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HIV,我家阿黃還能養么?」
HIV感染者能不能養寵物?感染者飼養寵物有哪些注意事項?原來養的貓呀狗呀小鳥呀什麼的,感染以後必須要丟掉么?類似的詢問我接到過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感染者朋友們普遍關心的話題。
寵物和人畜共患病(zoonoses)
在我們討論小貓小狗可能給感染者帶來的威脅之前,我們不妨先說一下普通人飼養動物可能會得哪些疾病。
醫學上,我們把可以通過動物(主要指脊椎動物)傳染給人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統稱為人畜共患病(zoonoses),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可以是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多種微生物,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等,還有前段時間比較受關注的埃博拉等。
人們可以通過與動物、動物產品(如肉、奶、蛋)和/或其環境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染病。具體來說,我們可能因為和動物通過以下接觸而感染各種病原體:
被帶病(菌)動物咬傷或抓傷
不小心接觸了帶病(菌)動物的體液或排泄物,如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
吸入了動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
誤食了被動物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蚊蟲叮咬了帶病(菌)動物再咬人
食用帶病(菌)的動物產品(如肉、奶、蛋)等
……
能夠傳播疾病的寵物有哪些呢?常見的家養寵物有貓、狗、鳥、烏龜、兔子、倉鼠、魚類等,少見的有蜥蜴、蜘蛛、蛇等,家畜類動物則包括豬、羊、牛、馬以及各種家禽等。單單看這些信息,好像在家裡無論養什麼,都不再是給我們帶來歡愉和陪伴的一隻只小萌物,反倒是一個個疾病庫或定時炸彈了。
有研究表明,寵物可以傳給飼主的感染性疾病高達30-40種,其中不乏許多致命性疾病,可周圍養貓養狗的人這麼多,我們又真的見過幾個因為養寵物而生病乃至命喪黃泉的呢?可見,家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一定的罹患人畜共患病的風險,但絕對罕見。換個角度想想,我們都知道狂犬病很危險,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而狗狗又是將狂犬病病毒傳給人的主要傳染源,但人們並沒有因為狂犬病危險就放棄養狗,各國衛生部門也並不會因此而禁止人們飼養寵物犬。所以說,當我們在討論是否應該飼養寵物時,其實在做的也就是一個利弊權衡——如果飼養寵物能夠給我們帶來諸多益處,而其潛在的風險很小且可控,那麼就沒有理由因噎廢食。
這個道理,對HIV感染者同樣適用。
養寵物給HIV感染者帶來風險和益處
狂犬病、貓抓病、禽流感等這些常見的危害較大的人畜共患病,多是由某些特定病原體導致的,也就是說,只要接觸了這些病原體,且滿足了一定的致病條件,無論是普通人還是HIV感染者,都會發病。通俗點說,一個普通人和一個HIV感染者同時被瘋狗咬傷,決定他們會不會得狂犬病的最重要因素是這隻狗有沒有攜帶狂犬病病毒,而不是HIV感染本身。因此針對這類人畜共患病,在預防疾病和飼養寵物的注意事項上,HIV感染者和普通人沒有太多區別,關於這類疾病的預防,本文不做贅述。HIV感染者養寵物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還是各種機會性感染性疾病。
機會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是在HIV感染者這種免疫力缺陷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或者病情明顯加重的一類疾病。由於包括貓、狗在內的許多寵物都攜帶有各種OIs的病原體,所以坦白來說,飼養寵物或是和動物密切接觸者,其感染OI病原體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感染了OI的病原體,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病。導致機會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在環境中很常見,我們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感染了這些病菌,只不過在機體免疫力尚佳時,這些病原體要麼被清除,要麼在體內處於長久的「休眠」狀態,並不會導致疾病,只有到機體免疫力下降到一定水平,這些病原才能在機體內大肆繁殖並引起疾病。HIV感染者免疫力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損,但只要CD4細胞數值在200-350以上,壓制絕大對數OIs還是沒有問題的(關注youaihiv,回復「oi」,查看HIV和機會性感染的相關文章)。
長久以來,有非常多的研究證明,飼養寵物能夠給各種慢性病患帶來諸多好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給患者帶來心靈和精神上的寬慰。對於HIV感染者而言,疾病的困擾、社會上的歧視總會讓他們感到孤獨以及被排斥,飼養寵物能夠給病患帶來歡愉、安慰以及一種價值感。對很多人而言,寵物不僅僅是動物,更是家庭的重要成員。通過合理的飼養寵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寵物將疾病傳給飼主的風險是很小的,所以說,僅僅因為飼養寵物存在讓HIV感染者罹患機會性感染的風險,就禁止HIV感染者飼養寵物,這種建議未免有點太「偷懶」了。
幾種嚴重OIs和相關寵物
1、貓和弓形蟲病(Toxsoplasmosis)
剛地弓形蟲是一種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寄生蟲,美國的一些研究表明,近70%的成人既往曾經感染過弓形蟲,我們國家的一些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約10%-30%的成人曾經感染過弓形蟲。免疫力尚佳的病患感染弓形蟲後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大多數感染呈隱性狀態,直到病患免疫力嚴重受損時,比如HIV感染者病情進展至艾滋病期,潛伏在人體的弓形蟲才開始再次活躍繁殖,進而導致疾病。約6%-10%的AIDS患者會並發弓形蟲病,其中AIDS患者所患腦炎中有50%是由弓形蟲引起的,患者一旦發生了弓形蟲腦病,大多預後不佳。
貓是弓形蟲的重要傳染源,其糞便中含有弓形蟲的卵囊,受染貓每天可以排出卵囊近1000萬個,持續10~20天。顯然,鏟屎官們若是不小心接觸到了帶有大量卵囊的貓糞便或土壤,又不注意清潔衛生,就容易因為誤食這些卵囊而導致感染。不過,貓主子有時候比鏟屎官還愛乾淨,它們一般不會容忍自己的皮毛上沾有糞便,因此國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養貓並不會明顯增加HIV感染者感染弓形蟲的風險。另外,感染了弓形蟲的豬、牛、羊等動物的肉中也會帶有弓形蟲的包囊,因而生食這些肉類及其製品也可能會導致感染。所以說,一定要堅持熟食。
2、狗、貓和隱孢子蟲病(Cryptosporidiosis)
隱孢子蟲是一種主要寄生於人或動物消化道上皮細胞的寄生蟲病,因而,其導致的疾病表現以腹瀉為主,是WHO列為世界六大腹瀉病之一。免疫力正常的人和動物感染後,往往拉幾天肚子自己就痊癒了,但在免疫力低下的AIDS患者中卻會引起反覆發作的慢性腹瀉,這種頻繁的水樣瀉一天內可以發生數十次,總量達5-10L,進而導致病患嚴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由於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往往會「拉到死」。人群中隱孢子蟲的流行率還是很高的,普通腹瀉病患的糞便中,高達1/3都可以查到隱孢子蟲,AIDS患者和兒童感染率可接近50%。
隱孢子蟲主要寄生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魚類動物的腸道中,人體因攝入被隱孢子蟲污染的飲水、娛樂用水(游泳池、噴泉等)、食物或與寵物、家畜等密切接觸而感染,其中糞-口途徑是主要的傳播方式,水源污染則是引起疾病爆發流行的主要因素。事實上,相比於人際間或水源污染導致的傳播,免疫力健全的寵物把隱孢子蟲傳給飼主的風險是很小的。
3、鳥類和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
隱球菌病是由一種酵母樣的真菌——新生隱球菌導致的機會性感染性疾病。對於AIDS患者而言,隱球菌病往往是致命的,特別是在沒有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新生隱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鳥糞、尤其是鴿糞中大量存在,也可存在於土壤、人體體表、口腔和糞便中。野生鳥類,特別是鴿子,很容易從環境中感染隱球菌,可能是由於體溫較高,鳥類感染隱球菌後往往不發病,但這些小真菌卻可以隨著鳥類的飛行和遷徙,通過所排出的糞便分布到世界各地。鳥糞中的新生隱球菌在環境中會形成懸浮在空氣中的氣溶膠,通過呼吸道被人們吸入引起感染。
感染隱球菌後,免疫力正常者多呈隱性狀態。對於免疫缺陷患者而言,新近感染或是原來的潛伏病灶活躍均可引起隱球菌病。大多數的感染者最初的感染灶多為肺部,如果病灶僅局限在肺部都還好說,重點就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病灶會從肺部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皮膚、粘膜、淋巴結、骨骼、內臟等均可累及,最容易受侵犯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慢性腦膜炎。病患一旦發生腦及腦膜的隱球菌病,不及時治療,往往預後不良。
HIV感染者能做些什麼來避免從寵物身上感染病菌?
貓 儘管存在弓形蟲的問題,但養貓給HIV感染者帶來的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針對想養貓或正在養貓的HIV感染者,最好的建議是,貓要喂熟食或成品貓糧,不讓它們在外捕食。飼主要減少與貓糞便的接觸,可以請他人幫你處理,處理貓砂時要戴手套,之後一定要記得仔細洗手(可參照「六步洗手法」,具體請百度)。貓砂要每天清理以避免卵囊發育成熟。這些注意事項還可以幫助飼主避免感染鞭毛蟲、隱孢子蟲、沙門菌等病菌。另外,感染者要避免接觸正在腹瀉的病貓和幼貓,最好選擇大於6個月的成年健康貓進行飼養,寵物貓如果出現腹瀉要及時送獸醫處理,有條件的也可以定期送貓去獸醫處體檢,檢查糞便是否帶有相應病菌。
狗 相對貓而言,狗更容易攜帶和傳播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菌、隱孢子蟲、空腸彎麴菌等。養狗的注意事項和養貓差不多,同樣是喂熟食或成品狗糧、不要讓狗狗吃路邊垃圾或糞便、避免接觸狗狗糞便、避免接觸病犬和不健康的幼犬、接觸過寵物後及時洗手。如果想養幼犬,則更要注意狗狗的飲食衛生,遇到拉肚子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及時送獸醫處理。
鳥類 養鳥總體來說對HIV感染者不存在什麼威脅,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天清潔鳥籠,清潔鳥籠時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由於野生鳥類感染隱球菌可能性很高,針對隱球菌的傳播特點,建議HIV感染者們不要接近野生鳥類聚集的場所,特別是要注意鴿子,鳥類糞便形成大量氣溶膠容易播散在周遭的空氣里,從而增加接觸者的感染風險(友情提醒:廣場喂鴿子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吧)。
爬行類 飼養龜、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對於HIV感染者而言風險較高,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常常帶有大量沙門菌,誤食後容易導致飼主發生各種急慢性胃腸炎。因此,這類寵物是不太建議HIV感染者飼養的。
魚 HIV感染者養魚也沒什麼大的風險。注意定期清潔魚缸,清潔魚缸要戴手套,之後注意洗手。
嚙齒類 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倉鼠、豚鼠、毛絲鼠(「龍貓」)這類的小型嚙齒類動物。養這些寵物的注意事項和養貓養狗差不多,主要就是避免接觸糞便和及時清潔鼠籠,之後注意洗手。
總結一下,儘管飼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家養寵物真正導致疾病的風險卻是很小的。在當今的衛生條件和疾病預防措施下,只要我們不要冒然和明顯處於病態的動物或是和疫源地區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給家養動物注射相關疫苗和驅蟲治療,即使是HIV感染者,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當一個「鏟屎官」。
以上。
關注youaihiv,查閱更多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在目前的中國,感染hiv能存活多久?
※二十多歲的青年得艾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既然艾滋病無法治癒,為什麼不對艾滋病人進行隔離?是因為所謂的人權嗎?
※艾滋也有「事前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