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代宗師的撕逼人生!全球最詳細 Ken Kreisel Q125音箱拆解體驗

前幾天摩大大看了電影《喬布斯傳》, 喬布斯果然是一個打造和銷售產品的天才,但人品確實不敢恭維。不過片中的沃茲,對產品和技術的痴迷讓我想起了音響圈一代宗師Ken Kreisel。

這個傳奇人物和自己親手打造的品牌M&K在前幾年也沒少撕逼。在講今天的產品前,我認為有必要給大家講一下M&K和Ken Kreisel這兩個音響品牌的一些往事。

我想先從幾年前,我在東莞和Ken Kreisel一次下午茶的閑聊講起。

Ken Kreisel講他的故事

Jonas Miller與Ken Kreisel曾經創造了一個充滿魔力的品牌——Miller & Kreisel Sound,說它充滿魔力,並不是因為過往那些輝煌的成就。而是在於在這個品牌因為經營不善,在2007年破產之後,直到今天依然有粉絲在追捧Ken Kreisel他本人。

我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2011年12月某個下午,地點是東莞的一個酒店裡。Ken Kreisel遞過一張他親筆簽名的CD,然後對我講」Good sound to you「。

這張碟裡面的音樂是迪斯尼電影的片頭音樂,而這音樂是ken錄製的

而當時我想講的是,」大神!你寫我的名字,少寫了一個G……「那天,我們聊了很多,而這些交流,讓我意識到眼前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擅長做生意的人,他只是一個錄音師,喜歡做一些高水準的音響。當時,Ken從他與Jonas Miller的相遇開始,講起了他自己的故事。Ken這一輩子最愛的恐怕就是聲音錄製了,而為了聲音的錄製他DIY音箱。當他在Jonas Miller的音響店中打工的時候,Jonas對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非常欣賞,後來便有了充滿傳奇色彩的Miller & Kreisel Sound。

隨後的故事就像很多人知道的那樣,Ken Kreisel設計出了2.1的監聽音箱;Ken Kreisel折騰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有源低音炮;Ken Kreisel又提出了Push-Pull技術……。

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少被人提起的——索尼生產出了第一套數字錄音設備,可以把聲音直接錄製到CD中,世界上第一片CD在日本被灌制出來。而美國的第一片CD唱片呢?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出自Ken Kreisel之後。

索尼把這套錄製設備拿給Ken Kreisel試用,Ken Kreisel自己動手進行了改良,並錄製了美國的第一片CD唱片。讓Ken Kreisel非常高興的是,索尼在正式銷售的設備中根據Ken Kreisel的改動重新修正了產品,Ken說這也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Ken這一輩子不管是他這個人,還是產品都和錄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天行者工作室用著他的產品,星球大戰六部曲均用M&K的音箱進行了聲音製作;杜比實驗室使用Kreisel的Miller&Kreisel THX揚聲器設計和開發他們的產品,這便是後來的AC- 3杜比數字格式;到了1997年,越來越多的電影工作室開始使用Ken Kreisel的產品進行作品的生產……直到最近,紅極一時的遊戲《使命的招喚:現代戰爭3》也使用了Ken的專業音響進行混音。實際上,從《使命的招喚》第一代開始,這個聲音錄製組就沒有換過喇叭。

在整個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迴避一個問題,就是M&K經營不善倒閉的事情。畢竟,當時Ken Kreisel用他自己名字打造的新品牌兩款低音炮Ken Kreisel MX5000MKIII和MX700MKIII剛剛上市。

而當時,Ken Kreisel也非常高興的說與之相配的新品牌即將出現。Ken說他的新產品是gamers secret sound weapon(遊戲玩家的秘密聲音武器),並且還具備了Kreisel HD 3D Sound。

ken當時還在他自己的網站列出了他這一輩子,他自己的光榮事迹。

Kreisel Sound Timeline

Ken Kreisel和M&K美國開撕

再後來,Ken Kreisel新箱沒等來,Ken Kreisel和MK卻在美國開撕了。原因是,MK(你沒看錯是MK,不是M&K)認為Ken Kreisel的MX5000MKIII和MX700MKIII屬於侵權形為,為求Ken Kreisel修改產品型號。

於是,這兩個炮的型號變為了DXD-12012和DXD-808。所以,並且ken他老人家也有個性,並沒有重新做包裝,而是直接在箱子面上貼一個貼紙。

不過,這事也Ken Kreisel也沒閑著,回頭也就 Miller & Kreisel Sound 這個商標裡面有他的名字給鬧了一下。不知道後來什麼情況,但是MK在那之後拿到了M&K的品牌名字。之前很多發燒友經常S150要買美國原產的國旗版S150,而不要買國產版本的MK S150,估計這事情對重新將品牌註冊在丹麥的MK影響比較大。

而據Ken Kreisel講,當初M&K破產的時候 ,申請了破產保護,而接盤的公司只是買了一個空殼,關於技術授權和M&K品牌沒並有拿到。理論上,轉賣之後的M&K是不能生產之前ken做的那些產品的。不過估計應該是通過某些方式又得到了授權吧,關於這件事,ken自己也沒有再談過。

在百度百科中的M&K介紹,也有特彆強調,又名MK sound。另外,注意在任何M&K的介紹中,一再強調Ken kreisel的地位。不過,現在M&K和Ken kreisel的產品,的確在設計理念上已經完全不同。

在採訪Ken kreisel的時候,我曾經拋出一個問題,主要是問為什麼你打造音箱只用5.25英寸的單元,而你的對手們更喜歡6.25英寸(傑士U2),或者更大,比如JBL的箱子們。Ken kreisel當時給我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八個人要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可以選擇開一輛能坐八個人的大車,你也可以選擇兩台每台只能坐4個人的小車。

大車慢,操控也不精準,晃晃悠悠。而小車速度快,像怎麼彪就怎麼彪,更受控也更爽。Ken kreisel說,他的箱子,就像是小車,就像超跑。雖然單元小,但可以多用幾個,這樣聲音能量夠,同時也更受控,更精確。他喜歡錄音,哪怕做家庭影院也要用錄音室的箱子,所以他認為5.25英寸就是他的最愛。不久之後,我們便看到了QUATTRO系列箱子——四個一英寸高音,兩個5.25英寸低音。

而並沒有Ken kreisel作研發的M&K,這個從一個人變成一個丹麥團對主導的品牌,則更多的聆聽了市場的反饋,推出了6.5英寸單元的S150的升級版本S300。

Ken的名字到還在上面,但是看看這外觀的設計風格,的確變掉了。在前年的SIAV上,我的同事當時也代表《數字家庭》也有去採訪M&K的團隊,的確從商業層面上來看,全新M&K的運營和產品打造,我認為比Ken kreisel成功。更大的房間,大的音箱,畢竟會讓更多的喜歡。不過老M&K的死忠粉,那是肯定不會買現在M&K的賬——畢竟Ken kreisel沒在這家公司了,創史人不見了,設計音箱的人也改了,這種情況不足為奇。

Ken kreisel QUATTRO 125

實際上,QUATTRO 125剛出來的時候,我對這箱子興趣不大——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喜歡太大的箱子作主箱,因為那些10英寸,12英寸的箱子瞬態的確不太好。而太小的,像M&K S150哪怕是最經典的國旗版,我覺得人聲多少有點偏薄,高音有點刺耳。

而且Ken kreisel當年在做S150的時候,就非常得意他能用很普通的單元做出像S150這樣的名箱。所以,當我看到QUATTRO 125那麼小的時候,我真的沒什麼好感。

直到,我去年的台灣行,讓我在KK代理宏勝老闆自己的將近100平方米的視聽室中,聽下來QUATTRO 125出來的對白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薄,於是對方提出可以借我折騰的時候,我才答應可以一用。當然,必須答應讓我拆這箱子,不然就別寄過來。並且,由於這箱子是中國產的,我想看看和當年美國產的M&K有多大差別。

QUATTRO 125系列的主箱是KK-Q125LC或KK-Q125RC,實際上這兩個型號一個是左聲道,一個是右聲道,前面有個斜角,然後他們都可以當中置,於是叫LC或者RC。首先拆這個!

面網是有吸力,靠近就自己粘上了

Ken kreisel到是一個喜歡這樣的單元質感覺,我們來回憶一下老的S150。

這次在高音單元上打的logo,比以前更多了。

低音單元中間不真的很像,而高音完全不一樣了。從個頭上來說,Q125更像750的升級版,而據Ken kreisel自己介紹,這貨是S150的升級版。而做四個高音,就是為了讓每個高音工作量更小,從而得到更小的失真,提升音質使用。不過,我真心覺得Ken kreiseli不懂市場和營銷——就S150和Q125的個頭而言,我都會認為S150應該高一等級,你看150的數字也比125大。但Ken kreisel卻給我強調,Q是QUATTRO的意思,在他的心目中這個Q的級別是高於S的。好吧,這都倆箱子都是你發明的,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是Q125的背後,後面的信息留得真的是太全了,包括了他老人的電話,加州設計,中國生產,官方網扯。還有一堆上牆孔和掛孔。

不過,就背後而言,比當年S150精緻了。

這是當年的S150,當年我看了之後,評價是三個字「美國貨」。

不過拆解Q125的過程中,螺絲擰下來,我就有種愉快的感覺——Q125居然所有螺絲都是機制螺絲,這是要在箱體中去埋螺母的。而大部分音箱更喜歡用自攻螺絲去安裝單元和分頻器等,一拆音箱,一堆木渣往外掉。而在箱體中埋螺母,會增加成本,但可以使用機制螺絲,這樣更好。前幾天拆了一個ELAC的炮2070,也是機制螺絲,感受不錯。

裡面的吸音棉手感很軟,並且一點不會扎手,聞了下,沒有什麼氣味,很環保。

吸音棉的裡面,在箱體的底面還貼上了巴斯夫吸音材料,每個箱體內部也有編號標籤。

低音單元弄下來了,讓我很意外的是居然用了銣磁。

兩個低音單元都是銣磁,銣磁的磁力比普通磁鐵大很多,所以用來做磁鋼可以控制體積。而磁力越強,單元的承受功率也就越強。要說銣磁有什麼特點,那就是貴!

不管是正級還是負級,都用了兩根電線絞合在一起,這在發燒電源線上經常會看到產品這樣做,據說是對屏蔽干擾有幫助。但很明顯,這很費線。

我個人並不喜歡鋼琴漆,但這漆面做到這個水準,那我也不說什麼了,突然想起一個詞,光可鑒人呀。

說到分頻器,Ken這次也是下血本了,低音倆單元用一個分頻器,高音四個單元用另外一個分頻器。

這個像主板上一樣的8pin接品就是把高音單元連接在分頻器上用的。很變態的是,這個8pin的8個洞的,塞進去的可是16根線,因為明明一根可以搞定的喇叭線,他要用兩根絞合一起。

8pin頭子一頭是高音單元部分,而分頻器的另外一邊便是外面的接線柱了。

下圖這是低音單元分頻器

注意分頻器左下角的字,Mid&HF,沒錯,這是管中高音的分頻器。

四個高音,也全部是銣磁,做那麼小一個Q125的箱子,用那麼多銣磁。

把高音分頻器取出來給大家看看。

Q125主箱的原配環繞叫Q125TFX,而我查了一個美國官方kreiselsound.com/photop的售價。

其發現只便宜了50美金,這環繞也是有夠貴的,為什麼只比主箱便宜那麼一點點?拆吧!

這裡到是能看出來,只少了一個低音單,但兩邊多了側單元。

真的好多棉,高音單元被我按扁了……不要找我賠,我確實不是故意的。

側面看樣子是一個全頻單元

分頻器被擠在巴斯夫吸音材料之中

木板真的很厚,側面的單元很明顯就沒有用銣磁了,不過磁鋼也不算薄。

依然能夠看到是兩層分離式分頻器設計

來個特寫吧

背後的箱體有幾種模式,這種連接方式是單極模式,也就是前面的單元發聲,側面單元不響。不過,我測頻響的時候,我用手去摸,發現側面變成無源輻射盆了,還是會震動的。然後,我測了一個近場的頻響,當然,不是消聲室測試,低頻部分會有較大影響,以下的幾個測試,只為對比幾種模式的區別。

如果連接這兩個介面,Q125TFX將會工作在Trifx模式之下,兩個側單元將進行同相運動。

而這個時候測得的頻響和剛才相比並沒有多大區別。

而如果斷開上面的銅片,連接2和4介面,那麼這個箱子將工作在偶級模式。

兩個側單元並進行反相運動,聲音會有所抵消,這種模式用於座位離側面兩個聲道非常近的情況下使用,可以降低音箱離人太近產生的小蜜蜂效應。同時注意,這個模式不要用於後環。

最後給大家補上剛才拆解那一支的Q125主箱的頻響,注意500以下會受到房間SBIR和駐波的影響,所以該圖片僅供參考。

QUATTRO 125玩起來!

春節的時候,我拿出三支Q125在我自己家裡,幾位朋友家裡都試了一下。我家裡用聖歌AVM60加STARKE A7驅動,我發現他的中高頻聲音非常突出,他非常擅長製造出懸空的各種聲音實體感。比如鋼琴那種琴鍵的碰撞感,又比如《尋龍決》對白人聲凸出出幕布中的影院感。

隨後,我把這箱子借給了一位傑士用戶,功放是聖歌MRX710。

Q125在他的聖歌MRX710的驅動之下,讓我覺得完全不用再增加後級就已經非夠用。人聲!人聲的厚潤的感覺,完全超越了以前S150。並且,高頻能爆能柔。以前的MK S150,我聽過不少,很多都能爆不能柔,並且高頻聲音偏薄。而q125在保持了以前M&K S150的細節豐富的優點,但又把聲音厚度給做了起來。

宏勝當時送測的時候,說這箱子承受功率可以很大。於是,我把這箱子拿到我朋友家試一下,用Krell707加krell三聲道400W後級驅動一下。而這箱子對比他自己使用樂致雙十英寸大書架(價格三倍於Q125),聆聽後發現高頻和對白的細節多了很多,並且人聲更能突出於幕布之外。

不過,由於沒有原配的低音頻,Q125和他使用的兩支威力登DD18+在低頻的銜接上明顯有重大問題。Q125這一系統,最好還是搭配原配的DXD12012和或DXD808。如果要用第三方炮,最好不要使用15或者18英寸的產品。

而最後,我用聖歌MRX1120驅動7.1.4的Q125系列進行了最終體驗。不過不肯定Q125整個系統真的比之前的M&K S150更好玩——S150如果不用前後級驅動,那麼很容易出現薄聲與高音失控的情況。

不管使用前後級,還是中高檔合併機,Q125的聲音都是不會有失控的情況——Q125發出的聲音質感和厚度是明顯好過以前的S150的,我使用後完全認同Ken的看法。並且,我個人而言,是真的非常喜歡Q125的對白表現,這麼小的個頭,發出的聲音厚度讓人滿意,並且也不會像很多小箱子一樣聲音發緊。我不知道Ken怎麼做到的,但是的確不錯!

消失的中置!

而實際上,最早的Q125的確還有完全獨立的中置,不過由於設計上並不完美,現在並沒有銷售了。

這一版本在底部有一個用螺絲固定的座子

然後中置放上之後是這樣向下點頭的!

這是能抬到最高的角度了,也就是說如果你電視櫃很低矮,那麼中置將對著你的膝蓋講話……於是,現在的中置,便是左聲道LC或者右聲道RC。

寫在最後

Q125之前在國內的單支售價基本上都在12500元之上,這價格就我聽到的聲音而言,我認為是值的。不過在過往的多次展會上,我並沒有仔細去聽這套KK主箱的表現,多少因為我認為箱子太小,樣子不符合我審美,並且售價真心高。

而目前,這箱子由台灣代理直銷之後,價格和美金報價持平,主箱售價在9000元以內一支,性價比變得非常突出!他和同價位的箱子PK電影表現的話,基本上勝算極大。

這一次的試用讓我更鑒定的認為,ken只適合做產品,不適合做運營。如果ken當時能讓人幫他搞一下工業設計,這套箱子的銷量也一定不會像現在一樣慘淡。離開了Jonas Miller的Ken Kreise,即便用自己的名字重創品牌,依然前行不易。不過如果大家有機會,都去聽一下KK的箱子吧,權當支持這位為家庭影院有著傑出貢獻的老人。
推薦閱讀:

家庭影院裝修如何選擇HDMI工程用線?
不要電視牆,同時還不能看到幕布!這樣的客廳家庭影院應該怎麼裝?
soundbar(迴音壁揚聲器)買什麼牌子好,求大神推薦幾款?
為什麼我說小白購買家庭影院很容易「盲人摸象」?
20 平米大小的客廳,預算 5 萬元左右,如何組建家庭影院方案?

TAG:家庭影院 |