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問題背後的問題

本文來自連載文章 《給年輕管理者的第一堂課》 連載1-3 - 管理與協作的心靈之旅 - 知乎專欄

問題背後的問題

文/明道創始人任向暉

### 「他們要是能夠QBQ就好了」

約翰米勒有一本著名的暢銷書,名字就叫《問題背後的問題》,英文簡稱QBQ。這本書很短,你一小時就能讀完。它給職場人士提供了一個怎樣提升個人責任感的思維模式指南。簡單說,就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改變問問題的方式,著眼於改變自己和當下,不要試圖改變他人。

比如,當你要問:「為什麼沒有人來負責這個工作啊?」,你應該改成問:「我怎樣來幫助補位做好這個工作?」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給我加薪啊?」,你應該問「我本季度應該完成什麼目標,才能讓老闆給我加薪?」

「為什麼客戶都那麼難說話啊?」,你應該問「我怎樣做才能這些難說話的客戶對我們有更多的好感呢?」

「我們為什麼研發那麼緩慢?」,你應該問「我在下個特性交付前,可以整理哪些客戶名單出來進行預先的溝通,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客戶的預期?」。

作為新晉的管理者,你一定對這組矛盾問題不陌生,你能走到這一步,和你本人的QBQ精神分不開。但是現在你已經站在管理崗位上,所以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讓自己的下屬也QBQ起來。你一定想「如果我們團隊都很QBQ,那我的管理工作就好做多了」。

約翰米勒在這本書的後記就描述了一個有趣的場景。一位女性經理人員在聽完米勒先生的培訓課以後,忍不住激動找到他,緊緊握住米勒的雙手說:「您的培訓課程真的是太有用了,我回去後要立即給我們團隊也做這個培訓,讓他們儘快都QBQ起來。」

難怪這本小書在全世界賣了上百萬冊。我猜測都是讀完了QBQ的經理人買回去給自己的下屬看的。我們似乎永遠也逃脫不了試圖影響和改變他人的目標。

QBQ的道理說的一點都不錯,高績效的團隊成員大多必然是QBQ的。但作為管理者到底怎樣才能讓成員建立責任感呢?如果你和下屬一對一談話,目標著眼於「改變」他的責任觀念,會有多少收效呢?當你指出他可能缺乏責任感時,你覺得下屬會心服口服嗎?反過來,如果你的老闆找你談話,希望你提升責任感,更加QBQ,你會立刻開始自我反省,立即開始糾正自己的行為嗎?

你應該記得我們在上一節談到的話題,不要試圖改變他人,你根本改變不了,唯一能夠改變依然是你自己。 *按照QBQ的精神,你同樣應該圍繞這個問題著眼於自己和當下* 。

### 幫助成員提出QBQ問題

給自己一個承諾,永遠不要直接指出下屬缺乏責任感,不夠QBQ,而是要建立具體問題具體溝通的習慣。

如果你發現成員開始抱怨(首先要理解這是人之常情),你要幫助他開始用QBQ的模式提出新的問題。比如當銷售部門抱怨後台部門配合不力的時候,你不僅不用反駁和質問,相反,你可以同意他的判斷,後台部門配合的確沒有到最理想,感謝他提出這個問題,然後繼續問他這個問題「在我們改善後台部門的同時,銷售團隊可以做哪些工作來彌補問題呢?」

再比如說,如果有下屬抱怨某類客戶很難服務時,你可以幫助他問「對於這類客戶中最典型的10家客戶,我們這個月專門安排一次逐家回訪,當面對他們的持續反饋表示感謝如何?」。

你不僅可以幫助下屬提出這個問題,而且可以讓他擁有這個問題。這時,儘管是被動的,但你的下屬至少擁有了一個QBQ模式的問題去解決。當他要著手去解決這個問題時,他成了問題的主人。如果他能夠從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到更多,也不再是你改變了他,而是他改變了他自己。他也許能夠開始意識到問題背後的問題該怎麼問,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個當下和自己能夠執行的解決方案。

### 幫助成員建立邏輯

有很多不夠QBQ的問題本身就有很大的邏輯漏洞。比如銷售可能會抱怨產品價格過低,導致銷售額上不去;營銷部門可能會抱怨產品缺乏賣點,所以點擊率很低;質量部門抱怨研發管理太弱,導致測試工作量過大;研發部門抱怨需求經常變動,所以常常做無用功。這些都是辦公室內耳熟能詳的躲避責任問題吧?

利用這類問題,正是幫助成員建立基本商業邏輯的好機會。當然,你本人首先要有很好的邏輯基礎和商業常識,否則不僅不能幫助下屬,反而是會讓團隊陷入無序的溝通。為了釐清這些商業邏輯,我們在第二章《管理的任務》中會詳細闡述。

*商業的結果幾乎總是多因的* ,銷售的成功來自產品的優秀,渠道的通暢,定價的合理,品牌的口碑。員工的成長來自本人的努力,有效的引導,挑戰的目標;利潤的構成來自收入的提成和成本的控制;研發的質量來自設計的合理,有經驗的團隊和有效的質量控制;項目的準時交付來自清晰的進度,資源的到位,變更的把控,及時的溝通。當員工提出了與此相關的抱怨,無非是因為著眼於狹窄的角度,沒有從完整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所以,當遇到這種情況是,我們無須責怨和試圖讓成員直接QBQ,而是首先要讓他看到影響結果的全貌。富有邏輯的溝通總是能夠有很強的說服力,試圖直接改變他人的溝通總是兩敗俱傷。

### 幫助成員提升自我

我們無法直接改變他人,但是每個人都可能自我改變。 *當你讀到本書時,不是我在試圖改變你,而是你選擇了投入時間來做自我提升* 。同樣的道理,你的下屬的個人成長和你的說教無關,只和他自己改變的意願有關。

怎樣幫助成員不斷提升自我呢?企業文化當然能夠影響每一位成員,但是按照QBQ的精神,你永遠都不能等待企業從上至下的文化影響,而是應該隨時落實在你周邊的成員。多閱讀,多分享,尋找機會幫助他人,建立不評價他人的團隊習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團隊領導,你的影響力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未必需要多談表率和榜樣,只要著眼於「幫助」你的下屬提升自我的目標即可。當你走上管理崗位十年後,自然會感受到這些工作將給你的人生帶來極大的回報。

實際上,當你下定決心這樣去做,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你的團隊與眾不同,他們不僅減少了抱怨,而且會越來越多地QBQ地解決問題。這正是你作為管理者的幸福感源泉,珍惜此刻,感恩團隊。

相反,如果你還沒有感受到團隊的足夠進步,請堅持做下去,抱怨團隊是管理的天敵,是你失望,焦慮,混亂和管理失敗的起源。

本文來自連載文章 《給年輕管理者的第一堂課》 連載1-3 - 管理與協作的心靈之旅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追求細節的必要性
如何看待知友「先別存錢,先投資自己」的回答?
戈軍珍:吃了一次霸王餐

TAG:管理 | 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