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旅行2個月,我最喜歡馬爾丁
馬爾丁新城很普通,有現代化四四方方的建築、咖啡店和餐廳,我一邊欣賞著這毫無異域風情的新城,一邊開始爬坡。身前背著相機包、身後背著55+10L登山包,頭頂艷陽高照,格外費力。然而要去到這個"可以俯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城,自然意味著要從新城一路爬山。
我背著大包走在上山的公路上,好不容易遠眺到那風景獨特的馬爾丁老城,這拔地而起的山坡上一層一層地建著伊斯蘭風格的房屋,極具中東風情的同時,又極具特色,它就像立體的喀什一樣,把那些扁平排列的土曬磚房和錯綜複雜的小巷立體化。而我訂的賓館在老城中心,需要繼續爬坡。我跟著地圖所指示的捷徑一路爬上那些有趣的小徑,恨不得馬上扔下登山包,拍個痛快。這種無可言喻的興奮,大概預示了我對馬爾丁深深的熱愛。
△ 背著大包大汗淋漓地爬到老城,被這一幕深深震撼馬爾丁有一種獨特的氣質,雖然南疆的喀什和伊朗的亞茲得也很有歷史感,但錯落有致的馬爾丁,高高低低的小巷如迷宮般令人著迷,一轉彎就能看見的宣禮塔、一回頭就能看到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讓我彷彿真的行走在歷史之中,視野永遠受制於那細細的窄巷,卻因為高低錯位,每個轉角都能發現驚喜,這大概是平面的喀什和亞茲得無法給人的觀感吧。即使身背大包,爬得汗流浹背,熱得氣喘吁吁,但我心裡已經在盤算著把原本兩天的馬爾丁計劃增加到三天。土耳其東部之行,從原本的忐忑,演變為這一個又一個高潮。
到達賓館的時候我已經連續在烈日下爬坡了近1小時,滿頭大汗。趕緊洗個澡,出去如往常般吃了個土耳其烤肉卷,我就一頭鑽進了馬爾丁老城。
△ 馬爾丁老城△ 馬爾丁老城宣禮塔每天五次按時響起,召喚信徒做禮拜的聲音簡直是這個中東古城最好的背景音樂。我尋著宣禮塔的音樂走向建於12世紀的烏盧清真寺,這座伊拉克塞爾柱建築隱匿於老城的迷宮之中,不是周五的日子,清真寺里禱告的人並不多,以老年男性為主。在土耳其東部,能明顯地感受到信仰的斷層。在清真寺禱告的大多是中老年男性,街上戴頭巾的也多是中老年女性,上一代人還沉浸在信仰的世界裡,而年輕人明顯更有活力和想法,無論是對於總統埃爾多安,還是對於伊斯蘭教,他們都經常能說出讓我讚歎的觀點。
巴紮上,人們在狹窄的街道上依舊用馬和驢子駝著貨物。如果不是從新城走過來,或許很難想像在這3公里之外的地方,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而馬爾丁老城,就如從未曾被打擾一般,繼續它古老的生活方式。再多的歷史書籍,也不如親身置身於歷史之中的感覺來得美妙。
△ 老城巴扎,牽著毛驢的少年△ 巴扎的手藝匠人馬爾丁現在是土耳其旅遊開發的重點,土耳其政府試圖把它打造成一個如以弗所和棉花堡一般的旅遊城市,但這裡靠近敘利亞和伊拉克邊境,又處於土耳其的庫爾德人聚集地。近年來的局勢不穩,讓安納托利亞東南部遊人罕至,甚至在我去土耳其東部最著名的標誌性景點內姆魯特山時,竟也沒有遇到一個遊客。或許也正因如此,馬爾丁古老的生活方式才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來。這裡不像喀什老城那般有許多廢棄房屋,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有人居住,孩子們在細細的窄巷裡踢球、玩耍,女人們牽著孩子的手在巴扎逛街購物,婦女們圍坐在家門口談天說地。這裡更生活化,因此讓人覺得即使同樣是走在歷史之中,馬爾丁卻更真實,更能還原出歷史的本貌。
這就是土耳其東部,它和土耳其西部簡直可以說是兩個世界,西部是熱烈的歐洲風情,而東部則是古老的中東風韻。對我而言,東部無疑更有魅力。歷史不僅流淌在博物館和清真寺,更是流淌在大街小巷,流淌在日常生活中。博物館孤零零的展品過於遙遠,而如馬爾丁這樣難得的古城,讓人有親歷歷史的現場感。行走其中,彷彿穿越了幾個世紀,如同正在做著一場遙遠的夢。
我在土耳其旅行了2個月,要說最大的遺憾,大概就是沒能再去一次馬爾丁吧。
△ 生活在馬爾丁老城小巷裡的人們
原創文章/圖片,禁止轉載,經發現必將追究到底。
轉載合作請聯繫398998908@qq.com
微博@包子Wien
歡迎關注公眾號:嚴肅旅行(yansulvxing):認真地看這個世界,不吹噓,不鼓動,不浮誇,沒雞湯~
http://weixin.qq.com/r/mjhvd2-EGzJkrSsU922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土耳其心臟 | 土耳其 · 目的地
※為何土耳其部隊可以呆在伊拉克,而外交上不受明顯的阻力?
※好可惜,土耳其 | 親歷伊斯坦布爾四次爆炸現場
※如何评价 2015 年 11 月 24 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
※從麥加到伊斯坦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