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日本的端午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平日里奔波的人們享受著最後一天的假期,還有搭配著健胃消食片的粽子,這感覺,是多麼的和諧。

同時,在端午這一天,全國上下也舉行著各種民俗活動,大到龍舟、浴蘭,小到粽子、香囊,各地皆有異同。而東亞圈內除了中國,也有很多國家在端午這一天有著自己的民俗活動。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大學學的是日本民俗,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簡單說說,日本民俗中的端午節活動。(順便一提,現代日本是按陽曆五月五日過的端午節)

鯉魚旗與五月人偶

在中國一說端午,人們就會想到粽子,同樣的,在日本一說端午,最家喻戶曉的應該就是掛鯉魚旗和擺五月人偶的習俗了。

二者都是為了保佑家裡的男孩子能健康成長,所以端午也被稱之為「男兒節」。(日本的女兒節在三月三)

之所以定為男兒節,就得和端午的由來掛鉤了。

現在的陽曆也好,農曆也罷,其實都和最早的干支歷有所不同,農曆雖然有包含干支歷的元素,但也並不完全相同。端午節,一說指的是午月午日,而非農曆中的五月初五,而午月在陽曆中,應該是在六月份開始。

是不是有點懵了,那就別糾結直接跳過吧……接著說午月午日,這一天是太陽行至最高點的日子,所以也就是陽氣最旺的日子,同時「午」又屬火,你想想那得多熱啊,所以國內的端午活動大多離不開水。而端午陽氣最旺,男又屬陽,所以人們會趁著這股「陽氣」來為家裡的男孩祈禱,故此衍生出了男兒節。

說回鯉魚旗,鯉魚的寓意不難理解,取的是鯉魚躍龍門的典故。掛鯉魚旗的習俗始於江戶時代,傳統的鯉魚旗樣式,是頂端有象徵五行的五色飄帶,之下是三條或三條以上的鯉魚旗,而鯉魚旗的數量與大小,也成為了各家各戶show off的點。以後家長再跟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能反問家長「那你看看別人家的鯉魚旗」了。

五月人偶則是在屋內或院內,擺上以金太郎、武藏坊弁慶等勇者形象為主角而製作的人偶或武士鎧甲,在彰顯武勇的同時,也暗喻著用頭盔鎧甲來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像鯉魚旗和女兒節的人偶一樣,五月人偶也是有豪華版和精簡版的,精簡的可以只是一個人偶,豪華的則可以裝飾成「鎧甲開會」的景緻。

昭和年代的小土豪

去年大河劇的主角

鯉魚旗與五月人偶在如今都是現代日本最標配的端午習俗,而在古代,其實還有著另一種不太人道的習俗存在。

投石戰與菖蒲斬

江戶時代以前,在端午這一天,屬於孩子們的習俗中有一項叫「投石戰」的活動。一群孩子來到河邊等場所,跟打雪仗似的用石子扔來扔去。這種活動的危險性不言而喻,所以每年持續不斷的出現死傷於石子下的孩子,時間一長,這種習俗也就被禁止了。

這種習俗在日語中被稱為「印地打ち」

在禁止「投石戰」後,人們又發明了全新且安全的玩法,叫做「菖蒲斬」。菖蒲是端午的標配,其形狀像刀劍,又不會真的傷人,所以孩子們開始用菖蒲當做刀劍砍來砍去,互相上演著真人版的「侍魂」。

以上的習俗,可見都是為了祈福孩子可以武勇健康而衍生的。而端午當然也並非只是屬於孩子們的節日。

菖蒲飾物與葯玉

在端午傳到日本之時,掛菖蒲辟邪的傳統也隨之成為標配流傳於日本。不過在日本,菖蒲有了另一種解釋。

大寶劍一樣的菖蒲葉

在日語中,「菖蒲」與「尚武」的讀音相同,又因為菖蒲形狀像刀劍,所以除了前文中用來祈福孩子健康武勇,貴族階層的成年人也會把菖蒲作為髮飾,裝點於頭上,同時,門上裝點菖蒲的習俗也與國內無異。

而在奈良時代,曾有記載說端午這一天,宮中上下頭戴菖蒲髮飾,聚集於武德殿中接受天皇的賞賜。而賞賜之物則是草藥製作的葯玉,說白了就是藥丸。而這藥丸不是用來吃的,而是加以裝飾後用於懸掛或佩戴的。同時,貴族階層間互相贈送這種葯玉也是端午常見的習俗,有點像國內在端午互贈五彩繩一樣,驅除疫病,保佑平安。

《薬玉の枇杷 美人花競》中藥玉懸掛於牆上

現代化的葯玉

打粘糕

打粘糕是日本獨有的端午習俗,我們曾經在很多日本動漫影視作品中都應該見到過這個習俗。

太子爺的經典場景

粘糕打好之後,會用槲樹葉子包裹起來。之所以用槲樹葉,是因為槲樹在新芽長出之前,葉子是不會掉落的,於是人們便將此寓意為「家族延綿不絕」。可以說,這槲葉年糕就相當於日本的粽子一樣了。

順便一提,筆者曾經體驗過打糕的過程,要麼打歪,要麼力道不夠,還真是個技術活……。

以上便是日本端午習俗的一些簡單介紹,也歡迎對日本民俗感興趣的朋友在評論中參與討論。如果你喜歡日本的妖怪傳說,也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專欄【陰陽師文化小講堂】。謝謝。

乾淨利落的結尾。

轉載需授權

圖片侵刪

推薦閱讀:

山田君物語——歌舞伎町的雪
對於民憤極大的大名,幕府有什麼處理辦法嗎?
日本有沒有過針對天皇的人民起義?
為何部分愛國網友指責韓流是文化入侵,卻不指責日本A片是文化入侵?
如何看待及回復日本人關於中國的孔孟文化已經消失的言論?

TAG:日本文化 | 日本 | 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