不同了,同樣一個詞語含義不斷在發生變化,比如說「無人機」三個字,現在給不同的人看,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越來越多的概念需要不斷更新,尤其是一些新出現的未知詞語,比如IP、比如彈幕,說給我們的父母聽,大半都不知道何意。
而如今的學習,不是像以前在教室里,通過幾十節課,完成一門學科的學習,而是開始通過一篇文章,通過一節微課去進行學習,用公交地鐵、早起睡前這些零散的時間,進行信息的吸收,再通過自己的思維框架,轉換成自己的知識。
變革
此前很多人,把大學作為學習的最後一站,離開校園,就自認為會遠離學習,其實這不過是另一段學習之路的新開端。
大學裡的知識,已不足以具備,我們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生存的更好,AI的浪潮已經開始襲來,諸多工作被替代已經是毫無懸念的事情,如何做到不被機器替代,就需要我們跟上時代的節奏。
每天保持學習可能對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作為大學生、剛進入職場的人士而言,大家是幸運的,因為你們只需保持自己現有的學習能力就好。而年長者,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努力,去撿起學習的激情。
我之前聽華為的高管分享,任正非別看年紀不小了,可心態卻相當年輕,前不久還在看《歡樂頌》;而巴菲特被好友稱為長著腳的書櫥,這些值得我們學習之人,都在終身進行學習,不斷獲取外界新的信息。
父母請不要繼續欺騙自己的孩子,說著好好讀書,爭取考個好大學就輕鬆的假話。正是這些從小的影響,導致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盡情的釋放自己的天性,完全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要知道學習的終點不是大學,而是我們離開世界的那一天。
最後請大家學會建立多維度的學習框架,擴大自己的學習範圍和領域。
比如我自己演講能力中等偏上,對職業規劃的理解中等偏上,關於校園市場的運營能力中等偏上,但疊加在一起,針對大學生做職業規劃方面的演講,我就有一定的話語權了。
請記住並踐行,通過學習提升認知,增強碎片化學習、終身學習、多維度學習的能力,將有助於我們的長遠發展。
作者孫凌,連續創業者,認證生涯規劃師,每天分享所思所想,歡迎微信關注公眾號:創業者孫凌
推薦閱讀:
※碎片化時代的學習
※文化:沒文化有多可怕?
※別讓碎片化學習把你拖向深淵
※碎片化學習效果怎麼樣?
※【乾貨】ARK如何做產品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