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知乎上寫總結......猴年我經歷過的那些器材大回顧

關於這一年,想說的其實真的挺多的,發生的事情也不少......

從義無反顧地拋棄反光板結構的全畫幅相機,明確自己最在意的究竟是什麼之後,選擇了最對自己味道的系統。

從最初因為老婆的嘟囔而不得不發帖到後來的興趣使然的自主發帖,在這麼個大平台上交流也讓我感受到了很多,在此,謝謝那些曾留言嘲笑戲謔我的人,你們讓我知道了堅持,謝謝所有留言支持我、默默賞分支持我的人,你們讓我知道了意義。真的感謝,作為個興趣使然的獨立個體,我會試著繼續走下去,回報你們的理解與期待。

哪天我的帖子不再有鼓勵甚至戲虐的留言,空空蕩蕩的那刻就會是我收手的時候。

好了,讓我理下思路,順著時間軸來陳述回顧吧......

2016年4月,我受夠了全幅單反與適馬ART鏡頭重量,這是帶娃出遊所無法解決的檻,快速背負系統能解決脖子的壓力但依舊無法讓自己與孩子親近,苦惱的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你真的那麼在意畫質的極限(上限)與景深么?與它們相比,想帶出去一起拍攝的衝動與慾望能被埋沒么?

然後我決定滅門了,與其賣了ART鏡頭換輕便的單反鏡頭,不如徹底從零開始,拋棄反光板系統。那麼接下來買什麼好呢?對焦、畫質、操控、顏值、做工,我的思路很清晰,我的樂趣來自於顏值與操控做工,我既然付出了捨棄畫質的代價,就要收穫應有的成果:操控做工與顏值上絕對不能妥協。奧巴與富士看得上眼,然後因為操控習慣選了富士。X魚上折價出了全套全幅單反,引來了X-T1+18-55mm F2.8-4 OIS防抖頭,由此開啟了新的慾望與視角。

作為個墊腳石的鹹魚套頭該是個什麼樣的大家都懂的,這個鏡頭有著鹹魚套頭的體積,但規格與光圈參數似乎不是走魚路的,做工用料就更不用說了,變焦環對焦環都是金屬滾花料的,對焦安靜迅速、防抖給力,關鍵是結像紮實。

重量體積、光學規格、實用性都平衡得很得體,富士家有不少或冶艷勾人、或清麗可人的貨色,而這個18-55的平實好用則讓我有說不出的舒坦。在這裡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如果留在富士門裡折騰,即使賣了所有定焦,這個變焦我也不會賣。

和1855一個德行,鹹魚套頭的焦段,不甘鹹魚套的素質,做工優秀,對焦環金屬滾花,變焦環軟橡膠,寬大厚實手感舒適。對焦迅速安靜,解析度一流,抗色散能力非常好,對了防抖也是優秀表現,去年富士還出了新固件進一步加強防抖表現,實在是周到。實用性強也是這個頭的優勢,快速安靜的對焦、良好的畫質、優秀的防抖讓它在人像風光動物領域都能發揮。

我出這個鏡頭實在是因為戶外使用頻率較低,想周轉下入個新頭。而非本身的產品實力。

先說槽點,對焦噪音略大,配合X-T1的對焦速度一般但不影響掃街。

為什麼先說槽點,因為剩下的在我看來都是優點,極其均衡的畫質表現從最近對焦距離開始一直延伸到無窮遠,無論全開光圈還是收縮光圈你都能獲得完全對得起價值的畫質。鏡頭手感一流,對焦環阻尼細膩,62mm的濾鏡尺寸也合情合理,適當的壓手感,這個鏡頭我十分喜歡。無論做工手感還是畫質。

出這個鏡頭也是因為對焦,配合X-T1機身抓拍孩子真的略倉促,措手不及,所以出了換對焦安靜快速的35mmF2。

又小又輕,對焦還快速,全開畫質還很結實,還能防塵防滴濺,價格又平和,我還要啥自行車?

有人說43mm口徑看上去很猥瑣,這玩意在X-T1上確實顏值有些怪異,XP、XE系列就好不少,我硬拿來用也就管不得那麼多了,不過鏡頭細真的在掃街的時候蠻好握(捏)的。

得益於它的體積重量,讓我有想帶它出去的慾望。

又小又輕,對焦還快速,還能防塵防滴濺,這些話我能複製黏貼,但全開畫質紮實就有條件了,你要把物距拉開到一米五以後才行,不然會看到嚴重的像差。

有人說這個鏡頭用來掃街的不需要這麼關注近距離對焦,拿這個鏡頭玩微距是不良示範。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既然這個鏡頭有著比23F1.4近得多的最近對焦距離,更多時間的實驗室演算,買家就不該期待它有著不錯的表現么?

你可以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但對於一個紅區11000轉的引擎,5000轉開始扭矩就直線下降,馬力也不再增加了,我想問問轉速的意義在哪裡?標高紅區但早泄的引擎,與標近極限對焦距離但早泄的鏡頭對我來說差不多是一回事情,無關價格。XF100系列的23mmF2鏡頭的近距離拍攝表現如何,留意過的用戶也心知肚明。(新出的XF100f表現如何還未知)

這是個不錯的鏡頭,對於所有在意對焦速度,以及物距不近的用戶來說。

一早起來茫然地洗漱完畢,茫然地下樓,茫然地坐到通勤車裡,茫然地發動引擎,不對,轉速表什麼時候紅區變10000轉了?!

這就是我對這款鏡頭意義的描述,如同一塊掛在森林入口的牌子「注意安全」,這不是另一種誘惑力么?什麼機械快門1/4000s,爆掉!在大太陽底下玩飆車,富士家的妖艷貨色。

咳咳,注意安全,話說回來我還是有點理性的,說服自己買它的理由就是相比90mmF2來說更低的安全快門數以及更好的通光量,結合最低1/150s的人物表情以及小動作凝固力,環境適應力56mm明顯更高些。

這個頭入手一個月了,還沒有好好拍過,因為松徠42.5mmF1.2防抖頭的關係。現在松徠頭放下了,富士龍頭,我來了。雞年會好好體驗這個鏡頭的性格。

關於56mmF1.2,年後我會獨立開貼陳述感受的。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5000元左右的微單的視頻拍攝能力?
普通微單如何拍出大片級別的照片?
單電相機和微單相機有什麼區別?
微單市場是不是索尼一家獨大了?

TAG:微单相机 | 富士 | 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