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在中國,「孝順」一直是一個有些嚴肅的辭彙。從古到今,孝這一字算得上是不能觸碰的禁忌,甚至還流傳下了一些教人孝順的小故事。但是,最近我在讀這些小故事的時候,有些故事卻讓我毛骨悚然。

我摘幾則,大家看看: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刻木事親》: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qú]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沁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上面兩個故事都是《二十四孝》里的,當然類似的故事也有,什麼為了父親半夜特地在外面喂蚊子,為了母親去嘗糞便。當然,這部分例子比較極端,也不具備代表性,可是這樣正好引出了我今天文章的主題:我們應當如何去處理和父母關係?

在豆瓣上,有個小組比較火。叫《父母皆禍害》。我相信,在中國說出這樣一句話實在是需要勇氣。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冠上忤逆子和大逆不道的帽子。到時候百口莫辯,只得低頭認錯。

可是我在這個小組的介紹里卻發現在開頭,他們寫道:

反對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積極手段,

為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

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的更好。

在尊重遵守社會倫理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

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

在段文字里,我沒有看到對傳統孝道的衝擊與不屑一顧,沒有看到不顧一切的脫離關係與家庭革命。

恰恰相反的是,我看到的是一個個被家庭,被父母逼得走投無路的年輕人,為了尋求更積極,更有效的溝通手段,而聚到一起集思廣益。

語氣中有點害怕,措辭的時候也盡量謹慎和謙卑。

在中華美德里,孝肯定是其中之一。可是,就像我上面舉出來的那幾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樣,我且大膽,且放肆,且大逆不道地問一句:在和父母的關係上,我們的社會和文化是不是有些過猶不及?

父母把壓力強加給孩子已不是新鮮事,我的一位長輩天天逼著她女兒去學五六個興趣班。從鋼琴到畫畫,從英語到作文,孩子才剛滿十歲,和一個小大人一樣整天愁眉苦臉。

我還記得,上高中時候,我們班一個尖子生因為一次考試失利,父母聽說他在學校有談戀愛,來學校突然襲擊,對他的東西翻箱倒櫃,企圖找出一點點早戀的證據。

我也還記得,每次開家長會都如坐針氈。孩子成績好的家長眉開眼笑,虛偽地說些客氣話;成績不好的家長們臉色鐵青,個別性子急的幾乎就要帶回去家法伺候。

這只是學習上的干預。我們再遠一點來說呢?

我有個朋友,特別喜歡新聞和傳播。我很久以前就看他寫的時評,算得上是見解獨到,別具一格。本來想去新聞系,卻因為家長說了一句:學新聞的孩子沒出息。轉頭去學了自己不感興趣的會計,現在每天在銀行里消磨人生。

這也只是前途上的干預,我們再看別的。

我的大學同學,和他女友苦戀四年。原本想結束異地戀,修成正果,家裡卻嚴重反對。母親鬧得要上吊自殺。無奈只得作罷。

這樣的例子,我肯定,在我們身邊絕對絕對不只是一兩件。每個人或正在經歷或聽說過類似的事件。無論這些事情是否有代表性,我們起碼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在中國,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經歷,人生前途,配偶選擇等重大問題上是擁有毋庸置疑的巨大影響力的。

我想這個結論應該不難得到。可是,我們想想看,倘若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和我們的父母產生分歧,那麼我們擁有可以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答案還是取決於父母。若父母通情達理,且尊重和理解孩子,那麼產生分歧並不是多麼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倘若,父母一意孤行,那麼很難有能夠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麼妥協要麼抗爭以後再妥協要麼抗爭到底。無論是哪一種,都很難說得上是好的解決方法。

所以發現這個問題的無解了么?

若和父母產生分歧,解決問題的方式決定方依然是父母。在中國和孝一起說的一個詞就是順。順就是順從,若有自己的意見,那麼也是忤逆子一個。

可是,我一直覺得尊重是相互的,理解是相互的,溝通是相互的,愛也是相互的。孩子是父母撫養的不錯,可是這是社會角色賦予的義務。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似乎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孩子是自己生的,可這絕不意味著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庸品,是自己的替代物,是自己拿來比較和彰顯能力的戰利品,更不意味著孩子是自己的一項投資(說實話,我第一次聽到養孩子就像投資這個概念的時候非常生氣)。

可是事實往往相反。在中國式的家庭中,我看到的是隨處可見的不尊重,不理解,習慣性忽略。甚至大家都習以為常。

幾年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以後有了孩子就告訴他這些》,裡面有一段,我摘出來給大家看看:

孩子,我會尊重你。爸爸也是人,爸爸年輕時候也不厲害,爸爸也倒霉。沒有什麼了不起,有一堆臭毛病,也是正常人。所以,爸爸也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健康的正常人。除此之外,還希望你能做一個好人。其他就別無所求了。因此,人生也好,愛情也罷。爸爸絕對都會支持你做任何決定,無論你飛的多高,我始終會在下面看著你。

我也不會和你說「凡是都是為了你好」。偷偷告訴你,這些都是其他的大人為了掩飾他們的錯誤而找的借口。爸爸也會犯錯,爸爸卻不會害怕犯錯。承認錯誤才是正常人。

我做這些,全部是因為我愛你。正因為愛你,才希望你自由。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許多想要做個好父母,或者即將做個好父母的朋友們一點啟發。


推薦閱讀:

你真的會生孩子,可你真的會養嗎?
小農思想很嚴重的父母對自己孩子以後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妹妹上一年級,學習挺不錯的,有時候有粗心等小毛病,爸媽一指出她的問題她就不高興,鬧脾氣。這該怎麼辦呀?
我恨我自己的媽媽,怎麼辦?
小孩在幼兒園被欺負,大人應該教他還手么?

TAG:父母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