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20幾年鋼筆,才發現有這麼多東西不知道
Paker 51
雖然樣子很單調,但那時的我們還是玩的樂此不疲。經常弄得一手墨水,也曾經把筆拆開研究各個部分然後再也裝不回去挨家長的一頓罵。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這種暗尖鋼筆其實只是鋼筆中的很小一部分,甚至說只是一個牌子的一個款式,那時候被拿出來反覆宣傳的「銥金筆」其實和金也沒有任何的關係。但這並不影響它把一個用筆的習慣和愛好帶給了我,雖然現在在正式場合用筆大量寫字的情況並不多,但我還是喜歡隨身帶一支鋼筆和一個本子,即使字寫得難看,我還是會覺得用筆寫字這種感覺很溫暖。那麼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這種能讓人覺得溫暖的書寫工具。
Stipula
鋼筆的歷史
鋼筆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舶來品。人類社會的書寫都是從使用木棍、石塊在地面、岩壁上點點劃劃開始的。與我們很早就開始以軟筆進行書寫不同,西方書寫工具一直是由硬筆所佔據著。公元700年左右,隨著墨水技術由中東傳入歐洲,以及羊皮紙的發明,用削尖的鵝毛蘸墨水進行書寫的羽毛筆隨之產生,而這一用,就是一千年。雖然鵝毛具有獲得容易書寫順暢的優點,但是它的缺點同樣也很明顯:鵝毛筆不耐磨,握持感很差,而且攜帶十分不便。但是受制於中世紀西方緩慢發展的科技水平,羽毛筆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被鋼筆所取代。
雖然真正的鋼筆出現較晚,但是西方對書寫工具的發展是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歷史記載最早的具有儲墨結構的書寫用筆出現於10世紀,來自於那個被我們有意無意忽視的阿拉伯文明。據記載,973年時,馬格里布哈里發Maād al-Muizz(我也不知道怎麼念,估計你們也沒興趣知道)要求製造一支不會弄髒他的衣服和手的筆,於是一支採用儲墨結構儲存墨水,筆尖朝上也不會泄漏的筆被送到了他的面前。上面那支筆既無圖形,也無實物傳世,只是存在與和《一千零一夜》類似的文獻中。但是和它結構類似的書寫用筆卻在17世紀的歐洲文獻中保存了下來。在1636年出版的一本名為《Deliciae Physico-Mathematicae》(見上圖)的雜誌中,一名日耳曼發明家(那時候應該還沒有德國的概念)提出了一種使用兩種羽毛管製成的墨水筆。他使用一根較細的羽毛管套在較粗的羽毛管中用於儲存墨水,灌入墨水後用軟木塞進行封口。墨囊的下端通過一個小孔連接筆尖,這就使得墨水能夠源源不斷地供給到筆尖從而實現連續書寫。這種和現代鋼筆結構基本類似的墨水筆被視為現代鋼筆的雛形,從那以後各種各樣的墨水筆開始不斷出現。到了18世紀早期的時候,這種能夠灌墨水的筆已經被大眾廣泛接受,名字也基本確定為fountain pen。一直到現在為止,這還是英文世界裡面鋼筆的最正式的名稱,中文似乎翻譯成了「自來水筆」,但在中文語境下還是叫鋼筆更讓人接受一些。
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這種筆的可靠性都很差。因為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正確認識到氣壓在鋼筆供墨中的作用,所以這時候的鋼筆經常發生斷墨或者墨水泄漏。再加上當時的墨水腐蝕性強而且易產生沉澱,導致了墨水筆的實用性較低。
在進入19世紀之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鋼筆的發展似乎進入了快車道: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Petrache Poenaru在法國獲得了有關鋼筆的第一個專利;1828年英國人Josiah Mason改進了筆尖製造工藝,使得大量製造標準化的金屬筆尖成為可能;1848年美國人申請了關於集成式筆握和筆尖的專利;而到了1850年之後,關於鋼筆製造的專利開始大量湧現,鋼筆的產量也開始穩定上升。但是現代意義上的鋼筆,是在三個關鍵發明出現後才產生的,這三項發明是點銥金尖、硬橡膠和高流動性的墨水。Sheaffer safety pen
點銥金尖解決了書寫流暢性和筆尖磨損,硬橡膠使得大量快速製造標準化筆桿筆帽成為可能,而高流動性墨水改善了墨水流動性問題,從而保證鋼筆不斷墨。同時應用這三項技術的鋼筆在1850年前後出現,而大量生產則是到了1880年代逐漸開始。從那時候起,類似上圖這種鋼筆的形制被慢慢固定下來,鋼筆斷代史開始進入現代。
Parker Duofold
到了這時,鋼筆的進化只剩下了臨門一腳,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上墨,二是漏水。當時鋼筆補充墨水是通過旋開筆尾的塞子,用一個類似眼藥水瓶的滴管一滴滴灌進筆中的,這種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極易弄髒手和筆。另外,由於密封性不好,這時候的鋼筆經常在上墨介面處漏墨,並將墨水滴到筆帽中。
Sheaffer
在當時人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設置雙層後蓋增加密封性,將筆尖旋入筆後從前端上墨,在筆帽中設計專門的結構減少漏墨等。但是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是依靠材料科學進步解決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硫化橡膠技術的成熟,各品牌開始紛紛採用在筆桿內設置柔性儲墨囊,然後通過按壓機構獲得負壓實現筆尖自上水的充墨結構。這樣就避免了開放式的上墨結構,一次性解決了上墨麻煩和接縫漏墨的情況。同時,結構的改進帶來了氣密性的增強,大大緩解了筆尖滴墨的情況,後續伴隨書寫系統的不斷進化,筆尖滴墨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
到這裡,我們的鋼筆演化史就告一段落了。那之後的變化大多是錦上添花式的功能完善和材料進化,但20世紀初確立的鋼筆結構一直保持至今。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下一支鋼筆如何構成的。
Pelikan M800 Demonstrator
鋼筆的結構
作為一種書寫工具,鋼筆的結構並不複雜。而且越是優質的鋼筆,結構越便於維護。目前主流的鋼筆,從結構上大致可以分為書寫系統、儲墨系統和筆帽筆身三個部分。
Conway Steward
書寫系統
書寫系統其實指的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筆尖。但從專業角度名稱來講,筆尖指的是金屬部分。因為在下面我們還將介紹各個組成部件,所以為了避免混淆這裡採用了書寫系統用以指代。
書寫系統的流派
這裡說的流派主要指外觀造型,目前常見的鋼筆造型可以分為明尖、暗尖以及異型尖三類。
Pelikan Souver?n
明尖是目前主流鋼筆生產商普遍採用的一種書寫結構,它是指書寫結構自己組成一個子系統,通過螺紋或插接的方式與筆身連接。相比其他兩種結構,明尖結構更加美觀,同時也便於用戶進行更換從而獲得不同的書寫體驗。
Parker 51 Vacuum
暗尖與其說是一個種類,還不如說就是一款鋼筆。但卻沒人敢小覷這款鋼筆,這個大名鼎鼎的,本星球上最牛逼甚至是沒有之一的鋼筆就是派克51。這款筆起初是派克為了解決新推出的一款墨水容易凝固而配套設計的,因此採用了用筆身將書寫系統包裹起來的結構。沒想到這款鋼筆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總產量超過四億支,二戰時盟軍向日本進行受降也是以這款筆進行簽字的。中國的英雄、永生、梅花們,全部都是因其巨大成功而進行的仿製產品。
Sheaffer Pen For Men
異形尖指的是不同於上述兩種筆尖類型的款式,比較有名的就是上圖Sheaffer PFM的集成款式,以及Lamy2000的半包尖,派克也生產過筆尖同筆握集成的款式。由於比較小眾,這裡就不展開一一介紹了。
書寫系統的構成
接下來我們就以明尖的書寫系統為例,來介紹一下書寫系統的構成。書寫系統是一整支鋼筆最有技術含量的部分,由司職書寫的筆尖(nib)和負責供墨的筆舌(feed)組成。
筆舌就是上圖的左邊的那個零件,起初以硬橡膠製造,但現在主要以塑料或者合成樹脂製成。筆舌通過中間的導墨槽與儲墨倉相連,通過毛細作用將墨水輸送至筆尖;同時筆舌還對供墨具有調節作用,供墨槽下面的橫向或縱向的鰭片間隔可以起到臨時儲存墨水的作用,從而調節筆尖出水,防止墨水滲漏。筆尖是一支筆中對材料科學和製造工藝要求最高的部分,也是和書寫感受最息息相關的零部件。從書寫角度出發,筆尖應該具備很優秀的彈性,同時還要能夠耐受墨水的腐蝕。因此傳統上筆尖都以黃金和黃金合金製成,以14K和18K的最為常見。這也是「金筆」一詞的由來。因為低純度的黃金是純金與其他金屬的合金,所以耐腐蝕性比之純金略有下降,所以現代金筆筆尖在製造過程中還會在表面再鍍上一層鉑金類的耐腐材料,也使得整個筆尖更加美觀。隨著材料的發展,不鏽鋼筆尖因其廉價同時防腐性的提高逐漸佔據了低端鋼筆市場,同時一些新型材料如鈦合金等也開始在筆尖製造中加以應用。
筆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中間有一個換氣孔,並從這個孔延伸開一條縫直到筆尖最前端。有了這個結構,就能配合用力大小寫出不同粗細的筆跡,將書寫從標記上升到藝術了。同時,由於筆尖承受的壓強極大,所以黃金不耐磨的特徵就表現出來了。前面我們也說過,點銥金尖是鋼筆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作用的發明之一,其作用就是解決了筆尖耐磨和書寫流暢性的問題。點銥金尖指的是將其他金屬製成的小顆粒用電弧熔化,然後將其點蘸結合在筆尖上,從而顯著增強耐磨性。選用的金屬起初是銥,現在應用的大多是性能更好的釕和鋨的合金,當然合金比例和製造工藝都是各家的不傳之秘。點金之後的打磨是一個接近藝術的手藝過程,現在也還是大多由老師傅人手完成。
筆尖的型號選擇
根據個人書寫種類和書寫習慣的不同,專業的鋼筆廠商通常會提供不同粗細和形狀的筆尖供用戶進行選擇。這些不同的筆尖又可以分成用於一般書寫的圓尖和用於藝術字寫作的扁尖。書寫用尖主要以粗細進行分類,由細至粗分別是特細(Extra Fine)、細(Fine),中(Medium)、粗(Borad)以及更粗的以筆跡粗細標示的型號。
對於東方人來講,因為文字複雜性關係,我認為日常書寫的極限就是F,再粗就只能專門用來簽字了。我個人感覺EF和F的區別在於書寫時EF會有劃紙的摩擦感,F寫起來就比較滑,怎麼選擇就是見仁見智,我更喜歡EF的筆尖多一些。另外,經過常年根據用戶反饋進行改進,日系廠商生產的筆尖會比同型號歐美廠商生產的筆尖更細,比如同樣是EF,日本廠商生產的是0.3mm,歐美廠商是0.5mm。
藝術字專用筆尖前端扁平,導致其寫出的橫向筆跡窄,縱向筆跡寬,用於英文寫作時十分漂亮,但不太適合中文的日常書寫。藝術字筆尖同樣有多種型號,但是不同廠商標記習慣不同,有的使用專門的型號分類,有的就是接著最粗的普通尖繼續往上標。實話說我也沒仔細研究過這事兒。Visconti
儲墨系統
很簡單,儲墨系統指的是將墨水通過一套裝置引入鋼筆中進行儲存的系統。目前,除了少數玩票復古款之外,鋼筆都是利用氣壓原理將墨水從筆尖壓入位於筆身的儲墨裝置中,根據結構不同,目前主要有如下三類儲墨系統結構。
負壓墨囊結構
負壓墨囊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在筆身中設置橡膠或硅膠的彈性墨囊,按壓排出空氣,利用墨囊回彈時造成的負壓進行吸水的上墨結構。這種結構因為受制於墨囊彈性,所以造成負壓壓強有限,上水效率不高,所以目前已經基本被主流鋼筆廠商所淘汰。
Parker 51 Aero
真空活塞結構
真空活塞結構是利用筆桿的一段作為儲墨倉,兩端一邊以筆尖封堵,另一邊設置密封活塞,並在筆尾處通過旋轉、抽拉、按壓等方式使得活塞發生移動,活塞向前移動時排出空氣,向後移動時抽入墨水。得益於工業生產水平的進步,目前真空活塞式的密封性已經能做到相當高的程度,相比負壓墨囊,真空活塞結構容量大、上水效率高,因此被主流廠商廣泛採用在中高檔鋼筆中。經我親測,中型鋼筆(以Pelikan M600為例)上水一次可至少完整抄寫黨章一遍。
TWSBI 示範
一次性墨水膽結構
一次性墨水膽結構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儲墨結構,是為了方便外出時不便攜帶墨水而進行的設計,主要被中低端鋼筆所採用,但高端廠商如Montblanc也有類似的款式提供。採用一次性墨膽結構的鋼筆一般也會附送一個小的活塞式替換墨囊,可以換上之後正常進行上水。
Lamy Alstar
實話說我對這種結構不是很買賬,首先就像前面說的,真空活塞上水一次夠用很久,外出一次怎麼也夠了;其次即使使用活塞墨膽,那玩意兒的容量有限而且密封較差,所以上水效率低。不過你說你就為了買LAMY的好看樣子的話就算我沒說。
Montblanc Skeleton series
筆帽和筆身
筆帽和筆身是最有得寫也是最沒得寫的部分。說有得寫是因為各大廠商每年都會在這上面做文章,各種限量,貴金屬的,鏤空的,木頭的石頭的,雕刻的鑲玉的,掐絲琺琅的蒔繪的,琳琅滿目不一而足,甚至還有下圖這種慘絕人寰的。考慮到說這東西沒個頭,加之也為以後的好物作者留條活路,我們還是跳過介紹單獨的筆款這一環節。
S.T. Dupont
拋開上面那個完全就不具備實用性的大粗筆,我們來看看一支實用鋼筆的筆身構成。直觀上很容易將筆身分為筆帽和筆身兩個部分,但實際上筆身還可分為筆桿和筆握。筆桿和筆握的區分就是筆身中部常有的金屬圓環。
Montegrappa Fortuna White
一支鋼筆(好吧中高檔鋼筆)的正確打開方式是輕輕旋開筆帽,一般來講一圈之內就夠了,然後把筆帽輕輕套在筆身尾部。正確使用鋼筆是一定要把筆帽套在筆身上的,這有兩個好處,首先廠家就是這麼設計整筆配重的,其次套上筆帽後鋼筆不容易滾動,即使發生跌落也不會筆尖先落地造成重大損失。那麼一支適合你的鋼筆的標準是正確打開套好筆帽後以書寫姿勢握持鋼筆時,整個鋼筆的重心落在你的虎口位置,這樣書寫時不容易發生手指疲勞。
Omas 1930 Ottos
最後我還想擠出一百字說一下筆身的材質。目前日常書寫級別的鋼筆筆身,大多以合成樹脂製成。但是在樹脂和硬橡膠中間,還存在著一個賽璐珞的黃金年代。賽璐珞和樹脂,就像是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區別。一支好的賽璐珞筆桿,拿在手上會有一種溫潤和晶瑩剔透的感覺。但是由於賽璐珞製取過程存在危險性(棉花和硝酸發生反應,製造過程極端易燃易爆),這一優秀的材質逐漸被取代了。目前還有一些廠商不定期的用賽璐珞存貨生產一些產品,有機會的話我倒是建議入一支。
Sailor
寫在最後的話
如果可能,我建議你買一隻好一點的鋼筆,然後親手寫下寫什麼,哪怕只是為了未來的某個時候翻開,留下曾經的時光的痕迹。我曾經有一段時間集中收過一陣子老鋼筆,有一些是已經不能使用的款式,還有幾支是品相完好功能完整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支二手的萬寶龍149,並不是因為這支筆像勞力士一樣的名氣,而是因為它上面凝聚的時光。這支筆應該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生產的,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但是在這支筆上沒有任何的功能缺陷,我深信它還將會陪伴我很長時間,甚至是一生。拿著它的時候,我經常會想它的上一個、上上個主人會是什麼樣子,以及如果有一天,它不在我的手中了,那麼它的下一個主人會不會有和我一樣的心情。
所以,找個理由,送自己一支鋼筆,開始一段美妙的時光吧。
http://t.cn/RqthmD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小說《諾丁》S01E032隱瞞實情被姐知道,向榮答應無理條件
※你們身上有沒有帶著什麼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物件的?
※婚姻長度和哪些因素相關,經濟學有研究嗎?
※秘密和真相,你選哪個?|談電影《完美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