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市場?保健品市場!
02-11
題記:
如前一篇所說,年尾的時候跟各行各業朋友聊的比較多,開眼長見識。這一篇寫最近幾日長的見識: K12市場。聊些感想,一家之言。終極用戶是誰?
在做凱叔講故事的時候,關於這個問題就曾經討論了很多輪,最後能夠明確得出結論的是:家長。摘錄當時的文字:
- 對於小孩子:家長具有海選權,孩子具有否決權;
- 對於大孩子:孩子具有選擇權,家長具有一票否決權。
舉一個看動畫片的場景。
對於小孩子來說,是由家長代為決定的。 家長會從海量的信息源頭裡選擇巧虎 或者 朵拉。小孩子只能在一個有限制的集合里選擇收看 或者不收看哪些內容,即具有否定權。從我們調研的數據來看,現在的家長是不太會強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選擇的,不喜歡,那就算了。對於大孩子來說,他們已經通過幼兒園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也會追時下他們所關心的熱點。比如熊大熊二之類, 但這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可能會覺得某些內容太過血腥暴力,從而行使一票否決權。也許孩子會繼續跟這個產品有交互,但少了家長的支持,也就缺少了明面上的零用錢支持。所以,我們的產品定位目前確立為:讓家長認同,讓孩子快樂。
面對K12市場,關於終極用戶的定義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使用服務的是誰只排第二序列,付費的是誰才最重要。
是教育 還是 安慰劑?
不同於早教領域教育產品提供給孩子更多的是樂趣和陪伴,K12市場的產品的考核標準乍一看是面嚮應試教育,以分數提高為衡量標準。
實不然。
正常教學時間以外的課外培訓市場,其效果很難得到有效的量化。Why?時間投入!課外培訓時間大約為正常教學時間的10%以內。試問,怎麼可能用10%的時間創造出足以看出量化差異性的成績呢?在確定了K12市場其實不是以成績為考量標準後,問題就豁然開朗了起來:
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言,如果把正常教學市場比作藥品市場的話,那麼課外輔導市場儼然就是 保健品市場。保健品市場追求的不是療效,而是安慰劑效應。怎麼加強產品服務在家長心中的認知,增強其衝動消費,就成了產品迭代的重點。在線英語教學的標準是:讓孩子high,讓孩子喊:
讓孩子high,不至於產生直接使用者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喊出英語,讓家長能夠看到這款產品產出的顯式效果
K12產品圍繞家長感知度優化,圍繞付費率優化,完全刷了我的三觀,不禁有點唏噓:
我們的理想是讓用戶為價值買單,可我們做的事情是讓用戶為價值觀買單。推薦閱讀:
※非教學出身的管理者如何做好教學管理?
※李星:為什麼在K12真人外教1對1領域,「蘋果模式」會打敗「小米模式」!
※胖·師說|如何看待K12智慧校園與自適應學習
TAG:K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