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8)| 資水東流
導讀
煙花爆炸的瞬間絢麗且美,但人眼看到的時候,爆炸已經接近尾聲。此文是我讀過的最發人深省的文章之一。地球文明已經進入一個關鍵點!在黑暗的宇宙森林中,行星上的化石能源是一根小火柴,如果能夠點燃,那麼將會獲得整個森林;如果不能,就會困死在地球上!
畢竟,個體才能作出發現,而不是組織。在組織和機構變得愈發重要和有權力的時代,從中辨識出真正具有創造力並改變了世界的個體也變得愈發重要
前期參見: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序)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1)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2)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3)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4.1-1.4.2)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4.3-1.4.4)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2.1)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2.2)|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2.3-2.4)|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1)|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2.1-3.2.2)|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3.2.3-3.2.4)|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3)|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4.1)|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4.2-4.4)|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5)|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6.1-6.2)|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6.3)|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6.4-6.5)|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7)| 資水東流
8 反思和總結
在第一版帖子中,針對「反科學」的指責,筆者就說過,帖子的緣起是看到另外一個帖子,心有所感而隨手寫的,本來是期望通過寫貼來磨礪自己的思維。但在辯論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慢慢有了一些其它想法。其中復活節島的悲劇讓人驚悚,而科技噱頭的橫行更讓筆者感覺到有必要提醒一下大眾:進步沒有想像中那樣容易!把現狀說清楚,擺正好心態和梳理好制度,這是面對下一級技術台階所必需的準備工作。
8.1 復活節島的悲劇
復活節島,也稱「拉帕努伊」,意為「石像的故鄉」,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偏僻、最遙遠、最孤獨的海島,它距離智利的東面有3000多千米,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小島——皮特克恩島也在2000千米之遠。
根據考古、基因、語言、民俗等研究表明,復活節島的居民是從太平洋來的波利尼西亞人,這個已經得到學界的承認。波利尼西亞人是天生的航海民族,依靠原始航海技術就能跨越大範圍水域。由於某種不可知的因素和幸運(隨機擾動??),小部分人來到復活節島。在這之後,就和外界失去了聯繫,成為一個近乎全封閉的孤立體系。
歷史上的復活節島是一個物產豐富,林木茂密的島嶼。科學家通過孢粉測試證明,復活節島上曾有過高20米、直徑1米的智利酒松。實際上,直到人類定居島上的早期,復活節島一直是被高大樹木和繁茂灌木覆蓋著的溫帶森林。
豐富的資源使得島上的原始居民不勞作便可衣食無憂,因此人口開始膨脹。後來島嶼的居民開始製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脹使得資源得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製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樹木,使得樹木開始消失。科學家對爐灶和垃圾堆中的樣本進行放射性碳年代測定顯示,大約在1640年前後,木柴已經被草本植物所取代,即便是酋長家也是如此。
星空下的復活節島石像,人類困境的一個隱喻
考古研究表明,海豚曾經是島嶼居民的主要食物,但是到了1500年左右,島嶼居民的垃圾中已經找不到海豚的骨頭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樹木已經砍伐殆盡,已經沒有木材製作大船出海捕捉海豚了。
沒有了巨木製造的舟船,倖存者也無法遠航漁獵,他們開始轉向從未使用過的食物來源:人類本身。在復活節島後期廢棄物堆遺址中,人類骨骸隨處可見,有些骨頭被敲碎以便吸取骨髓。島民的口頭歷史中至今仍充斥著人吃人的故事,而對敵人最具攻擊性的辱罵莫過於:「你媽的肉塞了我的牙縫。」
到了1700年左右,由於戰爭、飢餓的發生,島嶼的居民只有2000人左右。但幸運的是,在歷經近千年的隔絕之後,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各布·加洛文來到復活節島,讓復活節島和外界再度有了聯繫(雖然同來的有疾病和奴役)。但是他隨即發現,這座日後以「復活節」命名的島嶼只是塊荒地,島上找不到一棵樹,灌木和雜草高不過3米。
可能有人說復活節島太小了,註定滅亡。地球看起來很大,但在宇宙尺度上,地球可能還不如復活節島。某位院士評價:「復活節島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孤島,我們地球也是漫漫宇宙中孤獨的生靈。所以說復活節島就是地球的一個縮影。」
18世紀的某種隨機擾動,讓地球文明開始進入工業社會,人口迅速膨脹,能源和資源消耗急劇增加。復活節島上的居民最終砍光了木材,無力製造大船出海捕魚,更無力遠航到其它的島嶼和大陸,結果被活活困在一個小小的島上。人類工業文明正在以空前的速度來消耗地球上的資源,如果不能在資源和能源消耗的關鍵節點到來之前(比如說,還能承擔得起可控核聚變系統的研發和部署費用),在獲取新層次負熵流上取得重大突破,極有可能被永遠困死在太陽旁的小石頭上。
如若這樣,對於宇宙來說,人類的一切悲歡離合和雄心壯志都沒有任何意義,都註定要煙消雲散。
8.2 理性不代表悲觀:資源有限還是邊疆盡頭?
在第一版帖子寫出來之後,無數人指控筆者散布「悲觀主義」。甚至有網友把筆者比喻成邪教份子,號召推翻現代的工業文明和秩序。尤其令筆者哭笑不得的是,有人指責筆者為計生部門的槍手,宣揚資源有限,人類必須控制生育。種種情緒化的發泄,讓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筆者一再強調,即使按照現在的速度,地球上的資源也足夠支撐100-200年。以石油為例,陸地上很多地方都沒有勘探,而海洋石油更是前景廣闊。當石油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自然會誘使資本去開發以往認為不值得開採的石油,進而使得石油價格有一定回落,頁岩油的開發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整體上,人類目前只在地球表面活動,而地殼內的資源蘊藏量超乎人類的想像。
筆者寫貼的目的只是想指出:負熵流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會對人類的社會結構造成重大衝擊。未雨綢繆,人類可能需要改變一些過去300年形成的觀念,不要理所當然的認為技術會永久進步下去。把文明的前途建立在技術持續爆炸的臆想上是很不負責任的。
在資源問題之外,還必須強調的是,技術革命的停滯還會對人類社會構成一個意想不到的威脅。
也許有很多網友會說,既然還有那麼多資源,現代技術能夠達到的水平也足夠大眾過上不錯的日子了,為什麼一定要衝出地球呢?
現代人類社會的很多制度和理念,是從西方傳播到全世界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已經成為普世公理。而這些理念,在西方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西方古代的奴隸制、宗教壓迫和等級制,並不比其它文明高尚到哪裡去。溯源自古希臘的很多思想,其實是在技術進步的年代,逐漸開拓新邊疆而培育出來的。
弗雷德里克·傑克遜·特納是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1893年在芝加哥美國歷史協會年會上他宣讀《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一文,奠定其在美國史學界的地位。簡單點,就是推動歷史的並不是馬克思所說的階級鬥爭,而是地理環境的擴張。必須指出,「邊疆學說」並不單是應用於美國歷史,從1500年以來的全球歷史,某種意義上就是技術開拓新邊疆、拓展負熵流的歷史。
特納在1893年的演講中指出,美國的平等民主制度、個人主義與革新精神,其源泉不是法律理論,不是判例,不是傳統,也不是國家或民族的血統,而是邊疆(也有人翻譯為前線)的存在。
如下一段引用自《趕往火星 紅色星球定居計劃》一書,作者是先鋒航天公司總裁、前NASA工程師羅伯特·祖步林,譯者陽曦、徐蘊芸(筆者第一次看到是在為什麼即使在國力並不雄厚的情況下,中國也應該發展航天技術? - 科技 - 知乎,在此加以感謝)。
特納繼續闡述自己的核心觀點:「曾經一度,前線打破了傳統束縛,提供新體驗,產生新制度,出現新格局;對美國而言,一直在後撤的前線同樣意味著這一切,甚至更多。」
弗雷德里克·傑克遜·特納
特納的觀點是一顆智性炸彈,數年間,圍繞這個觀點產生了整整一個學派的歷史學家。他們證明了不僅僅是美國文化,還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都主要是從探索時代(Age of Exploration)開始的。就在那個時代,歐洲開闢了全球移民的大前線。
特納的論文發表於1893年,就在三年前,1890年,美國前線走向了終結:一直以來界定西部擴張最遠端的移民線與從加州一路東來的移民線迎頭相撞。一個世紀以後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正是特納提出的問題:如果前線真的消失了,怎麼辦?美國所堅持的一切,會怎樣?如果失去了成長的空間,一個平等,自由,創新的社會還能倖存下來嗎?
特納的思想深深影響了美國社會。1960年代,肯尼迪總統推動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候,就喊出了「新邊疆」的口號。阿波羅登月計劃所取得的很多技術成就,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文明為特納的擔心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唐代中葉以後,隨著華夏農耕文明邊疆的固定,沒有了新的拓展空間,華夏文明引來了一個技術停滯年代。春秋時代的封建體系和觀念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諸夏變成了一夏,華夏文明開始轉向內省,專制集權日益增加,這反過來抑制了技術的發展。
因此,拓展宇宙空間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可供成長的前線,沒有技術開拓的新空間,馬爾薩斯主義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而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熱力學平衡狀態是所有人的噩夢,人類社會的多樣性會迅速喪失(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熵增已經很高)。這兩者結合起來,不一定等到資源耗盡,專制主義和大範圍權利控制會捲土重來(計劃生育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建立在人文主義、科學、自由與進步基礎之上的整個現代文明都必將消亡。
《1984》
8.3 研發需要範式革命
過去百來年形成的研發機制,目前看來無法應對新的技術台階。問題在哪裡?任何一項機制運行久了,都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體系內的熵值增加。很多很多的因素在束縛著人類潛力的釋放,研發機制本身需要一場範式革命。
出於安全性,8.3.1和8.3.2就不詳細論述了,未來如果環境很寬鬆,再把這兩小節補上。技術大停滯第二版中有一些基本觀點,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看。
最近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多人在爭論集體和個人作用孰大孰小。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組委會秘書格蘭?漢森(Goran K. Hansson)對此加以反駁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領獎現場
「畢竟,個體才能作出發現,而不是組織。在組織和機構變得愈發重要和有權力的時代,從中辨識出真正具有創造力並改變了世界的個體也變得愈發重要。」
(全文完)
背景簡介:本文是資水東流博士的作品《技術大停滯》的第三版《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原發於新浪博客(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技術大停滯的第三版)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和技術大停滯第三版(由於博客字數限制,新開一文繼續連載中)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作者授權風雲之聲發布。全文87000字,風雲之聲分為多期連載。你不需要同意作者的所有觀點,事實上許多觀點也都可以商榷。但作者提出的基本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事關人類的生死存亡,你一經思考就會深深印入腦海,縈繞於心。對於關心人類命運的讀者,這是一篇不可不讀的文章。
責任編輯:黃澹寧
附:全文目錄如下
前言
1 文明和技術
1.1 範式粗談
1.2 人類文明所經歷的範式轉換
1.3 範式牢籠
1.4 科學和技術之間存在的鴻溝
1.4.1 科學的本質
1.4.2 技術的核心
1.4.3 從瓦特談起:蒸汽機引發的正反饋
1.4.4 需求不是救命稻草
1.5 科技利益集團
2 科技利益集團鼓吹的範式春夢:所謂的技術大爆炸
2.1 渲染和洗腦
2.2 論文和專利:天文數字後的荒謬
2.3 比特世界和真實世界
2.4 部分和整體
3 範式春夢外的陰影
3.1 人類面臨的技術窘境
3.1.1 能源轉換技術的停滯
3.1.2 新能源的窘境
3.1.3 農業,醫療和生物技術
3.1.4 信息技術深度上的麻煩
3.1.5 其它方面的技術
3.2 眾多的技術噱頭
3.2.1 早早敗落的太陽能/光伏噱頭
3.2.2 經久不衰的人工智慧大噱頭
3.2.3 神乎其神的量子計算機噱頭
3.2.4 牛逼哄哄的納米材料噱頭
3.2.5 近年來的新噱頭
3.3 博士民工和生物技術的挫折
3.3.1 生物噱頭的緣起和影響
3.3.2 研究範式和問題
4 低熵體的困境和所面臨的技術台階
4.1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談起
4.1.1 《道德經》的智慧
4.1.2 負熵流和文明層次的躍進
4.2 科技樹的主幹和分叉
4.3 永遠的50年和可控核聚變
4.3.1 永動機之夢
4.3.2 可控核聚變的難產和噱頭
4.4 冷靜思考:未來不一定會更好
5 台階前的坑:人類社會的宿命
5.1 耗散結構理論的社會學意義
5.2 大競爭環境的消失
5.3 被全球化抹掉的差異性和人類社會的熱力學平衡
5.4 老齡化自鎖
5.5 如何填坑?
6 台階的本質:複雜度魔鬼
6.1 何謂複雜度
6.2 紛繁世界背後的兩條規則:適者生存和資本回報預期
6.3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複雜度的變遷
6.3.1 運輸/動力系統的演進例子
6.3.2 技術革命的特點和複雜度的變化
6.3.3 正在面臨的高複雜度科學魔鬼
6.3.4 源自技術根底的困境
6.4 高複雜度帶來的諸多惡果(more is different)
6.4.1 吾知也有涯和生死競賽
6.4.2 維護成本
6.4.3 來自社會的負反饋
6.5 簡單的數學推導
7 寂靜星空所隱含的恐怖前景
7.1 大寂靜和費米悖論
7.2 細思恐極的三種情景
7.3 宇宙大篩子
7.4 一根小火柴
8 反思和總結
8.1 復活節島的悲劇
8.2 冷靜不代表悲觀
8.3 研發需要範式革命
8.3.1 從中心極限定理和大數定律說起
8.3.2 現行科研體制的弊端
請關注風雲學會的微信公眾平台「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