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研的一些常見問題和改進
然而,在很多時候,教研都會淪為一種形式上的任務,人在心不在,成效很低。經常會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
討論時都是在說困難,說問題,發牢騷,現場想當然說一下,沒有深入思考,脫口而出;
沒有解決辦法,只有一堆問題,就算所謂的解決辦法,也只不過是一些粗淺的經驗之談,談不上是策略,都是拿過去一些俗套的做法來反覆炒冷飯。將經驗之談等同於教研。
解決問題的思路主要是集中於一些程序性的、事務性的安排,並沒有很多價值,只是說明了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如何評估效果都不管。
思維發散,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基本上沒有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各說各話。大家之間沒有在一個共性的框架內進行思考。
教研組長說的多,參與教研的人聽得多,基本上成了授課。
對於這種現象,有一些方法可以改進:
1. 教研議題的選擇及教研思路要有一個基本的框架,所有教研成員都需要圍繞著「發現問題—定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將教研思路確定為一個固定的框架,每個人必須在這個框架內展開思考和討論。這種框架的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發現問題:根據近段時間各班發現的一些共性的問題,如孩子表現出來的共同興趣,共同困惑或共同行為。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定場景下的行為現象」。例如:「在接送時,孩子拿著接送卡,看著上面有的只貼著爺爺和媽媽,然後就很好奇的問對方:為什麼你沒有爸爸的?」
定義和分析問題:這種現象意味著什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其背後的根源是什麼,有什麼進一步促進孩子理解和發展的關鍵點?上面這個例子說明孩子對家庭成員關係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並不能很好理解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成員關係,而且不理解接送卡上會有不同的人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沒有相應的家庭成員,而是因為接送卡的接送人是經常監護人的關係。所以,孩子需要進一步了解兩方面的內容:1、家庭結構及成員關係;2.接送卡的原理。
以上兩點確定為教研的議題,需由教研組長提前發放給教研成員,並且要求按照不同的拓展場景,準備好自己的行動策略方案。
解決問題(拓展問題場景):根據孩子的一個原有認知的分析,定義其進一步拓展學習的場景。這些場景覆蓋了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區域活動中的不同學習角、自由活動的遊戲、生活活動和過渡環節、戶外活動等。同時,還需要考慮這些學習場景適宜教師介入的程度,選擇合適的教學型態,例如,是讓幼兒自己探索的自主學習(型態1),還是教師半結構介入的觀察指導(型態2)或者教師全介入的集體或分組教學(型態3)。列一個「場景—教學型態」的問題解決場景列表。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教研要求每個人按照這些場景,根據自己提前準備的思考,頭腦風暴記錄出所有可能的行動策略,這些行動策略就是每個老師根據不同場景給出的拓展學習的方法。比如,孩子需要如何了解家庭結構及成員關係,通過「過渡晨談環節」(場景)的「兒歌跟唱」(型態1)「家族歌」(爸爸的爸爸是什麼,媽媽的媽媽是什麼,……)就是一種拓展學習的行動策略;而在美工區的區域活動中(場景),幼兒繪畫家族成員(型態1)並且在老師指導下剪貼成家族圖譜(型態2)就是另外一種做法。每個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結合問題場景,頭腦風暴出更多的可能性。注意,此時要對每一條行動策略署名,確保教師智力投入成果。
選擇並篩選行動策略:頭腦風暴後所有的行動策略不可能都採納或者都實現。因此,需要進行篩選,根據下一周可能的時間,確定可以做的哪些行動策略,並且要確定如何評估這些行動策略有效的觀察指標,是拍照,文字記錄還是觀摩反思,納入教研後的行動計劃。在下一次教研時,對這些實施的行動策略進行五分鐘效果評估,並由此開展下一個研究議題。
最後,強調一些教研組長的三個關鍵角色。
1. 組織教研選題;
初期可以由自己選題,由於選題關係到教研成果,後期老師會傾向於選擇有利於自己的選題,因此,可以逐步放開選題範圍。
2.主持教研過程。
教研開始前至少兩天發放議題,前五分鐘回顧上一次議題的行動實施效果,五分鐘引入新課題並且每個人可以補充發現的問題和現象,聚焦定義和分析問題。接下來根據問題拓展場景,每個場景進行頭腦風暴,記住兩個原則:其他人說過的不說,先說先得;每個人都必須說,說完要署名,對自己的智力負責(有本事你就一直胡說八道吧…)主持人要在這個環節聚焦和把控時間,避免超時。最後利用十分鐘討論確定行動研究策略和如何評估行動實施成果與否的方法,並將結果記錄在教研記錄表上。最後一分鐘,主持人總結並預告下一次教研事宜。
3.評估教研貢獻及轉化教研成果。
教研記錄表上有每個人的思考結晶並署名,可以在年級公布教研記錄表(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有公眾評價壓力)
上交教研記錄並定期集結成冊,按主題、學期或者年級分類集結成冊,可以申請幼兒園出資作為教研成果集。
將教研記錄轉化成為教學筆記、教育案例或者教育論文。她們之間的差別是:
教學筆記:記錄一個現象、案例和自己的思考、隨想;
教育案例:描述一個觀察到的現象、案例以及自己的行動策略(和其他人無關),以及最後的思考。
教育論文:根據教研的思維框架。1.描述問題背景(問題和現象-分析問題的成因—定義問題的本質和根源)——2.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應用場景1-策略1;場景2-策略2;……)——3.行動策略的實施以及效果評估(具體採用了哪些策略,並且實施效果如何:照片、記錄、觀察反思等證據)
後記:
這篇其實也可以形成一篇教育論文了,不過我不打算寫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總結一下,用你的話總結成為你的論文吧。
具體的教研思路和方法還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地方,不可能一步展開。感興趣的邀請我給你們幼兒園講講課,做做諮詢。哈哈。
覺得本文還不錯的,歡迎轉發並讚賞。如有肯定,我願意繼續把更多精華和大家分享。
推薦閱讀:
※媽媽,我要去上學!全球6個很棒的幼兒園設計
※幼教機構的營銷就是一個接一個的「P」
※小孩在幼兒園愛動手,亂跑,老師說他,幾分鐘後又照舊,怎麼辦?
※幼兒園的生意經
※如何看待杭州某幼兒園教室忘關紫外線燈多名幼兒眼睛被灼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