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下) -- 劃著皮艇,探訪山川與生靈

朋友們,在被美國大選分散了大量精力後,阿拉斯加遊記的下半集來啦。在上半集里(阿拉斯加(上) -- 駕著房車,擁抱野性的呼喚),我們駕著房車,見識了阿拉斯加的名山(北美最高峰),以及棲息其中的大兄弟們。

在上集的結尾,我們即將抵達Richardson Highway的終點–瓦爾迪茲(Valdez)。這個瓦爾迪茲是什麼來頭呢?

還記得上半集開頭部分介紹的阿拉斯加歷史中,美國人低價買來了阿拉斯加,隨後發現了大量油氣資源而悶聲發大財的故事嗎?這個瓦爾迪茲,就是從北冰洋油田一路南下的輸油管道的終點,也是各路油輪運走阿拉斯加石油的海港。這就是一路伴隨著Richardson Highway綿延南下的阿拉斯加輸油管道。

所以這裡一定是個各種塔吊集裝箱的喧鬧大型港口,對遊客來說有什麼吸引力呢?然而,其實瓦爾迪茲是這幅樣子。

雪山大海之間的靜謐小鎮有沒有。更重要的是,從這裡出發,能深入阿拉斯加南端的峽灣和冰川之中,探訪內陸的雪山之外的另一番景象,並且還有機會見到大量可愛的海洋動物。

遊玩大海,要麼坐船,要麼潛水。在靠近北極的阿拉斯加潛水通常不是個好主意,所以只能靠船了。但坐船也分別人開和自己劃兩種,坐大船走得更遠、見得更多,而自己劃小船則樂趣更足、離動物更近。那麼兩者結合的遊船+皮艇(Cruise+Kayak)的項目,自然是上佳選擇。

這次的目的地是瓦爾迪茲附近的哥倫比亞冰川(Columbia Glacier),而它就位於本次阿拉斯加之旅的四個國家公園的第三個–楚加奇國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之中。

那麼在阿拉斯加10萬個冰川里,為什麼要挑選這一個呢?下面這張照片囊括了其中許多原因:

首先,哥倫比亞冰川的終點是大海,我們能同時看到冰川與海景。更重要的是,由於全球變暖,阿拉斯加的冰川大面積退化,而哥倫比亞冰川正是其中退化最為劇烈的冰川之一。冰川退化的具體表現便是冰山墜海,於是這裡就成為了阿拉斯加觀賞冰山的好去處。遠處的冰川,眼前的大海,漂浮而過的冰山,頭頂掠過的海鳥,如此和諧自然的融為一個畫面,也不枉此行了。

不斷融化的冰山的魅力之一,便是它們一直是動態的,你可以親眼目睹這一變化。你看這座冰山中鏤空的心形,早一小時還未成形,晚一小時則業已消失,也許只有幾個人能見到,這是屬於我的幸運。當然,每一天的冰山,都會帶給遊人不一樣的驚喜。

然而也別忘了,這一切的動因都是令人擔憂的全球變暖。你說它是騙局也好,自然現象也好,但你想觀賞冰川的話,還是越早行動越好,因為冰川的加速退化是不爭的事實。也許過不了多久,如此大尺度的冰川就只存在於照片資料中了。

哎,至少現在冰川還在眼前。來這裡除了看冰川和冰山,還有一大任務是尋找動物。那麼,神奇動物在哪裡?

抬頭一望,威嚴肅穆的白頭海雕正在樹頂瞭望(它也是美國的象徵,見於美國國徽和各種國家權力機構的標誌中)

這份莊嚴的寧靜被一陣喧鬧的聒噪所打破,原來前方一群海獅們正在爭奪這塊狹小的曬太陽寶地,通過吼叫來驅趕,場面十分激烈又十分滑稽。看過《海底總動員2》的話,應該會對這個場景有印象。

正當我暗中觀察,忍俊不禁之時,偶然回頭一看……

(⊙o⊙)…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還是如此強力圍觀。這群海獺懵逼的小眼神,彷彿在說「你特么的來幹啥」?當然也有不屑者,比如左起第三隻,正在悠閑地修指甲呢。

不僅是在賞畫一般地讚歎自然,而是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中,這也是阿拉斯加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吸引力之一吧。

流連忘返之際,繼續上路,美景永遠在前頭。從瓦爾迪茲出發回頭北上,在Glennallen左轉向西,就踏上了阿拉斯加的另一條公路–Glenn Highway,同樣得名於阿拉斯加的早期開拓者。它的終點便是這次阿拉斯加之旅的起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

這條公路的最大特點便是–直。如果你從安克雷奇出發向東開,一路上大多數時候眼前都是這幅景象:

80後的朋友們,是不是有點童年回憶的感覺?

遠處的那片雪山,名叫Mount Drum,屬於前文(上集)到訪過的朗格-聖伊利亞斯(Wrangell-St Elias)國家公園。當然,如果你像我一樣從東往西開的話,就只能停車回頭眺望了。

Glenn Highway上也不只有這固定的一景,雖然並不密集,稍微留心的話,就不會錯過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

即便你錯過了,更多見的還有這些沒有名字的大山與大地,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眼看著就要回到起點安克雷奇了,我們終於在阿拉斯加的東南方繞了一個圈,那麼,本次旅程就要結束了嗎?

No, No, No, 重頭戲還在後面。如果你對我的阿拉斯加遊記上集的開頭部分的歷史課還有印象的話,也許記得主持阿拉斯加購地的國務卿Seward。也許阿拉斯加人民為了紀念他的這樁悶聲發大財的買賣,把他的名字留在了阿拉斯加風景最秀麗也最為密集的一條公路上。這就是從安克雷奇出發向南走的Seward Highway。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公路絕大部分和哥倫比亞冰川一樣,都屬於楚加奇國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

是的從Glenn Highway繞了一大圈,我們又從另一端進入了這個國家森林。楚加奇這個名字,來自於居住當地的北美原住民族。(此圖來自網路)

那麼,這段路的美景究竟怎麼個豐富法?容我細細道來。

仔細看上面的地圖,你會注意到從安克雷奇南下的第一段路,是沿著一道峽灣行進的(關於峽灣的前世今生,敬請參見我的挪威遊記)。這個峽灣名叫Turnagain Arm(回頭臂?),是的,它會讓你忍不住一直回頭。

這不是什麼旅遊宣傳畫冊的插圖,這是我隨手拍的一張照片。由於Seward Highway是如此的美麗而吸引人,為了自駕游司機們的安全,阿拉斯加特意在這段路上推出了觀光火車,來讓遊客更專註地欣賞美景。要知道,在基礎設施極其匱乏的阿拉斯加,觀光火車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而沿著海邊行進的火車,在全世界也不多見吧。

畢竟是人跡罕至的阿拉斯加,這趟緩緩前進的火車一天只有來回各一班。在列車通過後,我也可以安然地坐在鐵軌上來臭美一張(和上半集遊記一樣,每篇僅一張自曝照,請勿擔心)。

一路奔向Turnagain Arm的盡頭,Seward Highway轉而進入內陸而繼續南下。沒有海景相伴,卻絲毫無損Seward Highway的美麗。這片阿拉斯加最南端的土地,眼前的水草豐茂,總能和背景中的雪山相得益彰。

日影西斜,讓畫面各處亮度差異太大,讓我這第一次用微單的攝影新手手足無措。

但我毫無怨言。因為老天爺開眼,伴隨著我們一路的陰雲,終於在這秀麗的Seward Highway上退散而去。在迪納利山未得一睹芳容的雪山倒影,Seward Highway一路上的大小湖泊讓我們一次看了個夠。

那麼Seward Highway的終點有什麼呢?答案是一個名叫Seward的小鎮。哎,沒有一點驚喜的感覺。地名雖然沒驚喜,但Seward小鎮可是本次阿拉斯加之旅的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國家公園–基奈峽灣國家公園(Kenai Fjord National Park)的訪客中心所在。

那麼這個基奈峽灣國家公園有何看點呢?這個國家公園的陸地部分大多被冰川覆蓋,因而修路是不可能的任務。好在它在海邊,坐船遊覽是通常的選擇。所以,基奈峽灣國家公園的主要看點之一仍然是冰川和海洋動物。哎,不是在哥倫比亞冰川看過了嗎?不,不同的是,今天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

這漫天飛舞的海鷗不是什麼稀罕物件,但仔細找找,還是會發現一些骨骼清奇的生物:

髮型好潮啊。誒,這不就是冰島的國鳥海鸚鵡(Puffin)嗎?這張著名照片,你一定在哪裡見過吧。

看看這好天氣,海獅們也不爭搶地盤了,而是婀娜而優雅的和海鷗深情對視起來。海獅海豹們不斷用親身示範來告訴我們,身材什麼的都是浮雲,唯有自信才是美。

座頭鯨也不甘寂寞,出來翻了個身。

在這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背後的遠方,是靜靜流淌了百萬年的冰川。

前文提及,哥倫比亞冰川是一個正在劇烈退化的冰川,因而那一帶冰山橫行,形成了獨到的風景。基奈峽灣的冰川退化得沒有那麼劇烈,雖然沒有冰山看了,但也得益於此,遊船能夠直達冰川本尊腳下,讓我們迎著從冰川上吹下的寒風,見識冰川入海的奇觀。

這是Aialik冰川,基奈峽灣國家公園內的38個冰川之一。雖然不像哥倫比亞冰川前那樣冰山如林,但這並不代表Aialik冰川不在退化。因為可以近距離觀察,這裡也是欣賞冰川墜海的好去處。所謂冰川墜海,就是不斷融化的冰川發生破裂,大塊冰塊從冰川上墜入海中的瞬間。這一過程完全不可預測,也許隔一分鐘又會墜落,也許又要等幾天,故我雖然有幸目睹,卻未能用相機抓拍下來。這裡用騰訊視頻上的類似現象來代替說明,當然我看到的沒有這麼大規模。

冰川破裂的畫面太壯觀 看了後有種怕怕的感覺。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w0304t67sz3.html

大塊藍色的萬年冰不斷破裂,墜入海中,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奇景。然而這一切的背後卻是全球變暖的慘痛事實。冰川融化的後果不僅是以後看不到壯觀的冰川這麼簡單,首先以北極熊為代表的大量極地生物會失去棲息地,遭受滅頂之災。隨後的海平面上升也會淹沒許多島嶼和沿海城市,最後帶來的全球氣候規律的大變化又會讓一大批生物遭殃,上面所看到的海獅海鷗鯨魚其樂融融的畫面也許從此不再。

許多動植物的生存要求是極其「苛刻」的,比如在基奈峽灣國家公園訪客中心裡播放的紀錄片就說到,有一種阿拉斯加特有的海鳥,只能在冰川與大海的交界處生活。而隨著冰川不斷退卻,20年左右的時間裡,幾乎所有這種海鳥所棲息的冰川都會退到海岸線以內,不再與海水相連。真不願意看到那一天。

也許你會說全球變暖是騙局,但真的親臨現場目睹這一切的發生,與坐在家裡接受微博和朋友圈上的他人觀點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也許你會說適者生存,像北極熊和上面那種海鳥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就活該滅絕。不論這種觀點的是非,但你不覺得可惜嗎?這個世界的魅力所在就是其多樣性。無論是自然的多彩多姿,還是人類文化的豐富多樣,都正在分別被氣候變化和經濟全球化所扼殺,並且這是一個加速的過程。

這一過程究竟有多快?基奈峽灣國家公園能給你一個直觀的感受。在除了Seward的遊客中心之外,公園內唯一通公路的「出口冰川(Exit Glacier)」腳下,你能看到一個個書寫著年份的牌子。

這張照片里的2010,表示遠處的Exit冰川在2010年時的邊界位置。看,短短六年,這個冰川消失了多少分量。至於標示更早年份的冰川邊界的牌子,我根本都無法將其和現在的冰川拍在同一張照片里。

沿著Exit冰川的邊緣往上,有一條往返大約8小時的陡峭徒步路線,這條路線的終點,是基奈峽灣國家公園的38個冰川的源頭 — 面積達777平方公里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冰原與冰川的區別,大致和湖與河的區別對應。

如果你在阿拉斯加只想走一條比較長的徒步路線,我推薦你走這條哈丁冰原徒步。眼望著這美國境內的最大冰原,想像下有朝一日眼前這一切都消融於大海中的景象吧。(此圖來自網路)

我們在城市裡居住久了,當生活都沉浸在高樓中與屏幕前時,難免對這個世界產生些許麻木感。走出家門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深入的看一看,除了能發現世界本來的美麗,更能看到這份美麗原來是如此的脆弱。阿拉斯加這片原生態的大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來本文在這裡就可以悲情的結束了。但我忘了交代一件事。在阿拉斯加的大自然中,不是所有事物都是脆弱的。一個無比堅強的事物,是你所意想不到的 – 蚊子。是的,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每年融化的大量雪水,是蚊子繁殖的天堂。這裡蚊子的密集和兇猛程度,至少我在以前是沒見識過。如果你在夏季去阿拉斯加旅遊,請在備好衝鋒衣防水褲之餘,提前在衣物上噴好強力驅蚊劑(可以持續多日效果的那種)。這樣你在沉浸大自然和感傷萬物的脆弱之時,體驗會更加純粹一點。

最後再來個預告,寫完這篇文章的三日後的感恩節之際,我將再次動身前往阿拉斯加。這一次,是專程為了極光和狗拉雪橇。回頭再專文向各位彙報冬季阿拉斯加的所見所聞。

———————————————————————

美國的風景也不僅在阿拉斯加,美國與中國面積相當,氣候條件優越,各種地貌和自然奇觀不計其數。這裡有黃石公園的氣勢蓬勃,優勝美地山谷的秀麗,阿拉斯加冰川的恢弘,夏威夷火山的奇妙,大峽谷的巍峨,大沼澤的神秘……

如果你對它們有好奇心,歡迎來參加我的知乎Live -- 走遍美國的名山大川,來一起探訪美國的壯美山河,以及遊覽美國的實用信息與技巧。

本次 Live 可以包括但不局限於以下問題:

* 美國的地貌風光大致怎樣分布?各個部分有怎樣的特點?

* 美國最美的自然景觀有哪些?(照片分享)

* 該如何挑選美國旅遊的目的地?各個地區分別適合幾月出行?

* 什麼是國家公園?美國國家公園系統是怎樣的?能給遊覽者帶來怎樣的便利和亮點?

* 收集狂不容錯過:美國國家公園護照

* 如何在如此密集的景點中挑選合適的目的地,並制定合理的路線?

* 預定美國的交通和食宿有什麼訣竅?

* 在美國自駕游有哪些注意事項?

Live入口在此:

知乎 Live 入口 -- 走遍美國的名山大川

———————————————————————

個人知乎專欄:肥嘟嘟走世界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走世界(feidudutravel)


推薦閱讀:

阿拉斯加(上) -- 駕著房車,擁抱野性的呼喚
當時俄羅斯為什麼要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阿拉斯加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什麼環境適合養阿拉斯加?
一個14層樓的小鎮,這裡的居民可以做到真·足不出戶

TAG:旅行 | 阿拉斯加 | 美国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