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貌背後的隱喻

《孔子世家》裡面有一段關於孔子相貌的描述: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按照這個鄭國人的說法,孔子的額頭長得像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而腳卻比禹的還短。

且別說孔子長得怪不怪,關鍵是這個鄭國人真知道這幾個人的外貌特徵么?

別說相隔上千年的古人了,即使是兩三代之前的人物,也往往眾說紛紜。即使到了照相技術興起的近代,人物肖像鬧烏龍的例子還層出不窮。

那麼,這段關於孔子外貌的記載怎麼會被正兒八經地流傳了幾千年呢?

這裡我們需要從一個古代流傳很久的方術觀點尋求啟發——相由心生。

古時候的相術認為,人的外貌特徵和一個人的性情,命運是有著對應關係的。其中最出名的例子莫過於《三國演義》渲染的「反骨」了。

在這裡,我且假設,這個典故裡面的鄭國人,也持有類似的觀念,而且還活用了這個觀點:

」堯我沒見過,堯的故事我還沒聽過嘛!「

於是我們就可以把這段描述轉化為對於孔子思想的描述了:

額頭像堯——和堯一樣,推崇天下為公;

脖子像皋陶——和皋陶一樣耿介正義;

肩膀像子產——和子產一樣以民眾的福祉為己任;

腿腳比禹還短——比禹治水還要勞累

這麼一處理,這段話就和《論語》微子篇的楚狂接輿和長沮桀溺的說法貫通起來了。

當然,接下來的「喪家犬」更加是一記暴擊——沒人供養得起你這宏大的理想啊。

當然,這種「理想無處安放」的情緒,或隱或現地貫穿了孔子的一生。

這就留到下一篇推送再談吧。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yVU9CbVVERVZ4MG9yUVQ2OXhhL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溫先生是我就對了。
推薦閱讀:

如果孟子遇到莊子會發生什麼?
孔子創立儒家學說是一種什麼心態?
不違背算是孝嗎|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5
誰知我心?——王陽明(一)
權威是怎麼來的|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20

TAG:孔子 | 儒家 | 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