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持戒

自從法師告訴我,戒律是用來保護眾生的。從那時候起,我對這些戒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也常常很失落,因為生活氛圍,我無法完全的持守每一條戒律。那時候,我開始在生活中摸索更好地持戒的方法。要想更好地持守這些戒律,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這五條戒律的定義範圍。在經典裡面,如果我們自作,也就是自己去犯這些戒律;見作隨喜,也就是見到有人犯這些戒律,無論犯戒的人是否是佛弟子,都不應該隨喜或者讚歎對方毀犯戒律;若教他作,也就是教別人去犯這些戒律,自己不親自犯。

當我們從廟堂里出來,如果我們已經答應法師要完整持守五戒,我們絕大部分人依然無法精確地將自己置於戒律的保護之中。當然,儘可能地持守這些戒律即是真正的修行了。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我們卻可以分步進行。基本上這就是我說的簡單而有效的持戒方法。

持戒的前提必須發心,我們必須發心是為了所有的眾生解脫而持戒。事實上在所有的修行中,我們都必須以幫助所有的眾生解脫為目的。

第一步,我們應該觀想不持戒的過失。也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件事的後果。正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在因上努力,在因上就要觀想這五件事情的不良後果。比如偷盜,愛貪小便宜,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一定不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比如邪淫,家庭敗壞使我們的內心不得寧靜,也必將使我們在社會上有一個很差的名聲,財富上也會有很大的損失。比如妄語,我們大多喜歡跟真誠的人交朋友,不喜歡說假話的人。

第二步,如果我們見到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件事情,不再讚歎,也不去隨喜做這些事情的人。比如,我們見到成功地佔了小便宜的人,見到打獵的人,我們不再讚歎他們。見到有人喝了十幾瓶啤酒更不應該羨慕他,我們應該想到常喝酒的人容易出現過失。酒醉之後,心智必然迷失,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大概率事件。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內心裏面必須告訴自己,我們對這些事情打心眼裡就是不喜歡。我們不喜歡飲酒,不喜歡跟不是老婆的人睡在一起等等。

第三步,我們不再教人作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件事情。勸酒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們持戒之後,最容易做的就是不再勸酒。當然,也不應該教人如何殺豬可以讓豬死得更快。我們也不能在朋友聚會時討論如何在社交APP上產生一夜情。反過來,如果有機會我們應該多告訴他人,邪淫有非常不好的後果,大量飲酒也會產生很多過失,殺生會增加很多戾氣等等。

這三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併合起來做。做的同時,可能我們還是在毀犯這些戒條。但不要緊,我們的內心已經開始動搖。我們開始覺得在KTV包房裡面喝很多酒,叫很多女孩子在包房裡面來玩是令人很不舒服的事情。也因為我們常常跟朋友宣布,我不喜歡喝酒,不喜歡去這些娛樂場所,這些喜歡玩的朋友也不再主動過來找你。我們不再有機會毀犯這些戒條。這也讓我們的生活少了很多酒肉朋友,我們的休閑時間可能變成了喝杯茶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是一次越野跑這樣健康的方式。

第四步,我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行動。我們從很微小的事情做起。比如,遇到蚊蟲的叮咬和蟑螂的鼠竄,我們都決定放它們一馬。我們會觀想動物也有疼痛感,我們不應恃強凌弱。儘可能地我們推掉大部分的酒局。其實,我發現很多不學佛法的人,都會發現喝酒會導致痛苦,他們都會下意識的躲避各種酒局。所以,只要稍加對因果有絲毫的觀想,就會明白佛陀制戒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

我們需要年復一年的重複這四個步驟,尤其是第一步,觀想不持戒的過失。觀想得越深入,持戒的過程就會越順利。在觀想的同時,不再讚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進而在內心深處不再喜歡這五件事。除了在內心深處不再喜歡,也要告訴你身邊的朋友你不喜歡做這一類的事情,這樣毀犯戒律的緣就少了很多。


推薦閱讀:

受持五戒之後 感覺其他都沒問題 可是做到完全不妄語好像有些困難 應該怎麼辦?
關於在家菩薩戒的相關問題?
受了菩薩戒後不小心破戒了,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的嗎?
學佛之人就一定要戒葷嗎?
對於信佛信因果的人來說,以下說的婚前性行為都算邪淫嗎,有無輕重之分?

TAG:佛教 | 禅宗 | 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