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致富指南
編者按:在沒有影視公司攥著合同找上門的時代里,科幻作家基本都是一邊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一邊憑著一腔對科幻和寫作的熱忱爬格子或者虐待稿紙。記得十餘年前我的第一筆稿費是235塊1毛4,那是一篇5000多字的「校園科幻」。小說寫的啥完全不記得了,但這數字歷歷在目。那可是我第一次因為科幻,吃上麥當勞的巨無霸套餐。
寫科幻小說能不能發財致富,從此走上人生贏家的道路?劉慈欣在科幻春晚的採訪中提到,我們身處有史以來科幻創作最好的環境。科幻研究者三豐老師應該是國內科幻圈最深度的考據癖,今天為我們奉上的這篇「投稿指南」,用他的原話說,「針對內地的原創中短篇科幻小說發表平台做一個全景式的梳理和考察」。科幻作者與有志於從事科幻創作的各位,可以從中獲取不少實用資訊。
【硬廣前置】未來局科幻小說稿費標準:短篇小說200至300元/千字,長篇小說150至250元/千字,特稿另議。請用雪片般的稿件轟炸tougao@faa2001.com,我們期待你的作品。嗯,這待遇可比235塊1毛4的年代好太多了。
亂紀元中的基地?
——2016年度中國中短篇科幻小說發表平台考察報告
1、引言
根據筆者統計,2011年前的二十年間,內地年均出版中文長篇科幻小說(6萬字以上)不足八部。除《三體》等寥寥幾部外,絕大部分名字說出來你也不知道。可以說,2010年代及之前的中國科幻完完全全就是短篇的時代、雜誌的時代。
後三體時代,科幻成為大眾熱詞。長篇科幻小說成了出版界的香餑餑,近兩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圖書超過六十種之多。而在中短篇小說創作和出版方面,情況稍微複雜一些。數項外部因素對中國科幻產業內的這塊小自留地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其一,政府層面的支持力度前所未見。其二,資本力量強勢入場,短篇科幻IP及其作者是他們不會放過的資源。其三,傳統期刊業處在一個下行通道,科幻期刊能否對抗大勢尚未可知。其四,移動終端和電子支付的普及讓電子閱讀逐步成長為龐大的市場,線上閱讀平台興起。其五,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為搭建科幻小說新平台提供了便利。
▲ 《三體》目前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種語言。
若論產值,中短篇小說出版市場也許是科幻產業中最小的部門。從美國的經驗看,儘管科幻影視遊戲多媒體和長篇小說是產業內賺大錢的主流,但中短篇科幻小說市場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至少起到啟蒙新讀者、培養新作者、提供新創意、維持核心社群等幾大功能。例如,絕大部分科幻作家都是從寫作短篇出道的,並以短篇積攢名聲、磨練技藝、積累創意,接著厚積薄發以長篇奠定其江湖地位。
在這篇報告里,筆者選取2016年為時間橫截面,試圖針對內地的原創中短篇科幻小說發表平台做一個全景式的梳理和考察,並結合整個科幻產業的發展情況作簡要的解讀。該報告試圖以翔實的數據和資料幫助大家了解這個市場的現狀,進而理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和未來走向。此外,筆者也希望該報告能對作者投稿和讀者閱讀起到一些指示性的作用。
▲ 插畫師:Virgil Finlay,1950
2、發表平台概覽
短篇發表平台(英文:short fiction markets),通俗一點說,就是科幻作者寫了中短篇小說拿去投稿賣錢發表的地方。時至今日,隨著閱讀媒介的嬗變,這一概念已超越了傳統實體出版物的範疇。以網路/電子/數字/比特形式存在的線上平台已逐漸登上舞台。
本節將梳理2016年存在的實體和線上中短篇發表平台,重點放在專業/半專業平台。我們依據兩個標準來分辨所謂專業、半專業和業餘平台:稿費的高低和編輯的專業性。
2.1 專業科幻期刊
2016年,市面上存在四種專業科幻期刊(pro-zine),分別是《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科幻世界·譯文版》和《科幻Cube》(編者註:2017年已更名為《科幻立方》)。前三者的出版方均為科幻世界雜誌社,而《科幻Cube》則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科幻世界·譯文版》專門刊發幻想類譯文,此處按下不表。
作為中國科幻的常青樹和領頭羊,《科幻世界》在2016年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16個內頁,零售價相應地漲至8元。內頁的增加為原創小說提供了更為充足的空間,這體現在發表篇幅和篇數兩個方面。從篇幅上看,往年的銀河獎徵文,字數要求均在2萬或3萬字以內,現已增至5萬字以內。現在每期發表原創小說字數5-6萬字,全年發表3萬字以上的原創中篇小說超過10篇。
《科幻世界》全年出版12期正刊和一期增刊,共發表78篇原創科幻小說(比2015年增加了11篇),其中包括67篇「銀河獎徵文」作品和11篇「校園之星」作品。銀河獎作品67篇,總字數約80萬字,來自於48位作者,囊括了何夕、楊平、寶樹、夏笳、陳楸帆、江波、羅隆翔、索何夫、犬儒小姐、鈦藝等一批新老作者。
銀河獎徵文的稿酬標準是千字130-150元。據報道,雜誌社平均每天收到30多份投稿。有關雜誌的選稿標準,現任主編姚海軍曾作如下闡述:「一是要有好故事。故事性,是大多數科幻得以經典的原因。二是有無獨特的科幻價值。鼓勵新奇故事,創新的構思,是對科幻小說的固本。三是鼓勵多樣性。」
▲ 插畫師:Virgil Finlay,1956
據不確切消息,《科幻世界》現在的月發行量大概在10萬冊以內。除了實體刊物外,雜誌在多家電子閱讀平台(亞馬遜、多看閱讀、網易雲閱讀、豆瓣閱讀等)發行電子過刊(一般滯後於實體刊三個月時間),具體銷量不詳。
2016年,曾於2001-03年存在過的《科幻世界·少年版》復刊。這是「一份專為7-13歲少年兒童量身定製的科幻文學雜誌」。全年共出版12期,發表37篇原創少兒科幻小說,以3-6千字短篇小說為主,作者陣容包括程婧波、阿缺、彭柳蓉、念語等。
▲《科幻世界·少年版》2016年1月刊封面
2016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在「科幻文學館」書系基礎上創辦了一份「時尚新銳科幻雜誌」《科幻Cube》,特邀主編科幻作家鄭軍,執行主編成全。全年共出版五期。每期策劃一個科幻主題,非小說欄目圍繞主題組織,五期主題分別是星戰、火星、海洋、太空堡壘和美漫超級英雄。五期共發表27篇科幻小說,來自黃海、郝景芳、江波、蕭星寒、游者等二十位作者,字數從5千到6萬字不等,總字數達50多萬字。雜誌小說稿費標準為千字200-500元。2017年刊物更名為《科幻立方》,將以雙月刊形式出版發行。
▲《科幻Cube》首期封面
2017年將有另一份專業科幻刊物創刊,它就是由成都八光分文化公司出版、原《科幻世界》編輯部主任楊楓主編的科幻Mook《非同幻想》。根據徵稿函,《非同幻想》徵收2-4萬字的科幻中篇和1-2萬字的「實驗性質」科幻短篇,稿費標準千字150-200元。
2.2 其他期刊
除專門的科幻期刊外,還有兩類實體期刊也經常性地發表科幻小說,其一是科普類期刊,其二是文學類期刊(可再細分為純文學和通俗文學兩種),這體現了科幻這一文類科學與文學藝術相結合的特徵。
發表科幻作品的科普類期刊包括《知識就是力量》《科學24小時》《今日科苑》《中學科技》《海洋世界》《科技日報》等,它們大都有相對固定的科幻欄目。例如,由科普社主辦的老牌雜誌《知識就是力量》曾在1997-2013年間長期開設由科幻作家星河主持的科幻欄目。2015年7期雜誌重啟科幻欄目「科幻空間站」,專司發表原創短篇科幻小說和非小說文章。2016年,《知識就是力量》共發表了楊鵬、寶樹、江波、遲卉、程婧波等作者的11篇科幻小說,共7萬餘字。因版面所限,科普雜誌的科幻欄目通常只能發表幾千字以下的短篇小說,偶爾會有較長篇幅的小說以連載形式出現。
第二類雜誌包括《文藝風賞》《最小說》《萌芽》《小說界》《超好看》等。最世文化出品、笛安主編的新銳文學雜誌《文藝風賞》在2014年開設科幻文學欄目「地心引力」,發表原創和翻譯科幻小說。據徵稿啟事,其選稿標準主要為「足夠的信息量、牛逼的邏輯、獨特的設定、無懈可擊的語言,四者,至少要滿足其一」。欄目已發表的科幻作品偏文藝風格。2016年,《文藝風賞》共發表科幻小說28篇,其中原創科幻小說14篇,字數多在1-2萬字之間,總字數超過18萬字,作者包括吳志碩、糖匪、謝雲寧、王元、胡紹晏等。▲《文藝風賞》在「地心引力」欄目中發表原創和翻譯科幻小說。
同為最世文化旗下、郭敬明主編的青春文學雜誌《最小說》每期附「最幻想」副刊,也經常發表科幻小說,作者多來自最世簽約科幻作者群。2016年《最小說》發表寶樹、遲卉、陳茜、陳奕潞等作者的11篇短篇科幻小說和兩部長篇科幻小說連載。
2.3 線上專業科幻平台
從2010年的果殼網「微科幻主題站」開始,專業的線上科幻平台陸續面世。此類平台的資金來源、運營模式、內容側重、呈現形態各有不同,但有著三個共同特徵:(1)以純電子形式發布;(2)有專業編輯把關篩選;(3)提供不同形式的稿酬。後兩點就將它們與愛好者雜誌區分開了。2016年處於運營狀態的線上科幻平台包括蝌蚪五線譜網、不存在日報、豆瓣閱讀、小科幻APP等。
▲ 插畫師:Josan Gonzalez
「蝌蚪五線譜網」是北京市科協創建的科普門戶網站,2011年7月上線,「科幻世界」是其中一個版塊。2012年3月,首屆「蝌蚪五線譜」杯原創科幻小說大賽啟動,標誌著版塊轉為原創科幻平台。至2016年,徵文大賽已舉辦五屆,投稿量穩步上升。版塊不定期舉辦寫作擂台賽,並固定徵收稿件,稿費標準千字80-150元,當前主編張海龍。2016年,「蝌蚪」共發表4部長篇連載和121篇短篇或超短篇科幻小說,總字數達到100萬字以上,作者陣容包括王元、劉洋、游者、李維北、蕭河等。
果閱文化孵化出的「未來事務管理局」在2015年8月創辦以微信公眾號為主平台的線上新媒體《不存在日報》。這是「一個關注未來與科技的媒體,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主編幻想作家糖匪。平台以發布科幻和科技主題的非小說文章為主,兼及短篇科幻小說,投稿稿費標準千字200-300元。2016年《不存在日報》共發表24篇短篇科幻小說,總字數8.5萬字。本年有兩起活動值得一提。2016年2月《不存在日報》舉辦「科幻春節聯歡」活動,劉慈欣為首的12位知名科幻作家以每日接龍的方式發表以節日為主題的科幻小說(編者註:關於第二屆「科幻春晚」請戳這裡)。這一獨特的組織方式引發了很高的媒體關注度。4月,未來局舉辦「未來科幻大師工作坊」,意圖以訓練營的方式幫助新作者孵化科幻創意。
創辦於2012年5月的豆瓣閱讀的「原創作品」部分可稱為「半自出版平台」。作者提交篇幅不等的作品,由編輯決定是否上架。作者為作品自行定價,讀者付費閱讀,收益由作者與平台分成。科幻是豆瓣閱讀平台上的重點門類之一,每年豆瓣徵文比賽均設有科幻類。迄今為止,帶有「科幻」標籤的原創作品489部,專欄/連載88部。2016年,除去徵文入圍作品外,豆瓣閱讀發表原創科幻小說30多部,大多為中短篇小說,作者包括胡紹晏、貝塵等。
▲ 第三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組,未來局簽約作者郝赫的《完美入侵》獲優秀獎。
《小科幻APP》是星海一笑、渺渺、天木三位科幻迷出資創辦和編輯的半專業科幻雜誌(semi-prozine),創辦於2013年10月,以移動APP形式發布。雜誌主打的「千里碼徵文」徵收4千字以內小說,稿費每篇500元。2016年,雜誌共發表43篇短篇或超短篇科幻小說,總字數約16萬字。
2016年底新創建的平台有「小紅花閱讀」主辦的短篇科幻類徵文和《收穫》主辦的「科幻故事空間站」公眾號。它們未來發展如何有待觀察。
以上三類是中文原創中短篇科幻小說的固定發表平台。我們將最主要的幾家平台信息總結在下表中。2016年仍在運作中的以發表愛好者習作為主的業餘愛好者雜誌(fanzine)包括《科幻雙月雜誌》《荒啟科幻》《科幻文匯》等,此處不具。
▲ 表1:2016年專業/半專業中短篇科幻小說發表平台一覽表
2.4 徵文獎
除固定的小說發表平台,還有一類非固定的活動徵收中短篇科幻小說稿件,即徵文獎或徵文比賽。徵文獎與固定發表平台的主要區別在於:
(1)非常年徵文,有活動舉辦期限;
(2)只有少量獲獎作品才能獲得獎金。
從這兩點來說,科幻世界的「銀河獎」更算是雜誌的作品評獎,而不是典型的徵文獎。華語世界最出名的科幻徵文獎應該是延續了十屆的台灣「倪匡科幻獎」,它以高獎金和高透明度著稱。
2016年湧現出一大批科幻類型的徵文獎,半數延續了幾屆,另一半則是首屆舉辦。2016年主要的科幻徵文獎信息列表如下。這些徵文獎扎堆出現的原因及其對科幻創作帶來的影響放在下一節考察。
▲ 表2:2016年主要科幻徵文獎一覽表
3、初步解讀與思考
期刊業新常態的一大特徵是總印數和發行量的持續下滑。創刊20多年的《新科幻》前兩年的黯然停刊就是這一趨勢的體現。《科幻世界》的發行量也從巔峰期的近40萬滑落到10萬以內。然而2016年對於科幻期刊來說可謂異數之年——《科幻世界》增加內頁、停刊多年的《科幻世界·少年版》復刊、《科幻Cube》創刊、《非同幻想》即將創刊。毫無疑問,科幻實體期刊的逆勢上揚與當下資本湧入科幻產業的趨勢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傳統期刊一般不是資本的直接投資對象。在可預見的未來,短篇科幻文學創作的基本盤將依然由專業期刊來維持。
▲ 攝影師:Cara Barer
最早出現的線上專業/半專業平台都帶有粉絲運作的公益性質,比如《九歌》《最小值》《不周》《小科幻APP》等;「蝌蚪五線譜」屬於政府資助的半公益平台。稍後出現的平台商業元素有所增加,甚至就是資本直接進場的結果,如果殼網「微科幻」、科幻星雲網、《不存在日報》、科幻郵差、企鵝科幻、小紅花閱讀等。
線上平台的困境在於無法套用實體期刊的商業模式,很難實現以用戶付費的方式獲得盈利,形成自身的造血機制。這也是一批先驅者悄然倒下的主要原因。筆者曾考察過英美的線上科幻平台,發現其運營模式絕大部分還是屬於公益性質。資本的進入給線上科幻平台的發展帶來了契機。雖然目前國內的專業線上科幻平台基本上都還處在賠本賺吆喝(或曰導流量、賺取注意力)的階段,但運營者大多期望在出版、影視、動漫、遊戲、教育、設施等科幻產業鏈條的其他端有所產出。
▲ 線上平台運營者大多期望在科幻產業鏈條的其他端有所產出。(插畫師:Paul Lehr)
至於屢屢出現的高獎金、附加版權要求的徵文獎,更是資本大手直接作用的結果。其背後的邏輯也很清晰——直接催生和搶奪新作者和新IP資源,在這一科幻產業熱潮中儘快獲得利潤。在商言商,我們毋須指責資本的急功近利。客觀上講,這些徵文獎也的確對科幻文學創作起到了促進作用,更不用說其中還存在類似「晨星獎」這樣的深耕者。
如果將中短篇科幻文學市場看作是一個自有的小生態系統,那麼其中的作者、編輯/出版者、讀者/消費者、評論者幾方應該各司其職、聯結互動、共促發展。無論是現在的英語科幻界,還是「科幻熱」前的中國科幻界,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寫編讀評」生態系統的穩定形態。雖然,後者的完善程度亦不足,體量也要小很多。
當下,政府和資本等外部力量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相對穩定的「寫編讀評」系統。例如我們前面談到的,發表平台和徵文獎的突然繁榮,對於寫作者而言,當然是一個利好消息,它意味著有更多的文可以賣錢,有更多的新作者可以出頭。於是,我們看到:原有的作者資源供不應求,紛紛被平台簽約瓜分;大量新的寫作者被吸引到科幻中來,稍有特色者被迅速高高捧起。
▲ 插畫師:Virgil Finlay
然而,我們同樣看到:一些平台編輯力量不足,不少有潛質的作品未經打磨即告發表;徵文獎只顧簽約作者和IP,獲獎作品毫無影響力;期刊缺乏讀者反饋機制,許多發表的小說沒有討論度;很多線上發表的小說閱讀量並不理想;有效的「評價推優體系」遲遲未能建立,面對一年數百篇的發表量,評獎提名時無從下嘴 ……
外部力量或許能「催熟」一些作者,卻對「編讀評」三方的同步升級無甚幫助。而沒有另三方的配合促進,即便新作者一個個被「挖掘」出來,所謂的培養和進步恐怕也無從談起。
▲ 新作者的培養和進步需要多方配合和促進。(插畫師:OReilly)
4
結語
2016年,中國中短篇科幻小說發表數量呈爆髮式的增長態勢。各家專業/半專業平台發表總篇數全年錄得461篇,發表總字數高達數百萬字。對比2011年的196篇,可見其增速之迅猛。其中,2萬字以上中篇小說增速最快,幾年前還幾乎沒有平台發表中篇科幻,現在已有至少40-50篇的發表量,這還沒算各類徵文獎中入圍和獲獎的中篇科幻徵文。
這正是狂飆突進中的中國科幻產業的一個縮影。原有穩定的以雜誌和短篇為核心的中國科幻小生態被打破,而破局的強勢力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卻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任何關心中國科幻產業的有識之士都不會忽略中短篇小說平台這塊基地。過去,正是這塊基地在寒冬中保留了中國科幻的火種,為助推科幻產業的騰飛提供了優秀的人才與創意儲備。而今,如何在外部環境劇烈的變動下維護和升級這塊基地,以期更好地承托冉冉升起的中國科幻繁華大廈,這是擺在科幻共同體面前的一大課題。
【硬廣again】
未來事務管理局徵稿各類篇幅的科幻小說。
稿酬標準:
短篇小說200至300元/千字,
長篇小說150至250元/千字,
特稿另議。
投稿郵箱 tougao@faa2001.com,靜候您的佳作。
關鍵詞:#中國科幻# #科幻作者#
?? 題圖:http://knowyourmeme.com
??責編:高小山
??作者:三豐,AI級中國科幻觀察者與資料控。幻譯居、新幻界、星空獎、坐標獎、年度書目等等這些已消失或不知名的品牌後面都有TA的影子。
推薦閱讀:
※每日電訊【2217-05-31】微妙的膠著狀態
※軟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優秀的短篇值得推薦?
※世界末日前一小時,我殺死了另一個「我」 | 科幻小說
※當機器人遭遇精神異能者——評述《基地與混亂》
※作為一隻scp小白,該從哪裡入手開始慢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