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7000米級的雪峰,15年來無人登頂

貢嘎之於中國登山,就像勃朗峰之於現代登山運動。不同的是,人類依舊還在探索前者,即便距離發現它的存在,已經過去了整整140年。

1932年美國隊首登後,迄今貢嘎僅八次有效登頂記錄,24人登上巔峰,共開闢兩條路線,死亡率僅次於卡瓦格博(高於珠峰與K2)。這座山,也成為了當今攀登界尚待開發的「繆斯」。

貢嘎日照金山。圖片來源:山友「網際飛俠」發布的《貢嘎雪山的超級觀景平台——子梅埡口與里說埡口》

今天,咱們就聊聊貢嘎,聊聊那些逝去的生命,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世界最高峰」的烏龍

貢嘎,主峰木雅貢嘎(Minya Konka)海拔7556米,世界排位66。然而,在1930-1931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此數據卻為9500米,一時間世人奉其為「世界最高峰」。

直到1932年,來自美國的登山家泰里斯·穆爾(Terris Moore)、理查德·布爾薩爾(Richard Burdsall)首登後,經測量主峰高度確定為7589.5米。

穆爾團隊的隊員埃蒙斯在實測貢嘎高度。圖片來源:alumni.hbs.edu上刊載的《A summit higher than everest》,作者:April White

穆爾與布爾薩爾的登頂,是那個時代人類能站上的海拔第二高峰(1931年,海拔7756米的Kamet峰被登頂),其開闢的沿西坡轉西北山脊路線,也即現在的傳統路線。此後的45年內,僅有的6次珍貴登頂,均沿此線路。

首登路線。圖片來源:alumni.hbs.edu上刊載的《A summit higher than everest》,作者:April White

路線共設五個營地:大本營(約4206米)-C1(約5181米)-C2(約5791米)-C3(約6096米)-C4(約6553米)-頂峰。其中,C3處的一處形似弓背的路段,取名為「駱駝峰(Hump)」是攀登中的難點。

布爾塞爾拍攝的駱駝峰。圖片來源:《貢嘎山早起探險考察史,領略前人的執著與情懷》

穆爾所在的這支西康探險隊(Sikong Expedition),實際由四人組成:理查德·布爾薩爾(Richard L. Burdsall)、阿瑟·埃蒙斯三世(Arthur B. Emmons, 3rd.)、泰里斯·穆爾(Terris Moore)、楊帝澤(Jack Theodore Young)。

上中為楊帝澤、上右為穆爾、下右埃蒙斯。圖片來源:alumni.hbs.edu上刊載的《A summit higher than everest》,作者:April White

1932年6月,穆爾在前往四川前,曾向好朋友Hincks寫信稱:

「我正在攀登世界上最高山峰的路上了!」(信息來源:alumni.hbs.edu上刊載的《A summit higher than everest》)

這封信一語成讖。10月28日,穆爾與布爾薩爾一同站上了貢嘎峰頂。

登頂後拍攝的貢嘎山頂照。圖片來源:alumni.hbs.edu上刊載的《A summit higher than everest》,作者:April White

其實,貢嘎在30年代被視為最高峰,也不是沒有理由。與絕大多數集中在喜馬拉雅與喀喇崑崙兩大山脈的7000米級雪峰不同,貢嘎矗立於幾千公里之外,且其周圍有45座6000米級以上的山峰(至今許多仍是處女峰)。

信息來源:《貢嘎山早起探險考察史,領略前人的執著與情懷》

上張圖大家隨意感受下,巍巍眾山間,唯貢嘎獨尊。

鶴立雞群的貢嘎。圖片來源:roadqu.com

六個人擠在0.5平方米的平台

1932年後的很長時間內,沒有人能再觸及到這座「蜀山之王」的峰頂,直到1957年,六位中國攀登者打破了沉寂。

那年5月,技術尚處「年幼」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中國登山隊前身)隊員丁行友、國德存、師秀、彭仲穆、劉連滿、劉大義與史占春等共計29人(其中17人為登山者)踏上了前往攀登貢嘎的路,隊伍年紀最大的29歲,最小的僅20歲。

5月14日,登山隊經銀川輾轉,帶著僱傭的60匹馬和40匹氂牛馱載的物資,抵達了貢嘎寺(Konka Gompa)。休整三天後,隊伍於17日早上六點出發,沿著一條長約6公里的雪山冰谷(Valley of the Snow Peaks),邊探路邊搭建營地。

隊伍抵達貢嘎寺所攝。圖片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沿著崎嶇的冰川冰磧跋涉了四個小時,隊伍抵達了位於海拔約4300米處山腳下的一所小房子,並在此建立了第一個營地。正中午的太陽將隊員們烤得灼熱,許多人的臉上開始出現晒傷和臉皰,甚至有人出現暈眩。

夜幕十分,隊伍達到了海拔約4700米的地方,並建立了第二營地。夜間,雷霆大作,暴雪侵襲,瞬間改變了貢嘎山的地貌:

裹挾著積雪和岩石的雪崩傾倒下來,彷彿是隆起來馬上要爆裂的球。(信息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漫長的冰川冰谷。圖片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第二天清早,暴風停了,但偵察隊被眼前的景象嚇住了:一條約500米高的岩石斜坡堵在了前路,上面鋪滿了鬆散的石頭,幸運地是看起來好像還能通過。於是,隊伍中的六個人相互平行小心走過,但身上背包的重量讓他們很難保持平衡,幾乎一整天都耗在了爬坡中。

然而,更令人絕望的是,當六人精疲力盡在夜幕中抵達坡頂時,發現周圍除了懸崖,根本沒有可行的路。回頭已不現實,紮營也全無可能,最終六人只得擠在一塊0.6平方米(six feet square)的岩石平台上,雙腳懸空緊挨著熬過了一晚。他們甚至不敢睡著,因為害怕一不小心掉下懸崖。

第二天,留守在第二營地的隊員們知道了先行隊員的遭遇,包括史占春等人決定沿著另一條路前進。經過一長段坡度大約70°的艱難破冰後,當晚他們抵達了海拔約5400米處,並建立了第三營地。

雪崩帶走隊友

第二天大夥醒來時,周邊被濃霧所圍,儘管有太陽,但辨不明方向,而前方卻是一段似刀脊般的裂縫。

超大坡度的雪坡行走。圖片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幸運地是,史占春、劉連滿等人順利越過了刀脊,在海拔約6187米的地方建立第四營地,並在此重新規劃沖頂路線,拍照,繪圖,做記錄。連續兩個晚上,暴風雪差點將全部的人埋掉,溫度降至-20℃。

5月28日,團隊遭遇了第一次巨大災難。當時,留在大本營的剩餘隊員積極地做著攀登的拉練,當隊伍抵達第三營地時,一場大型雪崩突然來襲。

與丁行友一同結組攀登的冰川學家崔之久,曾憶起過這段駭人的經歷:

當我們從4400米的陡崖下部向上攀登時,突然遭遇了雪崩。全隊13人從5000米處打下來,向上攀登時足足走了三個小時,而被雪崩打回原地只不過十幾秒鐘。

我當時和丁行友同一結組,我第二,他第三。當我被雪崩捲起而下墜時,甚至很慶幸,腦海中閃現了「這下我完了」的念頭,身體輕飄飄地數次被拋起又落下,最後停在一個冰洞的半坡,身體被深埋住不能動。

我正使勁掙扎時,聽到了近處雪下發出「救命」的求救聲,我用力拉前面的結組繩,拉不動,知道組長已被埋在雪下,再拉後面的結組繩,發現斷了。

我們終於爬出了洞口,而丁行友卻遇難了。(信息來源:《中國科技探險》刊載的《47年後重返貢嘎山》)

在史占春的記憶中,丁行友是一位人緣頗好的年輕氣象學家,當雪崩襲來,他被掃落了下來,埋沒在了距離其餘隊友不遠處,約1.8米的雪下:

花了30分鐘,隊友們找到了丁行友,脈搏已經停止。夥伴們不甘心,輪流進行人工呼吸,但還是沒能救活他。(信息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下撤中的三人永別

隨後的幾天,大家在沉痛中依舊與貢嘎上艱難的地形、天氣做著對抗。6月10日,僅剩史占春、劉連滿、劉大義、師秀、國德存、彭仲穆6人抵達「駱駝峰」,一堵坡度約為80°的冰雪坡,垂直距離約100米。

由於天色已晚,便就地紮營(海拔約6250米)。第二天,大家將繩子綁在了一起結組爬坡,但「當上去了才發現,前面是一個大概100米高的陡直懸崖,想退回去是不可能了,」於是結繩下降,整個過程耗費了足足三個小時。

駱駝峰上就地紮營等待時機沖頂。圖片來源:alpinejournal.org.uk上由史占春撰寫的《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當下到懸崖底部時,望著眼前的頂峰,六個人卻都開心不起來:

因為雪崩,後援的隊伍沒有上來。我們已經沒有吃的了,集中的所有食物,大概是20塊水果糖,少量花生米和人蔘。(信息來源:《中國科技探險》刊載的《47年後重返貢嘎山》)

6月13日凌晨3時,六人放棄背包,帶著國旗、溫度計、高度計、相機、宇宙線測量儀和一隻鐵盒開始沖頂。

下午1時30分,六人一同站上了貢嘎峰頂。

插上國旗、記錄好登頂的數據與細節、拍好照並用冰斧切出了一塊錐形花崗岩作為紀念後,大約2時15分開始分兩組下撤(師秀、國德存、彭仲穆一組,史占春、劉連滿、劉大義為另一組)。

沒走出多久,詭異的天氣就變了臉,電閃雷鳴,暴風肆虐,能見度銳降至十來米。正在六人躊躇要不要回撤找路,劉大義發生了滑墜,並同時帶下了同一組的史占春與劉連滿。

貢嘎多變的天氣,是其難以接近的主要因素。圖片來源:知乎網友「SaNdman劉玉朴」對《貢嘎山登頂難在何處?》的回答

好在滑墜方向的懸崖邊有一塊凸起的石頭,掛住了三人的結繩,逃過了一劫。然而,更大的災難隨之而至。

聽到沒了動靜,處於上方的師秀三人往下喊:「怎麼樣呀?」另一頭回應的「你們要小心」,話還未落音,師秀、國德存、彭仲穆也發生了滑墜,結果無一倖免。

在史占春撰寫的《我們登上了世界聞名的高峰》一書中,對當時三人滑墜後的情形有過一段十分揪心的敘述:

懸崖相對高度有2000公尺。我們就這樣束手無策地看著他們一聲沒有響地墜下了斷崖,這種情形幾乎使我們暈倒......

為了把更大的責任擔負起來,我們用極大的毅力忍受著內心的沉痛。

6月16日,已經數天未進食的三人回到大本營。

日本登山隊的執著

在人類探索貢嘎的140年歷史中,日本登山隊無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對這座山峰的執著與狂熱,致使在1981-1994年間的14人遇難,其中12人是在嘗試攀登難度更大的東北山脊時,因雪崩或滑墜殞命。(數據信息來源:slwp.cn上刊載的《貢嘎攀登史|二十世紀人類登山探險的史詩畫卷》)

海螺溝內關於貢嘎攀登的紀念碑。圖片來源:《貢嘎山早起探險考察史,領略前人的執著與情懷》

1997年,日本札幌登山隊2名成員終於沿傳統路線完成了逝去先驅們的心愿,創造了該路線的首次春季登頂。此後一年,韓國隊更是從東坡,沿東北山脊,開闢了人類接近貢嘎的第二條攀登路線,不幸地是也付出了一人犧牲的慘痛代價。

貢嘎山探險與攀登記錄

  • 1877年,寫下不朽著作《金沙江》的吉爾上尉首次向外界描述了小貢嘎峰(Riuchi Konka);

  • 1878年,奧地利科學家勞策進入山區考察

  • 1879年,匈牙利伯爵斯奚尼測量主峰約7600米(24963英尺);

  • 1890年,英國科學家普拉特進入東麓山村和考察拉莫蛇峰;

  • 1911年,博物學家拜利上尉進入東麓山村考察;

  • 1923年,西奧多?羅斯福測量高度為10000米;

  • 1929年,英國科學家赫伯特?斯蒂文斯繪製了簡易地形圖

  • 1929年,約瑟夫?洛克繪製該地區地圖,在西麓調查攝影;

  • 1930-1931年 瑞士地理學家艾默霍夫繪製了貢嘎主峰的草圖,並測量山峰高度為7590米,中山大學川邊考察團深入山區考察,瑞士人海姆和中國學者李承三調查海螺溝冰川和地理地貌;

  • 1932年,美國西康探險隊沿西坡轉西北山脊(傳統路線)首登主峰,測量主峰高度7589.5米,這一數字刊登在1932年10月28日出版的《China Journal》雜誌上;

  • 1934年,瑞典植物學家史密斯和中國西部科學院植物園在康定周邊調查。

  • 1934年9-12月 美國卡內基學院研究員布朗與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作進行地磁項目研究工作。

  • 195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6人沿西坡轉西北山脊登頂,下山時3人因滑墜遇難,另1人因雪崩遇難;

  • 1965-1968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了川西橫斷山地區的綜合考察;

  • 1981-1986年,橫斷山區綜合科學考察,中國科學院的有關研究所、高等院校、生產部門30餘個單位,40多個專業,250餘人參加,著重研究橫斷山脈的形成原因和地質歷史,自然地理特徵和自然垂直帶結構、生物區系組成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等。

  • 1980年,美國隊分別從南坡和北坡攀登失敗,1人因雪崩遇難;

  • 1981年,日本隊沿東北山脊攀登,登達7450米,7人遇雪崩遇難;瑞士隊首次登頂中山峰(6886米),太山(6410米)及6652米山峰;英國隊首次登頂小貢嘎(榮譽貢嘎、Riuchi Konka、5928米);

  • 1982年,美國隊首次登頂嘉子峰(Rudshe Konka、Jaizi peak 6540米);日本隊沿東北山脊攀登失敗,登達7500米處,1人遇難;美國隊兩人沿西坡轉西北山脊登頂;

  • 1983年,瑞士隊沿西坡轉西北山脊3人登頂,1人下山滑墜遇難;

  • 1984年,德國隊3人沿西坡轉西北山脊登頂;

  • 1985年,香港登山隊沿西北山脊攀登失敗;

  •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以貢嘎山為中心面積達萬餘平方公里的國家級貢嘎山風景名勝區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1988年,成都山地所建立貢嘎山高山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

  • 1989年,法國隊沿西北山脊攀登失敗;

  • 1990年,日本隊沿西北山脊攀登失敗;

  • 1991年,日本隊沿東北山脊攀登失敗;美國隊沿西坡轉西北壁攀登失敗,登達Tuparu(5464米);

  • 1994年,日本隊沿東北山脊攀登失敗,4人遇難;

  • 1997年,日本札幌隊2人沿西坡轉西北山脊登頂,首次春季登頂;

  • 1998年,韓國隊4人沿東北山脊路線首登,1人遇難;

  • 1999年,日本隊首登羅德漫因Reddomain(6112米);

  • 2001年,德國2人登頂;

  • 2002年,法國隊2人沿西坡轉西北山脊登頂。(以上信息來源:slwp.cn上刊載的《貢嘎攀登史|二十世紀人類登山探險的史詩畫卷》)

貢嘎的最近一次登頂記錄停留在15年前,不過世界登山者們卻沒有停止對它的探索:例如2013年10月西班牙的6人登山隊(2002年後11年來的首個挑戰隊);2016年10月李宗利、迪力夏提、童海軍組成的攀登隊,儘管兩隊最終都沒能登頂,但不得不說給予了後來人強烈的鼓舞。

山,就在那裡。

但,若沒有這些敢於克服一切親近它的攀登先驅們,其美貌也只能被永久地埋在皚皚白雪下。

即便過去了60年,或者更久,我們都將緬懷你們,那些為了拓展人類視野邊界的登山人們。

——end——

作者:黃色窗帘,首發於戶外探險outdoor(ID:outdoormag)

戶外探險福利時間

登山是一種生活方式,貢嘎是登山者的家園。一切時光與攀登繼續向前……

說說你最近的攀登經歷or你和貢嘎的故事。

截止至6月24日中午12點整,我們將從評論點贊數前10位知友中,選出4位贈送戶外旅行神鞋 NORTHLAND皮膚鞋。(註:男款單只重量僅105克,女款單只重量80克(標準碼),並配有一體提拉收納鞋袋,可以隨身或隨箱攜帶。兩款鞋僅有正常碼!)

講真,這個鞋非常適合作為放鬆雙腳時的替換鞋,譬如草地沙灘休閑時光,浮潛那就……

最終的結果我們會在這個答案中公布,也會直接通過私信聯繫獲獎者。本活動評選原則將嚴格根據 知乎社區管理規定(試行) 進行,以防止刷贊等違規行為。

名單公布:

點贊前10中,彭紅良、趙敏歪、anzo、聶瑩輝四位知乎山友將獲得NORTHLAND皮膚鞋一雙(正常碼)。請將個人姓名、聯繫方式、地址、已經尺碼私信發送至我們這邊~

其中無贊優秀答案 Alex YU 獲得戶外探險雜誌一本哈~~

本刊也會周一私信中獎知友,感謝支持~~~


推薦閱讀:

五味雜陳,不是滋味
有哪些常見的登山方式?不同方式的體驗有何不同?
游完華山要花多長時間?
比珠峰困難的山峰註定承載著傳奇——祝賀阿左、昊昕幺妹峰2017年度首登(同時紀念嚴冬冬)
國外有哪些成熟的商業登山線路?

TAG:户外运动 | 登山 | 探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