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早寒武紀大滅絕

正如多麼漫長的生命線也終有截止的時候,在早寒武紀占絕對地位的三葉蟲在「龍王廟階」的末期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挫折。這次挫折在地層中的反映,就是之前繁榮的萊德利基類消失了,在相當厚的沉積物里極少有化石發現。下一次的化石富集層中,又是面貌完全不同的三葉蟲。

——也就是說,在「龍王廟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

題圖節選自袁金良教授的《黔東南早中寒武世凱里組三葉蟲動物群》。在這次滅絕中,早寒武紀的三葉蟲代表萊德利基亞目基本全軍覆沒,褶頰蟲類開始興起。在中國發現的早寒武世三葉蟲,,共34科,到了滅絕結束時消失了20科。其中作為早寒武世的重要研究地區西南地區,20科三葉蟲滅絕了17科。(袁金良等,2002)

現在普遍認為,在早寒武世晚期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海退事件。兩極冰川面積擴大,導致海平面下降。早寒武世的傳統經典地區 西南地區,由原來的淺海相變換為瀉湖相沉積,發育了單層厚達12米的石膏和大範圍的白雲岩。代表當時海水的鹽度極高,已不適合生物生存。但三葉蟲畢竟不是紮根的植物,「蟲」挪活樹挪死,在華北地台邊緣和斜坡區依然有相當種類的三葉蟲生存下來。

如果就這麼結束也就算了,也不過是一種區域性的滅絕。但是三葉蟲的命運啊,要靠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前面說到兩極冰川擴大,總有要縮小的時候吧?縮小就壞了事了。

首先融化的水匯入海洋,按照「熱漲冷縮」的道理,新的海侵區是之前的溫暖的海水,而原來的淺海是剛剛融化的冰水......

用圖來解釋下吧:

那一刻,從大洋深處而來的死神帶走了所有的萊德利基——淺海的生態系統被從大洋深處的有毒涼水搞亂了,生產者不能適應新環境,消費者跑的再怎麼快也免不了那一秒的到來。

有趣的是,奧陶紀末期的那次把三葉蟲拉下神壇的赫南特階大滅絕幾乎就是早寒武世滅絕的翻版。關於那次滅絕,可以去微信公眾號:山科地學研究院 查看《冬與夏之歌》。奧陶紀|冬與夏之歌

正如鳳姐所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萊德利基讓出的廣大生態位被新興的褶頰蟲和掘頭蟲類瓜分佔據。在短暫的沉寂後,經過了中寒武早期的復甦、輻射期,三葉蟲終於再次走上了繁榮的道路。

這,就是下次的故事了......(趕快捂臉跑。。。゛(ノ><)ノ)

參考資料:

1.袁金良等,2002,《黔東南早中寒武世凱里組三葉蟲動物群》,61;

推薦閱讀:

如果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歐亞大陸被海水吞噬三分之一,那時候世界的版圖是什麼樣的?
如何看待獅身人面像建於1萬年前的說法?
先有火山還是先有火山爆發?
地質專業轉行可以做什麼?現在搞地質沒什麼項目做了,想轉行
將世界全部的陸地拼起來會是怎樣的形狀?

TAG:化石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