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 新人和實習生?

感謝@陳小小 同學幫助改稿!!!!

前段時間,在知乎看到一個帖子,關於新人和實習生的【學生思維】,看的我真叫一個惱怒。可那3000+的贊,華麗麗的打了我的臉。咳咳咳,我不是撕逼,只想就文章說說我的看法,談談新人和實習生。

文章中首先提到,他的眾多同事最不樂意聽到的,就是「我只是個實習生啊」。

「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所以我做好實習生應該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級分配的任務做完,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別人的工作與我無關,最好也別讓我加班,反正一個月才給那麼點工資。」

然後作者balabala說一堆大道理。

我真就納悶了,人家孩子想的一點都沒有錯啊!換位思考一下,作者你剛實習的時候,如果在公司里一個月拿著800塊,而那些資歷深的前輩總是讓你去「義務」的幫他們搬圖紙、蓋章、打圖,做一些對專業技術沒有任何提高的活兒,你會不會抱怨呢?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人又要反駁了,說我太矯情,新人本來在一個新的單位,就應該態度謙卑一點,多做點事情是應該的!我只能呵呵了!

我想表達的就是,實習生和新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個角色走過來了,能不能感同身受一下,不要對他們要求這麼多?拿多少的錢干多少的活,這個不是我們大家潛意識裡一致認同的嗎?不要把自己擺在道德的最高點,去質疑譴責,這種」消極「的工作觀,因為你自己也是如此!

有些實習生幸運的參與工作中,乾的活兒很多,最後有沒有收到合理的收入呢?

大部分實習生工作經驗不足,沒有參與工作,所以拿很少的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因為自己是實習生,所以應該去打雜啊,後勤的每個月還有千把塊錢的工資,負責干這些活兒,那麼讓拿著800元的實習生干這些,還理所應當覺得他們應該做,是否合理呢?

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這還是假設新人和實習生有800元的工資。在許多企業里,實習生不但沒有工資、補助,反而還要倒貼路費、飯費。更悲劇的是,沒人教沒人帶,讓他們自生自滅,還要接受全公司人的打雜要求(美名曰自我提高與工作必修課),要是他們敢拒絕,「這孩子不行」「這孩子不勤快」「這孩子學生思維」的道德輿論撲面而來。

「把上級分配的任務做完」在文中成了工作的最低標準。可就我知道的,好多工作多年的,自己的事兒還辦不利索,每次活兒丟三落四,別人給擦屁股,給幫忙的。對於一些人來說,能做好份內的事兒,已經是個很高的要求了。要是實習生能把自己該干該做的事情都做好,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他點個贊。

如果作者在文中想表達的是工作想突破、進步,應該努力鑽研,這三觀我給滿分。可怕的是,作者所代表的非學生思維,暗含著讓新人和實習生加班陪他們,僅僅是為了讓新人打雜,如果新人不開心(不知道誰放這位置上覺得開心),他們又會以「老人」的姿態教育新人們,「踏實,努力,任勞任怨,工作態度很好」,而這些雜活,對技術能力的提高一丁點關係都沒有。

這僅僅是出於讓新人服從,又或者偷懶自己的事情讓別人做,除此無他。是是是,同事間互相幫助不是應該的么?可是別的同事幫你,你可想著抽空還情請吃個飯什麼的,怎麼換新人和實習生就成了理所應當而無恩情可言了呢?以前有個領導,我隨手做了一件事兒後,她說謝謝你,我回了句應該的,結果她告訴我「沒有誰應該為你做什麼」。

接著作者提出第二條實習生通病:「可我已經很努力了啊」

我完全可以想像到一個人說出這句話時自己的無奈和沉重,覺得付出很多、意識到自己舉步維艱,可又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我想這感覺大家都曾有過。

可是作者冷冰冰的寫了一句「沒做好就是沒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變不了沒做好的事實。」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真!夠!狠!的!這句話暗示,做不好就是白搭,你說你這麼努力還是不行,以後就別想著翻身了。聽到這樣的話,不會傷心就怪了

事實上,作者所表述的是一種悲觀的解釋風格:認為做不好工作是因為能力,換句話說,並不是通過個人改變而能調整的。聽者覺得自己再努力也無法改變時,會覺得悲傷、鬱悶、自責,有時破罐破摔,或者暴怒。

寫到這裡我想起以前單位的院總,他經驗豐富,毫不吝嗇的教授大家知識,大家很喜歡他審圖。當我們出了問題和差錯時,他只就事論事,而不論人。比如他會跟我說「茄子啊,你這次的圖有哪些哪些問題,下次注意,盡量規避。」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茄子這次沒有做好,下次只要注意就會改正,這與茄子有沒有能力沒有關係。如果上面的話換成作者的這種悲觀的解釋風格會是什麼樣呢?「茄子你怎麼又犯這個問題?跟你說了老是不改,啊?」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因為茄子某種能力有問題,導致無法改正,每次都錯,可以預示,下次還是會犯錯。如果我聽進去,我會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怎麼還是做不好?一定是我太笨了!反正我努力也還是這樣,那麼不要努力了吧。

所以這種「沒做好就是沒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變不了沒做好的事實」話,說了不但沒有好作用,反而會讓新人沮喪。

也許作者非等閑之輩,一就業就融會貫通,不需要拜師學藝,便自學成才習得十八般武藝。於是一就業就頭頂光環,戰鬥到最後……

可是誰不是從錯誤中成長,誰不是在鬱悶中前進。作者咋好了傷疤忘了疼,一旦擺脫了新人和實習生的位置,立馬教育別人如何教育新人和實習生呢?

對對對,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很多時候,所謂的師父還沒帶徒弟走到門口就先撤退了,當徒弟做不好,「那一定是你沒有用心,你不努力」。

之前單位的專業負責人,聽說他剛進院里受人排擠,一直做冷板凳。我發現他對於實習生和新人特別喜歡冷處理,放著不管不問不教,有活大家累死也不給新人和實習生,開大會的時候還喜歡當眾貶低新人和實習生。

我就不明白了,他自己明明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吃過的苦都明白,為什麼當新人和實習生遇到的相同的困境,不是上去拉一把,而是冷漠的給他們貼上「他不行他沒能力」的標籤呢?

我不喜歡這種邏輯。一方面自己是受害者,遭遇同樣的困境,一方面又轉身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變成施暴者,對遇到同樣困境的人下狠手。為什麼我們希望自己受困時,有人出來拉一把,而遇到另一個自己時,卻不能施以援手?推己及人真的就這麼難么?

最後,作者對實習生常說的「我有一個很棒的點子」進行了鄙視和嘲笑,覺得「但是很可惜,大多數時候,這一點用處都沒有。」

。。。。。。

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實習生和新人所說的沒有價值。實習生和新人不可以有想法么?每個人都從無到有慢慢走出來,為什麼實習生就不能有點子?如果當初作者剛入職也是被不斷的pass、pass和pass,不知道現在作者還能在這裡大秀優越感么?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這些實習生可能將來只是平凡的從業者,也可能將來是行業里的領軍人。無論是誰,他們都是當年的我們。

與其站在道德高點上教育,還不如告訴新人或實習生,這個地方有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怎麼解決。真的,我們並不需要無謂的批評和指責,我們要的是解決方法。如果只有批評和指責,那不過是假借指導別人的名義發泄內心曾經被忽略的憤怒。


推薦閱讀:

建築師究竟怎麼加技能點
建築設計之前的調研工作該如何進行?
成就一個偉大的靈魂往往需要一個極靜的儀式
倫敦 | 這些任性的建築,每年只有這兩天才能看到
關於瀨戶內海的9個保姆級指南

TAG:建筑 | 实习生 | 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