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應用系統有效載荷首戰告捷

空間應用系統有效載荷自2016年9月15日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截至目前已獲取了一批典型區域圖像和科學實驗數據。

受中國科學院委託,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具體負責載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空間應用系統方面的任務規劃、總體管理和技術集成工作,負責所有科學應用載荷的系統集成、地面測試和在軌運控、成果推廣等任務。空間應用系統天宮二號任務有效載荷研製單位、相關科學研究及應用單位對獲取的測試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數據的獲取、傳輸、接收、處理正常,為後續在軌測試及試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空間冷原子鐘實驗成功進行了冷原子的冷卻、拋射、選態、微波相互作用和探測,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微重力環境下冷原子鐘信號(即Ramsey曲線),經分析,頻率穩定度符合預期。

寬波段成像儀在國內首次實現航天多角度偏振成像,獲取了大量海洋、陸地及大氣高質量光譜圖像以及獨特的雲相態、氣溶膠、水汽等信息。

寬波段成像儀: 水系、農田及城鎮圖像處理結果

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海面三維形態的星載干涉觀測成像,同時獲取了黃河流域部分河段、塔克拉瑪干沙漠和田河流域沙漠的三維形態以及青藏高原地區高原湖泊、湄公河流域的干涉成像。

三維微波高度計:智利西海岸的太平洋區域海面三維形態(國際首幅三維海面形態圖)

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的前向光譜儀和環形成像儀獲取多組連續光譜和多方位大氣數據,實現了10-80km大氣臨邊光譜輻射亮度反演。

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環形光照區測量

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前向光譜儀輸出圖像

綜合材料實驗已完成第一批次6支樣品實驗,材料生長爐溫場控制滿足實驗需求。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完成了營養液加註,擬南芥和水稻種子萌發正常,長勢良好。液橋熱毛細對流實驗完成裝置自檢,圖像清晰,將按計劃開展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儀完成了Na源在軌標定,1600個通道觸發計數正常,中歐雙方Compton散射譜及擬合結果統計量結果一致,獲得了宇宙本底事例調製曲線。空間環境監測設備工作正常,持續監測艙外各方向電子、質子等粒子的強度和能譜以及軌道大氣密度、成分、時空分布變化。

擬南芥種子開始萌發

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成功實現天地雙向跟瞄,穩定性良好,跟蹤精度滿足要求,將為下一步密鑰分發及業務數據激光通訊奠定基礎。伴隨衛星在軌貯存期間完成巡檢工作,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對接形成組合體後,根據飛行程序釋放,並實施飛越觀測。

從目前獲取在軌測試數據和實(試)驗數據看,這份「成績單」比較理想,符合預期。空間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將於2017年4月完成在軌測試,5月轉入試應用階段,爭取獲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和顯著的應用效益。


推薦閱讀:

只要有晶片,太空垃圾也成寶│脫苦海
中國航天日——關注航天人,向他們致敬
美國登月的時候,在月亮上沒有建設發射場,宇航員是怎麼回來的呢?
自己造一顆小衛星,需要怎樣的知識體系?
如何看待本月隨SpaceX龍飛船升空的畢格羅充氣空間站艙段呢?

TAG:中国科学院中科院 | 天宫二号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