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印度婚禮聊聊漸漸淡去的「儀式感」
你有多久沒有很認真地出席過一場婚禮了?
你的節日慶祝方式是否已近簡化為了發紅包、搶紅包、吃飯?
昨天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那些還能讓你銘記在心的故事是為什麼?
許多天以前,我應朋友的邀請去參加了一場印度婚禮。說實話,新娘和新郎我都不認識。參加婚禮的初衷只不過是出於對文化的好奇罷了。更直接的的說法是,對我而言,這更像是去參加一次「文化活動」。
印度婚禮的時間選擇和中國一樣是很有講究的,有專門的祭祀會為新人挑選吉日。除了吉日之外印度人還要挑選吉時。一天當中會有兩個或三個時段是特別好的,婚禮多選在這些時段進行。
在新郎到來之前,新娘會在屬於自己的房間中等待。親朋好友在這個房間里向新娘送上祝福,遞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房間說是休息室更像是攝影棚。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們都會一一和新娘合影,留下這珍貴的瞬間。
前來參加婚禮的人都是盛裝出席。女士們都身著印度傳統的紗麗。男士或是西裝筆挺,或是穿著印度傳統的長袍出席。即便是稚氣尚存的小朋友,也是「正裝」登場。在一場婚禮上,沒有人會隨意穿著而來。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即便是送上祝福也應該表現得莊重而真誠。
新郎的花車駛入新娘家裡時,人們吹響手中的螺號,迎接他的是新娘一方的女性長輩。下車前,新郎要吃下長輩們餵給他的甜食。這種來自長輩的甜蜜祝福也預示著新人婚後生活的幸福甜蜜。
新郎下車進門前,一個滿載聖物的盤子被端到他的額頭前,以此祈求神賜予吉祥和祝福。新郎新娘在儀式開始之前不能見面,只能分別待在自己的房間等待。當然,這期間,親友們會絡繹不絕地到來,和他們聊天、合影,分享婚禮的喜悅。
晚上十點半左右,新娘在父親和親友的陪伴下來到舉行婚禮儀式的房間。新娘用樹葉擋住自己的眼睛,然後坐在凳子上,由兄弟或朋友抬到新郎身邊。新娘被抬著繞新郎轉圈,之後才能拿開樹葉,兩個人才能四目相視。兩個人把自己戴著的花環取下,並帶給對方。一個年紀大的人會在旁邊一直說吉利的話。
交換好花環後,兩個人一起走向婆羅門祭司準備好的祭壇,完成婚禮最重要的部分。
新郎新娘對視而坐,婆羅門祭司將兩個人的手用花環綁在一起,然後開始禱告。
新人的衣角被綁在一起,然後饒著火塘轉七圈,意喻「喜結連理,七生七世不離不棄」。
每轉一圈,祭司會念誦相應的經文。新娘會用腳把一塊象徵「困難」的石柱向前踢開,預示二人將一同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攜手同行,無所畏懼。
之後,新娘新郎一同把米花撒入火盆中。以此感謝火神作為他們婚禮的見證人。
最後,新郎在新娘的發間畫上一抹硃砂,二人成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友情提示:沒有入洞房這一步,因為根據傳統,這是婚禮第二天才能做的事。
整個婚禮儀式在一種莊重而喜悅的氛圍中進行。婆羅門念誦的經文,長輩吹響的螺號,親朋好友和新人的笑聲。所有的傳統被遵循和繼承。所有的儀式都提醒著人們,這個時刻是多麼的神聖而與眾不同。從此,兩個孤獨的靈魂找到了生命中的彼此,他們將用彼此的溫度照亮對方,溫暖對方。這團生命的火將七生七世不滅。
從婚禮回來,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這些儀式,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從出生到離去,沒有停頓,一口氣走到頭。沒有什麼會顯得特別,也沒有什麼值得去珍惜,也不會有什麼值得記憶和留戀。
印度人的一生有六個必不可少的儀式,吃第一口米、起名字、成年(聖線授予)、學成畢業、婚禮以及葬禮。即便在西方文化成為主導的今天,這些儀式依然被很好地傳承。
儀式不是簡單的「活動」,也不等同於繁文縟節。他要求的是人們給予一件事情的感情投入。儀式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符號,他提醒著我們一段旅程的開始與結束,讓我們感知著自己生而為人的變化與喜悅。而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足夠重視,對生命足夠尊重。
(文中照片版權歸 作者所有,使用請徵得作者同意)
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每天給自己的一個微笑
認真地做早餐,認真地閱讀
只有當你為生命投入情感時,
她才值得你留戀
本文為印度通編輯部原創作品,轉載自時差兩個半,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註明出處),免費平台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書面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於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sME5nZU8zRWJiQVNyYWtiOXhhR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房子自己買,彩禮就一萬,到底要不要結婚?
※結婚前男方家全款買的房,寫的男方母親的名字,有什麼不妥嗎?
※像楊石頭,李敖,竇文濤這樣的好男人要麼沒結婚,要麼很難找到真愛?
※這7處小錢如果你咬咬牙省了,整場婚禮立馬降檔次
※兩個人就快要結婚了,男方其實並沒有給什麼,但是男朋友覺得自己媽媽給的已經很多了,詳情在裡面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