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六新銳攝影獎入圍作品
一年一度的無忌新銳攝影獎再次印入大眾視線,新銳攝影獎共收到5348位參賽者的45779份作品,最終136人進入初選。由前瑞象館執行總監、策展人施瀚濤,攝影史學者、獨立策展人何伊寧和攝影書策劃人、出版人言由擔任初選評委。
新銳這個詞讓它受到很多關注,卻也有更多不一樣的聲音。
古力予《喧卑》
古力予出生於1998年,現工作生活於樂山。2014年6月開始接觸攝影。拍照看電影旅行。這組作品《喧卑》可能是入圍作品中乍一看比較莫名其妙的,那麼它的意義和新銳之處在哪裡呢?
16歲時,古力予棄學回到農村老家,面對之前不熟悉的自然環境,她開始了與自然的接觸,她發現這種接觸既難以表達,又存在許多共鳴,這一點正如她的作品,看似是一個個毫無關聯獨立存在的個體,實際上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專家評語:
有的人,有的攝影就是用來讚美的,它不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釋便一擊即中你。就是這樣。
——言由
楊圓圓《浪漫之旅》
這組作品只在網上公布了兩張照片,作者楊圓圓她熱衷於探索視覺敘事的可能性,將真實與虛構的元素結合,探討記憶、歷史與時間等話題。楊形容自己的工作方式為「編織」,以圖像結合文本的形式,在作品中構建一張繁複的網路。
專家評語:
楊圓圓這組作品讓我們看到今天生活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普通人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那種中產階級的、國際化的、現代化的生活。這個看似自主的夢想似乎擺脫了曾由宣傳所構築起來的集體主義美學,而實際上它何嘗不是無意中又落入了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陷阱。同時,這組作品也反應了巴贊所說的人們對於再現藝術的心理期待——以圖像取代現實。於是這種由低端數碼圖像技術所生產出來的粗糙圖像就像麻醉劑,讓人輕鬆實現夢想,但事實上這些被攝者所「佔有」的背景,恰恰是他們所無法到達和不能擁有的世界。藝術家以輕鬆、玩笑的手法,揭示了現實中虛幻的一面,以及虛幻中無奈的現實,同時也讓我們得以再次反思圖像與現實的關係。
——施瀚濤
當然,也有評論認為這組照片為了抹去景點中人的身份信息,而採用綠色人影的手法,非常幼稚,形如摳圖。
高山《第八天》
《第八天》是一系列作者記錄養母日常生活的快照,目的是挖掘「養母」、「養子」之間的身份關係。那麼這種關係是否具有特殊性呢?
專家評論:
在高山所創作的《第八天》中,他分別從自身和養母的視角切入,用一系列快照向觀者展現了自身和母親之間日常卻又親密的私人生活。在歷時三年拍攝中,高山用鏡頭記錄下了他與母親的日常生活肖像,生活用具和痕迹以及他母親工作場所的物件,嘗試去挖掘自我與她——作為身份存在的「母親」之間的關係。高山的快照自然且生動,肖像中所捕捉到的母親起伏的情感與中立的家庭物件相互編織,成為一張複雜又神秘的親密關係網。
——何伊寧
郭國柱《流園》
「除了地圖上的一點之外,場所到底是什麼?時間和空間在一個場所里匯合為一體。」
郭國柱的這組作品講述的是場所,他拍攝的場所是城市化進程遺留的荒村。自然在慢慢覆蓋人類的痕迹。
專家評語:
郭國柱的攝影創作一直通過細緻描摹對象,來表現對象所承載的時間;而在這次「流園」系列中,他所表現的時間不再僅僅存在於作為對象的物件之上,他所記錄的其實是一個空間的兩個狀態之間的轉換本身——從人類退去到自然回歸之間。從畫面中的綠色植物的蔓延來看,這個過程顯得非常緩慢,但是假如從一個稍長的歷史階段去看的話,這種狀態的轉變其實只是一瞬間而已。於是這些藤蔓就成了時間流淌的象徵,像是一個慢動作,一點點蠶食和遮蓋人類曾在自然中留下來的痕迹。時間性正是攝影最大的特性之一,而藝術家將這種特性加以放大,從而產生了幻覺的效果。——施瀚濤
程新皓《來源不同的時間》
程新皓作為藝術家工作生活於雲南昆明。以攝影作為主要的媒介,關注當代中國背景下的現代化問題和當代知識生產等議題。《來源不同的時間:來自茨滿村的圖像》挑了麗江附近的茨滿村的城市化進程,以此探討時間。
他陳述道「作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敘述了地質學的時間、村莊當下的時間、村莊的歷史時間以及人的肉身處於這種時間之中的張力」。
專家評論:
程新皓的這組作品的創作方法是一如既往的,先構架好時間和空間組成的空白世界,然後設定章節和節點,再用攝影和其它影像材料慢慢填充每個細節,最終讓一個飽滿的新世界呈現在觀者面前。它是真實的,卻又是虛構的。重要的是,它似乎真的滴水不漏。
——言由
孫俊彬《靜靜的南疆》
孫俊彬作品《靜靜的南疆》探索的主題也是場所,只公布了兩張照片,無法完全得知作者的意圖。
專家點評:
這部作品表現了作者在中國複雜而豐富的現實面前敏銳和深度的觀察。在面對重大主題時,作者不是簡單地按照既定的概念去記錄事件和現象,而是用圖像去深入探討歷史的原因以及人物內心的複雜。作者試圖以更人性的視角去講述一個嚴肅的故事。
孫俊彬的職業讓他必須追求照片的敘事能力,但他又得益於圖片敘事的模糊性和多義性,使他的作品更像一個神秘的容器,隱藏並儲存著各種秘密,留待未來的挖掘和解讀。他這次參賽的作品聚焦於「古代絲綢之路最活躍的地方」,各種文化傳統和現實力量相互碰撞、融合,並延續千年;「這裡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而作者在其中很好地實現了故事敘述、生活狀態的描繪、以及地理人文的呈現三者的結合。
——施瀚濤
陳海舒《Zona Rossa》
陳海舒以攝影作為主要媒介,並混合使用多種媒介,如文本、視頻、電影和攝影書等。作品關注當代社會中人類的生存狀態、集體情感和共同記憶。
《Zona Rossa》試圖借用維蘇威火山來探討宏觀的「危險性」,圖文形式卻似乎讓作品略顯累贅。
專家評語:
在作品《Zona Rossa》中,攝影師陳海舒運用多種文本(攝影、電影片段、歷史書信、採訪),對義大利維蘇威火山以及周圍所環繞的18個「紅色區域」進行探究,嘗試再現維蘇威火山的多重屬性(自然、政治、宗教、歷史等)。陳海舒在作品中從不同角度有效地討論了人類在與危險性生存環境交鋒時所持有的複雜情感,揭示出兩者之間的張力;此外,藝術家對於多媒體材料的運用展現出他在圍繞特定地域進行深入實踐的綜合能力。——何伊寧
鄒璧宇《戛然而止的生活》有網友認為,這其中當然不乏有真正新銳的作品,但體現不出「新銳」的「模仿之作」也是有的。新銳攝影在國內處在一個有點模糊和不確定的地位。
「新銳攝影就是個圈,攝影師拍出來的東西晦澀難懂,大神評委們只好寫出更崎嶇的評價來讚美,攝影師看到評價又朝著更蜿蜒的方向創作。你要是看不懂提個問,他們就叫你自己去提高姿勢水平。」這位網友認為,很多的所謂新銳攝影,都是文案大於攝影。
文|黃怡貓
文章發佈於「浮圖網」
推薦閱讀:
※牽手旅行 | 33天自駕橫穿北美
※中國婚紗攝影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EISA 2017-2018年度歐洲影像大獎獲獎結果公布,索尼成最大贏家
※敘述者2016
※有沒有打死不用閃光燈or反光板的人像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